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斯拉夫局势一直处于紧张、动荡和危险之中,它给欧洲带来了不安,更冲击了已经陷入危机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局势。为此,欧安会、欧共体积极设法对南斯拉夫冲突各方进行调停,苏联也在积极地开展外交活动。自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日起,苏联政府以及官方人士频频发表声明和谈话。7月初,戈尔巴乔夫派特使访问了南斯拉夫,转交了他给南斯拉夫联邦总统的信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危机是欧洲力量失衡的产物。欧洲安全面临的威胁已由过去两大集团的军事对立,向包括民族矛盾和边界争议引起的冲突等多种威胁转换。美苏对南斯拉夫危机无能为力,欧洲的三个组织也难有作为。欧洲动荡的局势增加了欧共体筹建政治联盟的紧迫性,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更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美国由第二线转到第一线,美、德都要争夺主导权,法国要突出自己的独特作用。近来,随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局势的不断恶化,西方对新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的态度趋于强硬。前一时期西方国家认为波黑境内的冲突三方,即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居民,都对波黑局势恶化负有责任,但近来态度明显转变,认为塞尔维亚族在波黑冲突中负有主要责任,并将进入波黑境内支持塞族的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武装人员称为“侵略者”,声言要使“侵略者”付出代价。制裁迅速升级为了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5月11日,欧共体12国率先决定召回驻南斯拉夫大使,并主张暂时冻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格局的和平转换中局部冲突和局部热战是不可避免的。民族冲突已取代集团对抗成为当前欧洲局势中最尖锐、最棘手的问题。前南斯拉夫问题成了西方大国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的突破口。前南斯拉夫成了西方大国的各种安全机制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5.
在8月底举行的前南斯拉夫问题伦敦国际会议上,决定建立前南斯拉夫问题指导委员会。它是伦敦会议的后续性行动和常设机构,由欧共体特使、英国前外交大臣欧文和联合国特使万斯两人以主席身份联合主持。这个“指导委员会”遵照伦敦会议确定的解决南斯拉夫问题的总原则,负责解决与前南斯拉夫有关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当前的武装冲突问题。“指导委员会”由17人组成,即两主席、欧共体和欧安会的“三驾马车”(即前任、现任和下任主席国)派员、联合国安理会五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南斯拉夫固有的民族矛盾越来越公开化,近来更日趋激烈,致使南斯拉夫面临45年来最严重的困难。事端频仍矛盾激化 10月初,南斯拉夫第二大共和国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局势日趋紧张,已达到有发生流血事件和引发更大冲突的程度。克罗地亚境内约有60万塞尔维亚族,占全境人口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8月26—28日举行的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简称伦敦会议)上,决定建立由欧共体和联合国双重主持的南斯拉夫问题谈判框架。与此同时,卡林顿辞去欧共体调停人的职务。卡林顿是在去年9月3日被欧共体在海牙和会  相似文献   

8.
1、波黑内战绵延不息 4月,前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爆发内战,战火绵延至今,成为1992年世界局势中最大的热点。目前,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三方之间的这场战争已扩大到整个波黑。欧共体和联合国多次进行斡旋和干预,并对以塞尔维亚共和国为首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严厉制裁,但均未奏效。迄今这场内战已使约10万人丧生,20万人受伤,150多万人沦为难民,物质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 2、原苏联地区多起  相似文献   

9.
举世关注着延续了14个月之久的前南斯拉夫战乱如何止息,惨烈的波黑武装冲突何时有尽头……人们对8月26日至27日在伦敦召开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抱有很大的希望。这次会议是由英国倡导的。会议之隆重,不仅因为它由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和欧共体现任主席、英国首相梅杰共同主持,而且因为规模宏大,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名代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三国总统在阿根廷会晤,讨论加强三国一体化进程问题。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率代表团和欧共体代表团就中东局势举行会谈。12日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和奥地利四国副总理在布达佩斯举行会谈,探讨合作问题。萨尔瓦多宣布实行宵禁和戒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伊巴露丽在马德里病逝。13日国务委员李铁映开始对乍得、中非、刚果和扎伊尔进行  相似文献   

11.
欧共体基本上掌握了主动权,联合国作了重大努力,欧安会配合行动。但国际社会的斡旋显得苍白无力。南斯拉夫爆发武装冲突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调停活动。欧共体率先介入,基本上掌握了斡旋  相似文献   

12.
前南斯拉夫在1991年解体后爆发大规模战斗。联合国安理会于1992年2月21日通过第743号决议,决定组建1.4万人的“联合国保护部队”赴前南地区执行监督停火、撤军、武器禁运、斡旋和救济难民等活动,驻扎期初步定为一年。由于前南地区局势不断恶化,维和部队不断增兵,驻扎期也一再延长。联保部队目前在前南地区共部署了38343人。其中驻扎在波黑共和国的有22283人;驻克罗地亚共和国1.2万人;驻马其顿共和国1060人;驻贝尔格莱德和萨格勒布3000人。在波黑的联保部队已分别驻扎在波黑冲突的各  相似文献   

13.
局势可控程度提高冷战结束三年以来,世界范围的剧烈振荡逐步减弱。原东欧、俄罗斯、中亚及邻近地区相继进入全面“转轨”和调整、磨合时期。原南斯拉夫等地局势呈现出“相持”状态。朝鲜半岛在美朝就核问题达成协议后,紧张局势得到明显缓和。柬埔寨“内战”战火复燃,但规模和范围受到各种限制。印巴冲突囿于外交战(军事威慑居第二位)。中东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非洲大陆(除卢旺达等少数国家外)动荡趋缓。海地等中美洲地区局势“有惊无险”。和平与发展更加成为世界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法尔计划     
提起“法尔计划”,也许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实,这就是欧洲共同体在1989年7月份炮制出来的“波兰、匈牙利经济重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英文缩写“PHARE”音译为“法尔”。故名“法尔计划”。欧共体怎么搞出个法尔计划来了呢?众所周知,1989年东欧局势剧变,欧共体推波助澜。在东欧国家中,波兰和匈牙利被认为是西方扩展势力的最好突破口。欧共体便准备向两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推动它  相似文献   

15.
南斯拉夫的激烈的军事冲突延续4个月停不下来。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是南斯拉夫陷入了国家分裂的危险之中,而且整个欧洲笼罩上了民族矛盾和边界争议的沉重阴影。这是冷战结束后欧洲安全迎面遇到的新的威胁。欧洲惊动了,不安了。为此欧洲的四个组织(欧共体、欧安会、北约和西欧联盟)纷纷行动起来,不同程度上奔走参与了调解南斯拉夫危机的种种尝试。令欧洲人格外忧虑的是,它们的调解收效甚微。9月11日法国总统密特朗不得不向联合国发出呼吁,希望它派遣一支国际和平部队前往南斯拉夫监督实行停火。9月20日德国外长根舍也宣称,德国支持加拿大和奥地利提出的邀请联合国安理会出面解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步伐并未停止, 局势动荡,属于“小乱大稳定”, 欧共体成为欧洲唯一中心和“磁石”。  相似文献   

17.
杜鲁门时期,美国对东欧国家实施了遏制政策,1948年苏南冲突公开化后,为了分化瓦解苏东集团,对南斯拉夫制定与实施了不同于其他东欧国家的差别政策。美国强行对苏东国家航空方面管制,但南斯拉夫例外;美国利用南斯拉夫分裂苏东关系,在东欧国家内培育第二个铁托政权;美国对苏东国家实行贸易管制,但对南斯拉夫不仅放松出口管制,而且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评     
充满悬念的南联盟局势一夕解密,南斯拉夫人民做出了新的选择;刚去过美国,又迎来俄罗斯总统,瓦杰帕伊政府的大国外交还在继续;中东和平非但未向新的高度冲刺,反而因为某一方迎合内政需要而变得危在旦夕;伊拉克的天空“闯飞”客机成群结队,撕裂着对伊封锁;美朝关系的发展在赵明录访问美国的行程中给人带来某种期待,东北亚局势似乎蕴育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裂成独立的捷克共和国及斯洛伐克共和国。1日和4日,斯洛伐克和捷克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放,欧共体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内部边界,商品、资本和劳务开始自由流通。由于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拒绝,人员自由流通尚未完全实现。 2日在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仪两主席欧文和万斯主持下,波黑冲突三方领导人在日内瓦开始首次直接会谈,讨论前南问题国际会议草拟的波黑未来宪法与地图,各  相似文献   

20.
一向以温文尔雅著称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7月中旬竟在安理会上大发雷霆,一时间在联合国总部内外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加利发火的直接原因是前南斯拉夫问题。7月17日,波黑冲突三方在欧共体调停下又达成一项停火协议,其中规定由联合国监视各派武装的重型武器。随后,根据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提议,安理会当日主席发表了一项声明,对该停火协议表示欢迎。按照惯例,安理会成员国在提出某项议案或提议时(尤其是涉及安全问题时),通常都事先知会秘书长,以示尊重秘书长和秘书长的工作。然而,英国代表提出提议时,却避开了秘书长。几天之后,加利在一封措辞强烈的信和一份公开报告中抱怨说,“安理会和欧共体并未与我商量过在波斯尼亚大大增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计划,”对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做法,加利更是谴责为“对联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