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拟移动床Paraex过程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模拟移动床分离C8芳烃过程的机理出发,建立了某石化厂的Parex过程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具有时频局部性的Haar小波的一次逼近,将分布参数模型化为时间的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获得当进料浓度发生阶跃变化时该模型的暂态响应。  相似文献   

2.
从模拟移动床分离C8芳烃过程的机理出发,建立某石化厂的Parex过程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具有时频局部性的Haar小波的一次逼近,将分布参数模型化为对时间的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获得当进料浓度发生阶跃变化时该模型的暂态响应  相似文献   

3.
模拟移动床分离紫杉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红豆杉树叶为原料,采用无毒、无污染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高分子树脂柱和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系统上逐级提纯紫杉醇,除去大量非紫杉烷与紫杉烷类杂质,得到了高纯度的产品、同时,对紫杉醇前处理过程中洗脱液条件,随后的SMBC系统实验中的切换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总结出一套优化操作条件,为纯化紫杉醇提供了合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设计组装的一套B型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参数及所选分离对象的吸附参数进行了测定.对B型三带SMBC的分离过程及主要操作参数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针对具体的分离对象,验证了B型三带SMBC切换时间、进样流速与冲洗流速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溶剂消耗大的缺点可以被克服,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自行设计组装的一套B型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参数及所选分离对象的吸附参数进行了测定.对B型三带SMBC的分离过程及主要操作参数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针对具体的分离对象,验证了B型三带SMBC切换时间、进样流速与冲洗流速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溶剂消耗大的缺点可以被克服,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孔内扩散对模拟移动床分离过程的作用,采用综合速率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流动相模型为轴向扩散活塞流,颗粒相为Fick定律描述的扩散方程,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吸附平衡采用改进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对流动相和颗粒相分别采用有限元Galerkin法和正交配置法,沿空间方向离散化后的常微分方程组运用MATLAB的ODE求解器求解.在验证了模型和离散方法对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计算的可靠性的基础上,模拟了EMD 53986对映体的模拟移动床分离过程,跟文献中使用忽略孔内传质过程的模型得到的计算值相比,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更好,表明孔内扩散传质过程对模拟移动床模拟计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红豆杉树叶为原料,采用无毒、无污染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高分子树脂柱和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系统上逐级提纯紫杉醇,除去大量非紫杉烷与紫杉烷类杂质,得到了高纯度的产品.同时,对紫杉醇前处理过程中洗脱液条件,随后的SMBC系统实验中的切换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总结出一套优化操作条件,为纯化紫杉醇提供了合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研究烷烃中少量芳烃的固定床吸附动态过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用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线性推动力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可得到如下结论: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固定床吸附动态模型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动态模型拟合的结果均与实验值相符;但从技术性能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两个角度都反映出对脱除烷烃中的少量芳烃的吸附分离过程,用固定床吸附过程比模拟移动床吸附过程更具有可行性。这些结果为在直链烷基苯的生产过程中,附低循环烷烃中芳构化物的含量,实现延长脱氢催化剂的寿命,提高烷基苯的产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 ,提取银杏叶水解物黄酮苷元中的槲皮素 ,在洗脱液配比为甲醇∶水=7∶3(体积 ) ,进样流速uF =0 1mL min ,冲洗流速uP =3 0mL min时 ,去除前杂质的洗脱流速uD =1 0mL min ,切换时间tS =9min ;去除后杂质的洗脱流速uD =0 8,L min ,切换时间tS =14min .经HPLC检测 ,产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10.
运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提取银杏叶水解物黄酮苷元中的槲皮素,在洗脱液配比为甲醇∶水=7∶3(体积),进样流速uF=0.1 mL/min,冲洗流速uP=3.0 mL/min时,去除前杂质的洗脱流速uD=1.0 mL/min,切换时间tS=9 min;去除后杂质的洗脱流速uD=0.8 ,L/min,切换时间tS=14 min.经HPLC检测,产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Parex过程基于神经网络简化模型的操作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芳烃吸附Parex过程为例,在建立其稳态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获得了 特性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具有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此作为优化操作的简化模型。采用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得到吸附塔的最佳操作条件,以实现计算机的二级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变速箱齿轮啮合动力学的数字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速箱中齿轮传动过程通常分为单齿为啮合区和双齿对啮合区,为了详细研究这一齿轮传动力学过程,在给出双齿对啮合动力学方程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系数并制定了算法使其离散化,建立了双齿对啮合的动力学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描述中空吹塑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求解吹塑型坯的形变规律、形变速率、壁厚分布、型坯内部的压力变化规律等.提出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该模型可以完成型坯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制品壁厚均匀性分析、以及材料拉伸效果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处理过程建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型GIS应用往往涉及复杂的空间信息处理过程,良好定义的过程模型将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GIS应用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分析其基本特性,给出空间信息处理过程的形式化定义,空间活动、过程数据和关系流是其中基本的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定义空间信息处理过程元模型,并讨论其完整性约束规则,其中空间语义是核心的约束条件。通过以上工作规范空间信息处理过程的表达,并实现GIS应用的过程建模,进而可以有效结合工作流技术,解决大型空间应用的管理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用神经网络建立过程软测量的模式,讨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结构和一种BP改进算法,并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出水水质软测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法能够比较精确地建立起非线性过程的模型,且具有简明、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相似模型仿真ATM网络VBR视频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真过程采用了一种新的异步传输模式(ATM)视频源建模方法,即长期相关性分析和自相似模型方法,使用了自相似模型中的分形高斯噪声(FGN)模型。FGN过程的产生采用了Hosking算法和反变换法。在仿真具体实现过程中改进了现有FGN模型仿真算法的不足,从而使产生的过程既充分考虑到实际可变比特率(VBR)视频源序列的长期相关性,又兼顾了序列的短期相关性,同时给出了仿真结果与实际源统计特性的比较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自相似模型是一种理想的VBR视频源模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模型——DPE网,用于描述死路删除语义下的WS-BPEL流程。DPE网中引入了颜色集CTRL和STAT以表示活动执行的状态和并发活动内链接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型的规模,从而得到更为直观的模型。基于DPE网,不仅描述了WS-BPEL流程的基本控制流,包括基本活动和各种结构化活动,而且描述了WS-BPEL流程的死路删除语义和较完整的link语义,包括join condition和transition condition。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使用DPE网建模WS-BPEL流程,有助于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领域。各学科提供的资料观察方法不同,观察尺度不同(即承载大小不同),分辨率不同,可靠性不同。资料和知识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既有数字化的资料,也有定性的描述。将各种资料综合在同一个储层定量化数值模型之中,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文中讨论了在储层随机精细建模中使用模拟退火组合优化算法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目标函数的构造、选择初始状态、抽样和扰动机制、退火策略参数的选择以及怎样综合多种类型的资料等问题。指出在储层建模中使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有两方面的优点,即易于综合多种类型的资料;可以客观地再现储层变量的空间相关结构。其主要缺点是计算量大,有必要进行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水面蒸发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我国水面蒸发模拟的现状,指出现在使用的水面蒸发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扩充模型因子和改进模型结构。提出了一种水面蒸发新模型;利用不同气候区33个漂浮蒸发实验站462个站月的资料,确定模型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面蒸发时空变化规律的模拟误差较小,在大范围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