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较全面的分析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辍学的原因,提出遏制辍学现象发生的一些具体方法,相信在转变入学观念、教育模式、执法机制的同时家庭、学校、政府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三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农村学校的辍学率一定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辍学现象。隐性辍学危及到学生个体发展、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隐性辍学形成原因有来自社会外部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内部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辍学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是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向农村积极推进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已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是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改革不断地在向农村积极推进的过程中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全局问题,已经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友君 《科技信息》2009,(14):250-25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和加强,以及希望工程、西部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经费保障新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了根本的保证,因此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彻底消除,在农村初中学校,“进得来”和“读得起”的问题也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留得住”的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毋庸讳言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业对一部分学生来讲,已经有相当大的困难,可靠数据表明,农村学生辍学率很难控制在2%以内,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因此,“留得住”,即“控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初中实现普及教育工作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6.
由于甘肃农村经济不发达、留守学生比较多、交通落后及信息闭塞,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亲情缺失、心理障碍、生活单调、易受诱惑、缺乏家庭监管等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化解学生面临的各种困惑,这将必然对寄宿制学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凸现.相对于城市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更为严峻,其养老问题与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关联.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武陵山片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并就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6):126-128
近年来,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之一,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反映出来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乡村"差序格局"是造成隔代抚养下溺爱问题的思想原因,看护人自身的文化资本传承是造成留守儿童道德榜样缺失的家庭原因,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教育信息不足、急功近利思想是道德教育观念落后的文化原因。应该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看护人的养育能力,转变其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卢珍仙 《科技资讯》2012,(24):231-231
辍学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过高的辍学率会损害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国家、学校和家庭的重大经济损失,也给学员自己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浙江电大富阳学院2011年春季开放教育未课程注册学生的督学结果的统计分析,认为开放教育学员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工学矛盾、学习动机、专业不对口、家庭与学习矛盾及学习困难等,讨论探求有效抑制开放教育辍学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21世纪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农村体育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中国农村体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了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意义和农村体育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21世纪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向及举措。  相似文献   

12.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仍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桂东南(主要以玉林市为例)农村家族活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高消费会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此,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消费品德修养,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建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以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导致家庭层面贫困代际传递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理论梳理和分析,认为影响家庭层面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内部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应当共同努力,使贫困家庭后代具有摆脱贫困的能力、手段和机会。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和谐群众文化的特征、发展趋向及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农村群众文化是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住农村和谐群众文化的特征和发展趁势.才能有的放矢开创农村和谐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民生活的物质小康不能代替文化小康。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农民成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主体,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转变观念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得知,在大学生对待工作-家庭的态度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工作-家庭承诺上呈现相似的情况。在工作-家庭承诺上,女性呈负相关。探索性分析表明,工作决策状况和承诺与家庭决策状况和承诺之间呈现差异性。此外,在家庭角色这个问题上,一般情况下,男性思想准备不够,而女性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考虑较多。这些研究结果及讨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男女大学生对工作-家庭的承诺和决策状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开始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