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茶油遗传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茶油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受试茶油雌、雄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 mL/kgBW,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受试茶油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SOS/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五常市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物质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表征不同季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常市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均存在遗传毒性物质,河水遗传毒性水平较高,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水平显著低于河水,说明傍河取水(riverbankfiltration,RBF)对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99.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水及傍河地下水存在致癌风险,风险水平最高可达5.53×10-6;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季节变化特征显著,融冰期致癌风险值高于平枯水期和丰水期.表明温度和水量对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遗传毒性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健全水源地安全管理,优化饮用水处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人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南京市水源水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N市多个自来水厂水源水中的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各水样浓集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以每管100mL剂量组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不同水厂源水间的遗传毒性存在较大差异,镇级水厂>市级水厂.试验结果与环保部门对各水厂水源水水质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彗星试验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灵敏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可以引入环境监测,能有效检测饮用水源有机浓集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珠江广州段与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大部分超过了III类或IV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富营养化评分值E范围为50~83,且与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成正相关,除惠州平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水体均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发现13个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MC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99>F0.01=2.89,p<0.01),CODMn、TN、TP等指标与MC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提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遗传毒性物质,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这两类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皮肤外用的遗传毒性。方法:用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和Am es试验方法对rhaFGF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rhaFGF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加或不加S9情况下,其CHL染色体畸变率均<5%;各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rhaFGF各剂量组(0.5~5 000μg/皿)对TA97、TA98、TA100、TA102菌珠在加或不加S9混合液条件下均无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所选试验和剂量范围内未见到rhaFGF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质综合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光细菌毒性试验能够快速、直观、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综合毒害效应是预测和控制水体污染的有效辅助手段.与其他生物毒性试验相比,由于其具有试验费用低、毒性效应明显、试验周期短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综合毒性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综合毒性检测方面的基本试验原理、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又称彗星实验,SCGE)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 mg/L)的丁草胺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丁草胺质量浓度越高,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越显著.经丁草胺溶液处理24 h,蝌蚪红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及DNA损伤程度(彗星DNA长宽比)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并与丁草胺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丁草胺对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说明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是检测环境污染对两栖动物遗传毒性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油污水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大庆市四个采油厂聚驱的石油采出水遗传毒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的石油采出水处理的蚕豆根尖细胞,其染色体均发生异常,出现断片、桥以及滞后染色体等现象,有明显的微核效应。研究证明石油采出水对生物体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如果不加处理地排放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评定技术及毒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滑油的生物毒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以发光细菌为受试生物,参照美国ASTM标准的水融合组分(WAF)方法制备润滑油毒性测试样品液,采用半数效应载荷 EL_(50)作为润滑油在水中生物毒性的判定指标,建立了一套检测润滑油和添加剂急性生物毒性妁评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稳定、经济以及测定只需微量样品等特点,使润滑油等难溶物质的生物毒性判定更加科学.该方法也为油类污染的生物监测和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试验生物模型.给出的难溶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为润滑油的毒性评定提供了依据.依据读标准对几种典型润滑油和添加剂进行了评定试验和分级,从而验证了润滑油生物毒性评定技术及毒性分级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样品遗传毒性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需求,本研究通过染色体重组构建一株生物传感细胞ADP_recA,研究其对遗传毒物的检测灵敏度和遗传稳定性。在不动杆菌ADP1染色体上重组发光基因luxCDABE得到ADP_recA,以遗传毒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为检测对象,研究其生长和发光对遗传毒物的响应,向ADP_recA及其突变体ADP1_δsalR_recA转化环状和线性DNA以研究ADP_recA的遗传稳定性。ADP_recA在暴露于MMC后3 h时单位发光强度最高,质量浓度0.5—5mg/L的MMC与单位发光强度存在S型剂量效应关系,对MMC的检出限为1μg/L。ADP1_δsalR_recA中质粒p WH1274转化效率约为1.6×10-7,线性salR转化效率为0。研究结果表明:ADP_recA能够在暴露3 h内评价遗传毒性,对MMC的检测灵敏度优于成熟的umu/SOS和SOSchrometest方法。ADP_recA丧失染色体进一步同源重组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环境样品遗传毒性的高灵敏度迅速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了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作用,本研究通过亚急性及亚慢性二种方法对Eto的毒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证明Eto在亚急性条件下,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微核率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在亚慢性实验条件下,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微核率也呈现极显著差异,说明环氧乙烷确是一个有效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2.
污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应用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北京市18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样品以及经过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后的11个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生污泥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5mg干土·孔-1时,均未检出直接遗传毒性效应,加入S9代谢活化后,样品S1疑似间接遗传毒性效应;处理后的污泥样品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0mg干土·孔-1时,G10有疑似直接遗传毒性效应,且经S9代谢活化后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G11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污泥遗传毒性以及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遗传毒性测试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 L/皿时,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则不能达到类似效果;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分别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仅在浓度为0.5 L/皿(相当于原水体积)时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可有效应用于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多种土类的共振柱试验实测剪切模量,建立与振动三轴试验的液化剪应力、静三轴试验的非线性变形参数、膨胀土的含水量等相互关系。检验了用共振柱试验确定液化剪应力的可靠性,用共振柱试验来确定静三轴非线性变形参数值是可行的,提出了用现场波速法试验结果确定土体膨胀性大小。  相似文献   

15.
敌敌畏农药的极性暴露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鳅为受试动物,研究敌敌畏农药稀释液对泥鳅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的影响.急性试验表明:敌敌畏稀释液对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96h的LD50为6.409 μg· L-1.微核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率为0.195‰,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率最高达到2.138‰,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各处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西柏坡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臭氧化工艺对该厂二级出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的结果均表明,紫外线、活性炭协同催化臭氧化技术(即OUC技术)可显著提高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并可显著提高臭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在无氧条件下,生物染料亚甲基蓝可以作为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脱氢酶催化反应的电子受体,亚甲基蓝与细菌悬液共存时,其退色速度标志着细菌脱氢酶活性的大小。脱氢酶的活性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微生物新代谢的能力,微生物所处的水环境中毒物的存在会引起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变化,毒物的毒性与脱氢酶的活性相关。本文以动力学比色法测定亚甲基蓝的退色速度为基础设计并制造了一台水质综合毒性相关。本文以动力学比色法测定亚  相似文献   

18.
声波法是现场测试巷道围岩松动破坏范围最常用的技术.基于声波法在裂隙发育围岩仰孔中进行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现场测试时的不足,提出将耦合水封闭在探头有效测试范围内的设计思路,并据此设计孔内堵水方案,研制出一种新的孔内堵水装置,并将其应用在金川深部矿区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测试工作中,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孔内堵水装置使得钻孔内耦合水集中在探头所处钻孔长度范围内,因而能够有效控制耦合水在钻孔内的渗流面积与散失速率,进而达到测试工作中探头被耦合水完全包裹的目的,使得声波信号的稳定性满足测试要求.工程实例表明:采用孔内堵水技术的设计方法在复杂围岩条件及测试环境下测试围岩破坏范围具有普遍实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