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及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和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位置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将农业的地位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也有很大提高,已达到45%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信念。然而,在农业生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信念要注入新的内容,要使农业振兴,必须科学系统地思考农业与食物问题。现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农业和食物之间,农产品的加工越来越重要,而农产品加工本身也需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百姓生活的不断提高,对农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霞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F0003-F0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正是得益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奇迹的背后除却辛勤工作的农民,还有无数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科技手段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林瑞思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F0002-F0002,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的漫漫长路上,他用严谨和勤奋诠释着自己的责任和信念。20年寒窗苦读,他成长为我国自己培养的首位从事甘蔗研究的博士,为他从事“甜蜜”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植物磷高效吸收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中国科技成果》2013,(9):20-20,28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资源数量的8%,如何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养好世界22%的人口始终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我国粮食单产增加3倍左右,化肥用量增加约40倍。世界化肥用量有接近30%倾泻在我国(约5000万吨纯养分/年)。近10年来,虽然保持了化肥高投入,但大面积的粮食单产并未显著提高。因此在现有品种基础上,靠化肥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基本无空间。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就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有所创新,以新的成果作为对学术发展的奉献。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研究学问,是要接受一种有系统的知识,而窥破他有不足或不确的点,专心研求,要有一种新发明或新发现,来补充他,或改正他”。(引自蔡元培《为什么要研究学问》,1935年6月)我国著名化学家黄子卿先生也曾对科学研究作了很透彻的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大小,要看提的问题如何。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新的,首先是新的主意,新的见解,如果主意不新,方法新也好,…  相似文献   

8.
1项目简介
  “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决策支撑系统”针对农业知识产权种类繁多、利益关系复杂、信息资源零散等现实问题,紧扣农业科研、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特殊需要,坚持“公益性、专业性、权威性”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数据挖掘和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全面系统地信息跟踪和采集,采用“人机互动”模式进行信息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并且通过及时方便的个性化信息提供渠道,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农业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旨在把纷繁复杂的各类农业知识产权信息系统采集汇总,并经过科学加工分析之后及时准确的提供给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各类主体,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该成果在充分利用世界科技资源,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73-7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70%,水稻在农业用水中所占比例达65%左右。从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看,它的耗水量远大于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10.
首先感谢大会提供北大一个发言的机会。历史已经进入新的千年,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在教育部制定、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1.
50年后这个世界就没有农民了,“农民”都进城,在写字楼上班,种粮食、菜,养各种各样的肉。从城市走出来,再也没有所谓的郊区和农村,过去种田的地方全改种树。高科技造就农业工厂化,一派和谐景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必将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程度,创新度越高,效益越显著,越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力支撑。”——以上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许旭明在接受采访时道出的对中国农业科研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做好中国科协“四大”学术会议交叉学科分会场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5月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李宝恒同志主持,来自各个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同志首先发言。他对在农业上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谈了六点意见:第一,要稳定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现在的情况是,原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拢不往,新的农业科技人员又下不去农村。这里面关键是个政策问题;第二,要努力在乡一级建立和推广科技站,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第三,农业系统内,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分属于教委、科学院、农  相似文献   

15.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不但成功地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为全人类解决粮食问题带来了福音.近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有20%以上来自中国.这其中,最大的贡献来自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所创造的这份科技成果,被视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先后提出“以人为本”、“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0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将焦点集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有一个很有名的“沙草产业理论”: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几千上万亿的产值。应该因地制宜,搞“多用阳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这样能让沙漠变绿洲。这个理论将一个人给迷住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国家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4-54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专项基金项目“国外先进农业信息技术引进与创新”,针对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技术落后、无成熟的现场、便携式测定仪器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先进技术,与北京普析通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适合我国农情模式的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定位分析仪(见图1)。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5日,在波恩市德国前议会大厦举行的国际农业工程协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的隆重授奖仪式,将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会士的荣誉称号授予了对国际农业工程科技事业和职业活动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汪懋华院士。而在此之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多曾是担任过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主席、副主席和世界地区性农业工程学会主席等重要职务的杰出农业工程科学家和著名农业职业工程师,汪懋华院士算是打破了这一“行规”。这一年,他已经是74岁高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