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强 《太原科技》2007,163(8):90-91
在煤岩识别的研究中采用了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的支持向量机,介绍了支持向量机的煤岩界面识别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编程和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编程和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利用遗传编程对传统的时域指标进行特征选择和提取,得到更能反映信号本质的特征,与其他特征组合后作为识别特征输入多类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对机器不同类型故障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时域指标相比,经过遗传编程选择和提取的特征对轴承的故障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进而提高了多类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陈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8):1751-1754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交通标志的形状和颜色特征,对在环境中的交通标志图像进行交通标志定位和种类划分,然后利用Hu不变矩对各种类中的交通标志进行特征值提取。最后将特征值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利用支持向量机良好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对交通标志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交通标志识别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4.
超音速目标识别过程中,其产生的N型激波容易与爆炸波混淆在一起,从爆炸波中识别N型激波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一种从爆炸波中识别N型激波的技术,通过用5.56mm,7.62mm,12.7mm超音速枪弹做射击试验和TNT炸药爆炸试验,获取N型激波和爆炸波原始数据,进行了特征提取,并采用主成份分析(PCA)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后,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识别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综合集成技术是为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法论,强调开放的系统观和人-机集成的重要性。提出一个多层的带有反馈信息的综合网络模型,在染色体图像识别中使用该模型,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柔度矩阵和支持向量机的井架损伤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柔度矩阵是结构损伤检测的有力工具.支持向量机是在统计学习理论上发展出的一种学习机器,其针对小样本分类识别性能优越.提出了一套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动柔度矩阵的损伤识别技术.对JJ160/41-K型石油井架模型进行了损伤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构建了分类识别支持向量机,并以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识别一组非特定人、不连续的数字语音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语音信号识别算法.具体过程主要包括训练过程和识别过程.其中训练过程为:先使用预先建立起来的语音库对选定的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得到一组与该语音信号相关的支持向量;在识别过程中,首先获取被测语音信号,并根据MFFC理论提取特征向量,然后使用训练后的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此外,还提出使用短时区域能量谱的方法对语音信号进行端点检测.结果表明,与目前流行的隐马尔可夫算法比较,本文算法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在先进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关节的非线性摩擦力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识别途径.同时应用最小均方差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机器人的线性和非线性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对一自由度机器人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其动力学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KNN与改进SVM的车牌字符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将KNN(K近邻)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字符识别算法.首先用KNN对字符进行判断,如果输出的置信度大于阈值,则认为分类正确;如果小于阈值则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判决.改进了SVM分类器,通过调整支持向量机的分类超平面改进了支持向量机的性能.将算法应用到实际的车牌字符识别中,识别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提高识别速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字符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手势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手势识别算法;将包含手势的图像进行手掌轮廓分割及手指关节特征提取,经过去噪后获得准确的手势图像,然后通过卷积与池化获得手势特征样本,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输入特征样本进行训练,并对全连接层各节点的输出结果进行支持向量机多元分类,从而获得手势识别结果;在差异化设置条件下,通过对比手势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和识别时间,可获得最优的卷积核尺寸及池化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识别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