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后,别人会开玩笑地说他是"单细胞生物".其实,生命都是不简单的.最近,美国研究人员用电子显微镜拍摄了一些单细胞硅藻的显微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单细胞生物不但结构复杂,而且看上去特别漂亮,就如同一件件天然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上最早诞生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目前有化石证据证明这些单细胞生物非常简单,据推测它们应该跟现在的原核细胞比较相似。那这些单细胞生物是怎么形成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原始生命诞生的环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会讲到单细胞生物,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第一个生命诞生的环境是怎样的吧!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物,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是怎样在地球上诞生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曾痴迷过,实际上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探索这个问题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3.
小小世界     
《科学之友》2005,(9):58-58
单细胞生物或许微小,却无所不在。地球上几乎找不到没有微生物生存的地方。我们已发现其中的一些种类,但仍有很多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每个种类都特别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而其中有些地方实在是不容易生存的地方。以下是针对部分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地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这非常像一艘太空飞船,实际上它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小小的水藻——硅藻,图片中的影像是其实际大小的4000倍。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的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被称为“原生生物”或“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来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来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  相似文献   

5.
赵勇 《科学之友》2005,(6):18-18
一架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拍摄到的图片表明,月球上正在发生着严重的侵蚀现象。从这些月球地表图片中可以看出,月球上出现了一些深深的裂痕和空洞。尽管过程很缓慢,但是可以确定这些裂痕和空洞正在不断地向太空排放一些气体和尘埃。“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比利时Sprodj原子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布兰德对这些图片进行研究之后说:“月亮升起的情况比过去确实少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眼睛进化中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在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就出现了能感受光线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体。1亿年之后,即奥陶纪时期,这些有机体身上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器官——“原始眼”。不过,这种“原始眼”也只是生物表皮上的一块感光细胞而已。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眼睛,是否都是由这种“原始眼”进化来的呢?这个看来并不复杂的问题却让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图优效应     
怎样加强记忆?1973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坦丁做了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斯坦丁找了5名大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同。斯坦丁制作了10000张图片,其中一半图片为普通图片,上面画着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就好像我们板着面孔照出来的一寸照片一样;另外一半图片是一些带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就好比是我们的生活照。斯坦丁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同时记忆1000个单词、1000张普通图片和1000张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如单词为“狗”,普通图片为“一条狗”,有生动情节的图片为“一条嘴里含着烟斗的狗”。大学生们显然对那些有生动情节的图片更感兴趣。两天以后,斯…  相似文献   

8.
1983年春末到1984年春,我们曾试验次声信号对微生物、单细胞生物及海洋生物的生长效应,皆显示有良好结果,1984年夏专对单细胞生物作较详尽的试验,结果发现所试验的两  相似文献   

9.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顶峰时期,一些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只能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些艺术品的材料是自然界最微小的杂物和胶水。19世纪30年代起,人们对标本片的商业需求暴涨(比如昆虫鳞屑、脊柱和微小生物制成的标本),因为专业和业余爱好者都对研究微观世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诸多微小生物中,硅藻是特别受青睐的一类,这些由玻璃壳保护的单细胞藻类展现出无数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品种,你可以在几乎任何有水的地方找到它们。  相似文献   

10.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2,(5):40-41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摄影师丹尼尔·卡里科(DanielKariko)利用显微镜向我们呈现了普通昆虫生动逼真的图像,包括青蜂、甲壳虫、蠹虫和蛾子等。在他的新书《我们身边的外星人》里,他用60多幅图片近距离地展示了这些生物。这些昆虫大部分是在他居住的北卡罗来纳州附近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张小云  卢雨  何晓阳 《科学通报》1996,41(19):1792-1796
棘尾虫是单细胞动物,它自由生活在淡水水域中,具有十分强的再生能力,是研究细胞再生的好材料。多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棘尾虫具有十分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单个细胞,它不可能存在神经系统,但作为一个独立生活于自然界的生物体,千万年来它靠什么来回应环境对它的种种刺激?靠什么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活动?靠什么来调节细胞的再生过程?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在寻求多细胞生物的前身单细胞生物是靠什么物质在细胞内起着类似神经系统的作用?为此,神经肽成为我们在原生动物中探索的目标。1982年美国学者LeRoith用80g湿重的四膜虫匀浆,经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发现在四膜虫中有类β-内啡肽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等物质存在,但此后,在光盘检索中,再也见不到其他关于原生动物类神经肽的论文。故我们决定选用位于纤毛虫纲中最高等的腹毛目中的棘尾虫作为本课题的实验材料。1992年公布的研究结果,发现棘尾虫细胞内存在着多种类神经肽物质。这一结果有人相信,有人怀疑,也有人不信。近年来,我们先后采用了5种方法证实棘尾虫确实存在这些类神经肽,而进一步将这些类神经肽分离并纯化将是我们下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令人担心的"伤疤" 一架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拍摄到的图片表明,月球上正在发生着严重的侵蚀现象.从这些月球地表图片中可以看出,月球上出现了一些深深的裂痕和空洞.尽管过程很缓慢,但是可以确定这些裂痕和空洞正在不断地向太空排放一些气体和尘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高木田臣副教授等发现,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分泌使同类细胞旺盛分裂的"生长因子".在此以前已知,生长因子作为调节细胞增殖物质,在人类等多细胞高等动物中存在.在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对以前遇见的事物和识记的知识会遗忘。其实,这遗忘不能说是真正的遗忘,而是人脑对信息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信息在人脑内部的一个复杂的变换过程。我们遇到一件事,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忘记.但如果有人提到与这件事相关的事时,我们就会回忆起这件事。由此,说明对事物的遗忘不是完全的信息消失。人脑对外界新信息吸收后,并不是像录像机一样马上把这些信息存贮起来,而是经过一个处理过程,把外界的信息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信息因子",这些信息因子再去影响和作用大脑细胞,存贮起来。当我们需要时,这些信息因子又重新组合起来,复现原始信息。人脑每天要吸收许多新信息。如果一些信息对人脑的"刺激"大,则这些信息因子的重新组合能力也强,反之,则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键能变小,于是信息因子之间的组合能力也变弱,这就形成了遗忘。  相似文献   

16.
危险的灰尘     
一个长得像外星生物的物体,竟然是棉花纤维;看似是植物种子的颗粒,居然是铝合金微粒;在显微镜下,人的死皮细胞看上去就像一团团被捏皱的纸……看过这些显微图片的人,无一不因灰尘中的奇怪物体而好奇.和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灰尘中,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假如让你变成一种动物,你愿意自己变成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在我们收到的来信中,小冕读者给了一个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设想:他愿意变成长命百岁的单细胞。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相继发生,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还有其他许多的事情……虽然许多人都感觉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但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现状是满意的呢?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每每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想那,不像单细胞生物,只要让自己生活下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足够了,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多好呀!小冕读者的想象的确很大胆,颇具创造性。相信你…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物学发展及作用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微小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目前已知生物种类有200万,虽  相似文献   

19.
正最新研究可能揭示了板块构造孕育生命的秘密,也启发人类在宇宙中寻找生命。2012年3月26日,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经过2小时36分下潜,到达约11千米深的"挑战者海渊"。这让他成为第一个独自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卡梅隆原本打算在海沟底部停留6小时,最后实际只停留了3小时。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包括一种最大的单细胞生物在内的68个新物种,并带回了一些海沟底部的微生  相似文献   

20.
夏汝函 《自然杂志》2011,33(1):54-57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0年。领跑世界的中国高铁,让百姓的归心乘上似箭的列车;对宏观物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创造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食砷细菌的发现,超高分辨率细胞成像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在不断调整人类的原有认识。在过去的一年,科学上的这些重大的突破,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