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燕 《奇闻怪事》2007,(10):17-18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写了九色鹿救了一个叫调达的落水人,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出现了以下两个教学情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玉伶 《奇闻怪事》2005,(11):36-36
去年深秋,中心校要搞一次公开课,为和某教师研究教学,我去了他所在的学校,借用一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尝试课。当我叫一名小女孩读课文时,她怯怯地望着我就是不开口。有孩子急切地提醒我。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课文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题目是《讲(水浒传)故事》。显然,这是编者刻意的编排。教学中我以“说书”形式为线,穿起了课堂、活动和生活,激起了班级水浒热。  相似文献   

4.
【片段实录】苏教版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创设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猴王:如果把一盘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5.
学校里的两位教师上了苏教版第七册第六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听后感觉颇不一般。仔细品来,原来看似相同的教学方法其实蕴含着实质的不同。下面是这两位教师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6.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7.
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四年级学生是自主学习最佳培养年段,例如我在上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九色鹿》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学习,读完课文后,我有意提出:“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提倡“煮书”和“煮课”。于老师为了把发现留给孩子,他在教学之前十分注意“煮书”和“煮课”。“煮书”就是备课前和写好教案后的钻研,认真地跟文本对话,细细品位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煮”课,则是教师上课之前反反复复地说课,细细和纸上的那个“教学假设文本”对话,实现最好的选择、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语气语调,力图把孩子们教出灵性和悟性来,真正实现“把发现留给孩子”。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激励者,还要唤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讨论交流。不做一番课前的“煮”功,教学怎么能上升到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舂》课前 上《春》一课时,已经和这帮七年级新生混了一个多月,有些熟了。外来务工孩子占多数的班级,透着纯朴天真,更有内向懒散、不爱学习的特征。刚测试了上一单元的(A)卷,能及格的估计只有四分之一。对于今天新一单元新的学习任务《春》,我真有点“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层;次清楚,内容浅显,“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懂。但课文最后一段对皂荚树发出了由衷的赞美,最后一句“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含义深远,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我采用引导、讨论、质疑、赏析的方式,以学定教,突出重点,抓文眼,牵一句而动全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反观平时的教学,老师们依然是为了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而教,依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而教。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却把学生作为了精彩演出的配角。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退居”,适度地“旁观”,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