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rc GIS10.0和Geo Da095i软件,采用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上海市星级酒店整体可达性,并测算乡镇街道单元的酒店可达性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随(到酒店的)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状态且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2)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整体较好,酒店等级越低,其可达性越好;(3)乡镇街道单元的星级酒店可达性呈现出以可达性"高地"为主、"洼地"与"谷地"并存的局面;(4)星级酒店可达性集聚程度总体较低,但酒店等级越高,可达性集聚程度越强;(5)可达性热点区域表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空间格局;(6)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空间分异是酒店空间布局、交通路网结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酒店空间布局和交通路网结构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市、县及乡镇三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及地形条件因素,基于包含乡村道的交通网络数据集,应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各级行政区可达性,揭示不同尺度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可达性总体格局大致相同.内部时间圈以中低可达性为主,外部时间圈以中高可达性为主.可达性值由内向外逐渐递减,呈现较明显的圈层分布,且时段越长,圈层分布越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以及纵向京港澳高速和横向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低值区环绕在河南省周边区域,尤其以西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分布最为集中.②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短,内部可达性的空间异质性越明显.高可达值集聚的中原城市群内部既有中可达值区,亦存在低可达值区.乡级0.5、1.0h时段呈现更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主要围绕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以及济广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沿线高度集聚.③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长,空间自相关程度愈发显著,可达性在空间上集聚越明显.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以及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综合交通路网络,利用GIS空间分析中成本距离算法,选取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指标,对示范区五星级农家乐空间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农家乐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圈层结构。依据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个数,将其空间布局归纳为"交通依赖型"、"景区辐射型"、"都市边缘型"3类;示范区内的农家乐平均旅行时间都在3h以内,平均用时1.794h,综合交通网络较发达。但可达性系数极差达到0.964,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家乐为核心的距离衰减规律且交通网络指向性特征明显。农家乐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结构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的地铁、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为研究对象,选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并运用Arc GIS软件,综合分析了不同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差异。结果表明:各个交通网(包括地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综合交通网络)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主要向北部、东部和南部延伸,越向外围,可达性水平越低,总体上形成从中心向外围的发散型分布格局。由于各个交通网络的分布范围和运行速度等的不同,地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综合交通网络中可达性系数小于1(可达性高于平均水平)的区域有较大的差别,分别为87.59%,58.18%,77.50%和85.17%。同时也发现,行政区内的平均旅行时间差别非常大,如在普通公路网中,增城从化两市的最大最小平均旅行时间可达到79.85 min。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显著改变区域可达性的交通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改变产生着关键影响.以ArcGIS为平台,在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以2020年为时间断面,基于交通网络视角从各城市平均可达性格局、中心城市及其腹地划分,以及空间经济联系网络3个角度对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区域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时代苏区内部可达性状况显著改善,出现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可达性最优城市群体在空间上集聚于昌吉赣深高铁沿线;基于小时圈影响范围的中心城市腹地划分结果显示,赣州的腹地范围最大,井冈山的腹地面积最小,吉安、瑞金、南城三者的腹地范围相差不大;苏区经济联系网络呈多中心放射状格局,苏区的对外经济联系网络内部空间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GIS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支撑下,应用最短路径算法与网络分析技术及可达性指数,测度高铁通车前后案例区公路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采用变异系数与斯皮尔曼等级系数测算高铁的公平性影响.结果显示:①高铁从整体上提高区域公路可达性水平,极大地缩短中心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但各地可达性收益不等,可达性均衡程度降低.②高铁塑造高可达性"走廊"与"岛".加权旅行时间高变率地区呈现出"哑铃状",表明高铁沿线站点地区与南北端城市获益最多.经济潜力与日常可达性高值区向高铁沿线城市偏移,反映站点城市接收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提高;高铁沿线城市日常可达人口规模急剧膨胀,扩大沿线城市服务业的市场范围.③高铁站点依靠其在快速交通网络节点的枢纽作用,将成为区域重要的快速交通中转站.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各乡镇街道为研究单元,基于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起始-目的地(origin-destination,OD)成本矩阵计算老年人从街道中心到养老设施的出行时间.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可达性评价,并通过设定不同时间阻抗(0.62,1.24 h)进行空间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内集聚外扩散的“圈状分层式”分布格局;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呈距离衰减趋势,形成了“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阻抗的增大,可达性空间分异能力降低,整体上有变好的趋势,而边缘乡镇可达性所受影响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密度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搜狗地图API计算出武汉市内任一社区距离任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间的最短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包括从出发地到起始公交/地铁站点、抵达站的公交/地铁站点到目标地的时间、乘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结果显示: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优的地区集中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的沿江地带,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均在1 h之内,甚至是一刻钟.2)汉阳区、洪山区西部以及江岸区北部的后湖街道等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1.5 h左右.3)东西湖区、汉南区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欠佳,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2 h左右.4)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4个远郊区的绝大部分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极差,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甚至高达5 h左右.针对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中心优外围差”的空间分异格局,提出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的结构,交通管理精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改变发展模式四项基本措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格局,以达到一城之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数据,采用高斯型两步移动搜寻法(Ga2SFCA),以居住区为评价单元,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搜索半径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及敏感性分析,探讨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街道尺度绿地公园可达性和人口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水平较低,14.5%的居民无法在15 min内抵达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不均衡,西南部西青区和南开区绿地公园面积和人均面积远高于其他区域,不同居住小区间可达性差别较大;随着搜索半径的增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有改善的趋势,将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由15 min增大到30 min后,可达性为一般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比例由30.69%提升至65.34%;搜索半径越大,可达性值域的变化幅度会变小,公园绿地服务的可达性差异降低;高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和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南部的12个街道,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和低人口密度-低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中部北部的21个街道.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网络分析扩展模块,并基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指标,对南通市公路交通网络的区内、区外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内部可达性呈现中部沿江地区高、两端地区低的不规则圈层分布,可达性中心出现在市区并向通州区方向延伸,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一致,节点的可达性与其经济区位密切相关,区内可达性受高速干线公路影响甚微;在区外可达性方面,苏通大桥与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后,南通市内各节点与上海、苏州及无锡三市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缩短到2 h以内,尤其是启东市,区外可达性减少了0.79 h,区外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出以市区、通州区及海门市为中心的南部地区较高,北部地区较低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贵阳市内部旅游小交通建设滞后于对外大交通发展所导致的旅客"进得快,散得慢"的问题,基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采用GIS可达性空间分析法,对贵阳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整体较优, 91.76%的区域旅游景点可达性在30 min之内,但其内部可达性分布差异较显著,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区域内98.15%的城镇居民可在30 min内到达最近的旅游景点,但各行政区城镇居民的出游便捷性存在较大差异;各旅游景点的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差异明显,城市核心区的旅游景点服务面积较小,但服务人口更多;以乡镇社区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景点可达性呈现出以城市核心区为中心的不规则的圈层结构,距离骨干路网越远,可达性越差,可达性差异在各行政区内部、乡镇社区之间的表现较为显著;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空间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达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城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水平急剧变化,其中单核心中小城市医疗服务空间公平与均等性受影响最大.以信阳市区为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平台及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医疗服务可达性评价及空间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区高等级医疗设施聚集于中心城区,低等级医疗设施分散布局,不同区域可达性水平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多数基于GIS的商圈模型与技术研究,未全面考虑交通网络、道路等级、网点吸引力与竞争因素.以上海中心城区大卖场为例,借助GIS技术平台,依托可达性方法、Huff模型与商业区位理论等,尝试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探讨了大卖场可达性与商圈特征.采用了行进成本分析法测试卖场的可达性与基于可达性的商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Huff模型叠加了卖场吸引力因素,得到基于Huff模型商圈.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整体可达性较高,浦西优于浦东,5~15 min卖场可达面积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为案例地,选择23个游憩空间作为分析对象,从本地居民视角切入,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兼顾周边设施,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GIS软件,评价了上海市游憩空间可达性发展水平.各个游憩空间30 min以内可达区域占比为5.79%~7.12%,240 min以内可达区域面积占比为46.37%~56.95%.各个游憩空间可达性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圈层-树枝状、不对称圈层-树枝状、椭圆-轴向和多中心圈层4种结构类型.研究区范围内游憩者到达23个游憩空间的平均时间为127.05 min,有50%以上区域可在4 h内到达任一游憩空间.陆家嘴周边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最高,外围地区的游憩空间周边尚未形成集聚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较低.兼顾周边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差异明显,高分值游憩空间聚集于城市中心地区,低分值游憩空间分布于步行指数较低的外围地区.兼顾周边设施的城市游憩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深化了对游憩空间布局均衡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句法,从道路可达性与空间结构认知程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武汉市道路网空间结构与住宅地价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以环线为主、中心辐射为特征的道路交通网络,在政府政策、城市规划与基础交通网络建设的引导下,武汉市居住空间正逐步形成团簇状居住模式;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往往具有较强的空间认知程度,这种建立在道路可达性基础上的空间认知会产生倍增地价的效果,道路空间结构与住宅地价拟合度为0.736.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服务老年群体的社区医院可达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问卷调研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法,以夜光遥感数据估算包河区老年人口并运用Ga2SFCA计算可达性值,分析社区医院对老年人的可达状况.结果表明:包河区各街道社区医院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可达性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及医疗机构等级相关,老年人口密集会导致可达性降低,医疗机构等级高会提升可达性;增大供需比是提高社区医院可达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徐州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达性被认为是交通网络的评价方法中一项综合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以可达性为切入点,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网络分析模块为主要技术手段,根据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情况,建立网络模型;选用最短时间法以及最短距离法两种方法,对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徐州区域的公路网络可达性呈现出同心环状分布的空间格局,且可达性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外围可达性分布较好区域向邳州市、新沂市方向突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对公园绿地的服务分析主要用的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难以反映行政单元内的指标差异.本研究利用精确到门牌号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数据,基于GIS的栅格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公园绿地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按不同等级公园的服务半径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每个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单位面积的服务人口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分析了服务盲区的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