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跟踪测定苯乙烯和β-蒎烯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的臭氧反应过程,根据竞争反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二十四碳烯-15-烯酸甲酯(TAE),二十二碳-13-烯酸甲酯(DAE)和十八碳-9-烯酸甲酯(OAE)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3种长链脂肪酸甲酯的反应速度快于苯乙烯和β-蒎烯,TAE,DAE和OAE以苯乙烯为参比物在乙酸丁酯中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082×107cm3·mol-1·s-1、2.143×107cm3·mol-1·s-1和2.229×107cm3·mol-1·s-1。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砂生槐中分离得到了13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十八碳二烯酸,27-甲氧基-3’,4’-二羟基黄酮,3芥子醛,42-甲基庚基苯甲酯,5苦参碱,6L-高丽槐素,7十八碳二烯酸三甘油脂,8羽扇醇,9β-谷甾醇,10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其中前10种物质为砂生槐种子中首次被鉴定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GC-MS-DC联用法研究山薄荷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C-MS-DC联用法研究了山薄荷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65个峰,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34.26%)、百里香酚(16.00%)、(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4.82%)、角鲨烯(4.36%)、7,10,13-十六碳三烯酸甲酯(3.46%)、N-丁吡咯(3.29%)、(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96%)、α-萜品醇(1.96%)、十六酸甲酯(1.9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6%)、罗勒烯(1.13%)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对陕北杀虫植物杠柳根皮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杀虫成分A-4,经GC-MS分析,A-4的化学成分主要有:(9E,12E)-十八二烯酸(34.48%),棕榈酸(17.97%),9Z,12Z-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18%)和棕榈酸甲酯(1.34%);采用"Y"形嗅觉测试仪测定了其对红火蚁工蚁的趋避活性。结果显示:当A-4浓度为0.01 g/mL时,对红火蚁大工蚁有显著的驱避活性(P=0.001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川西小黄菊茎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反相硅胶柱层析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川西小黄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1,2,4-苯三酚(2)、原儿茶酸(3)、反式肉桂酸(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反式邻羟基肉桂酸(6)、反式咖啡酸(7)、反式阿魏酸(8)、反式咖啡酸乙酯(9)、香豆素(10)、7-羟基香豆素(11)、6,7-二羟基香豆素(12)、(9Z,11E)-13-氧代-9,11-十八碳二烯酸(13)、绿原酸(14)、绿原酸甲酯(15)、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16)、表松脂素4-O-吡喃葡萄糖苷(17)、表松脂素4′-O-吡喃葡萄糖苷(18),除化合物10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分析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 Gagnep.)乙酸乙酯部位前流份的化学成分和长柱十大功劳脂肪、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并与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f ortunei(Lindl.)Fedde]进行比较。对乙酸乙酯部位前流分和植物分别甲酯化后以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从长柱十大功劳乙酸乙酯部位鉴定出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89%,其中5个化合物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发现。长柱十大功劳与阔叶十大功劳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均为反-8,11-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烷酸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中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到两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1),N-(2’-羟基二十五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2).化合物(1),(2)为首次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水曲柳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用常温渗漏法乙醇提取,将二氯甲烷萃取物柱层析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的油脂甲脂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从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4种脂肪酸,其中30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油酸、亚油酸、十六烯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8-硬脂酸、对羟基苯丙酸、9,13-十八碳二烯酸、反油酸、硬脂酸等。水曲柳种子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首次对鹰嘴豆中弱极性成分进行研究.从鹰嘴豆弱极性萃取部位中鉴定了22个化合物,以脂肪酸为主要成分.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高达81.25%,其中9-十八烯酸和8,11-十八碳二烯酸的含量分别占总量的28.00%和38.6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7个不同产地的玛咖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提取检测.计算了91种脂溶性成分中15个特征成分异氰酸苄酯、苯乙腈、苯乙酸、3-甲氧基苯乙腈、2-苯基乙酰胺、N-乙酰苄胺、棕榈酸甲酯、2-甲基-4-苯甲氧基吡啶氮氧化物、亚油酸甲酯、(Z,Z)-9,12-十八烯酸苄酯、十八烷-9,12,15-三烯酸苄酯、芥酸酰胺、N-苄基-(9Z,12Z)-十八碳二烯酰胺、N-苄基十六烷酰胺和(9Z)-N-苄基-9-十八碳烯酰胺的相对含量;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构建了玛咖的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得到3-甲氧基苯乙腈、亚油酸甲酯和N-苄基十六烷酰胺3个主要成分,它们总累计百分比达到88.947%.根据玛咖中三种主要的脂溶性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清晰的区分了7个产地的玛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猪殃殃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了9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原儿茶酸丁酯(2),原儿茶酸乙酯(3),二氢咖啡酸乙酯(4),顺式咖啡酸乙酯(5),没食子酸甲酯(6),7-羟基-6-甲氧基色酮(7),1-丙烯酸-3-(3,4-二羟苯基)戊酯(8),1-(3,4-二羟基苯)丙酮(9).这9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诃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诃子果实的浸出物经硅胶层析法提取纯化得6个单体化合物。所得化合物据其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IR鉴定为:β-谷甾醇、莽草酸、莽草酸甲酯、槲皮素、槲皮素-3-O-鼠李糖苷、没食子酸。其中莽草酸甲酯与槲皮素-3-O-鼠李糖苷首次从诃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合成一种离子液体SM IA,用1HNMR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豆油中亚油酸和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性能.主要以大豆油和甲醇作为反应物,以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用量,反应时间,大豆油的预热时间,反应转速,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选用十一酸甲酯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通过气质联用(GC-MS)确定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14.
枇杷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色谱方法对枇杷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三萜和脂肪醇类物质,其中三萜:乌苏酸 (1)、蔷薇酸 (2)、齐墩果酸 (3)、2α, 19α-二羟基-3-羰基-12-烯-28-乌苏酸 (4)、2α, 3β, 13β-三羟基-11-烯-28-乌苏酸 (5)、2α-羟基白桦脂酸甲酯 (6)、科罗索酸甲酯 (7)、乌苏醇 (8)、科罗索酸 (9)、2α, 3α, 19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 (10) 、β-谷甾醇 (11)、2α, 3α, 19α, 23四羟基齐墩果酸 (12);脂肪醇:正二十一烷醇 (13)。化合物5、6、8、12和13是首次从枇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三种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棉籽油、煎炸废油和无患子油作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三种不同生物柴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三种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成分及其含量.分析表明:三种生物柴油主要由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组成,无患子油生物柴油含有较多的花生一烯酸甲酯和花生酸甲酯.研究共鉴定了13种脂肪酸甲酯,分析比较了三种生物柴油的所含甲酯的异同点,并提出了研究脂肪酸甲酯成分和含量对生物柴油理化性能指标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UV、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溴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检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从甘青青兰植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迷迭香酸(1),迷迭香酸甲酯(2),2,3-2H-3-羟基-咖啡酸甲酯(3),咖啡酸(4),对羟基苯甲酸(5),原茶酸(6).对化合物1、2、3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1、3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用泔水油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在酯化反应前,对泔水油进行了一系列预处理。泔水油的预处理大大降低了水和其它杂质对转酯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制备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在甲醇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浓硫酸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对影响转化率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泔水油制备脂肪酸甲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与泔水油的物质的量比为20∶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 h,催化剂与泔水油的物质的量比为5∶1。经检测,所制备的生物柴油与0#柴油的技术指标相当。  相似文献   

18.
以叶绿素-a为起始原料,经过酯交换和去除金属离子得到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在热乙酸中的空气氧化得到132(R/S)-132-羟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的混合物,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的空气氧化主要给出作为氧化和重排产物的红紫素-18甲酯.通过层析将非对映体相互分离,对其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讨论并对立体结构进行表征和确定.  相似文献   

19.
选择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组成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考察低压下矿物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及生烃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活性评价.先考察6种天然矿物和7种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酯水解及生烃的作用,然后对天然矿物组分与未熟烃源岩就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及生烃的作用进行关联,再考察不同比例复配的黏土和碳酸盐矿物的低温催化酯水解及生烃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及生烃率的趋势与6种天然矿物含量加权处理关系较好;不同比例复配的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体现了不同的催化作用,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黏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质量比为1:1时生烃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级松香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加成产物马来海松酸及其进一步甲酯化产物马来海松酸甲酯为反应原料,制备了1个新型N-芳香基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NMR和MS表征,用COSY,HMQC和HMBC进一步对新型N-芳香基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进行结构分析,首次发现松香背景的衍生物在溶剂中能够进行构型的动力学翻转,并利用2D NMR确定了其trans和cis在溶液中的构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