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网络给大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出发 ,就人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 ,如网络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对德育教育的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这对大学德育教育更好地应对网络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这种冲击和挑战将更加严峻!如果不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可能会被残酷的淘汰出局.因此,在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下,如何在战略规划、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学校文化、组织管理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对地方性院校来说是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我国与美国大学德育目标比较研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借鉴中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展现中国高等教育独特的魅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文化与科技日渐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相应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促使高校德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研究美国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理论中的合理经验与对策,利于探索并推进我国高校现代性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美高校德育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对于德育的重视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现代科技对德育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对德育影响的加深,世界各国对大学生的德育都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通过对中美德育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增进两国高校德育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急需加强的背景下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强有力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殊途同归,其目的都要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实现“以德治国”,首先得“以德育人”。为了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大学必须强化德育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的德育使命。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欠了一种灵魂性的内核,而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正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培养和造就既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德育和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只有丰富高校德育内涵,重构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才能提升德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困惑,道德评价失衡三个方面。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行为失范,为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高校应在道德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把倾斜点放在道德责任的培养上.因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德育管理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管理者的高校行政人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遵循多层次管理、学校与社会结合、自我教育等原则,通过与教学管理、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有效实施师范本科生的德育管理。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并已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造就新世纪中华民族全新一代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课”教育必须深化改革 ,改革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李琳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2):114-116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之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把握学生主体的特征,以构建高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