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笔者曾去四川东部金佛山和西部峨眉山野外考察,认植物和采集植物标本,收获很大.那年印象最深的是在四川采到的天麻,记得是在一个竹林中,那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识天麻:一根茎好像"光杆司令",高不过40厘米的样子,茎上有小的极不显眼的叶子,叶子非绿色,而是淡黄褐色,膜质.茎下地里可挖出一个像土豆样的块茎.长圆形长可达9~10厘米,茎粗4~5厘米.  相似文献   

2.
天麻中的新酚甙——天麻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俊 《科学通报》1979,24(7):335-335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为兰科植物,是我国著名中药,其化学成分研究不多,仅有人报告含香荚兰醇(Vanillyl alcohol)未见其他化学报告。 现在我们从云南昭通产的天麻块茎中分得七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一  相似文献   

3.
奇妙的天麻     
天麻别名又叫“神草”、“仙人脚”、“赤箭”等,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兰目、兰科、天麻属,是一种多年生的寄生异养的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就把它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对其也作了较高的评价。 天麻味甘性微温,能息风镇痛、定惊益气、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主治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神经衰弱、风湿性腹膝病、高血压等,特别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目前,全国在200多种中成药和制剂中,都有天麻成分,比较有名的如吉林医学院研制的“天麻注射液”,对多种神经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成瘾性。著名历史成药——天麻丸,具有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功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DNA指纹在野外数量调查中的应用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大熊猫是我国特有、古老的珍稀野生动物,1984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列为世界上十种濒危动物之一。为了保护大熊猫物种,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规划,1974—1977年,...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进展梁明山,陈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的鉴定,分析了影响外源DNA导入植物频率的原因和目前的研究动态及其展望.关键词:外源DNA,转...  相似文献   

6.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58,自引:5,他引:158  
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在中国境内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野外调查表明,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其砷的分布规律与普遍通植物也明显不同。蜈蚣草不同部位的含砷量为:羽片>叶柄>根系;蜈蚣草地下部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而呈幂函数下降。在含砷9mg/kg的正常土壤中,蜈蚣草地下部和地上部对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71和80。从矿区采集砷污染土训进行室内栽培实验发现,室内栽培时蜈蚣草羽片的含砷量比野外生长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增加1倍多,其羽片含砷量可高达5070mg/kg;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蜈晔草羽片含砷量不断增加,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运转和解毒机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进化理论的争议正盛行一时的当前,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和在奥斯汀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兼布拉肯布里奇野外实验室主任劳伦斯·吉伯特说,动物与植物的互相作用,从而相应影响各自的进化途径,其结果可以使人们瞠目结舌。今年8月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并发表了他经过十年之久的野外观察和在植物温室的控制试验中所得出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样带(NECT)的C4植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唐海萍 《科学通报》1999,44(4):416-421
以中国东北温带森林-草原样带作为研究平台,利用野外考察的样方数据,并参照已发表的C4植物名录,整理出在样带这个大区域内沿43.5°N左右的C4植物的分布,呈现出两低两高的趋势.同时利用野外的GPS定位数据以及已有的30余年气象数据库,提取出对应的环境因子值.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找到在温带决定C4植物/C3植物分布比例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年均温和2,9月降水量.而在样带草原区这一稍小一些的尺度上,决定C4植物/C3植物分布比例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度和2月降水量.最后,从C4植物的起源等方面探讨了其在温带样带分布的一些机制.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前,在农林植物科学工作者当中,大部分人的研究工作是单在室内进行的。解放以後,大家体会到这种单独依靠室内研究的方法是错误的;因而从事各项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农林植物科学的工作者,都纷纷组织调查队,着重在野外工作。这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也是应该继续提倡的。但是几年以来,有些人因为重视野外调查,就或多或少地疏忽并轻视了室内和长期性的研究工作,个别的人还强调说农林植物学工作本身就是野外工作,认为研究工作就是专指野外调查而言,室内工作不算是“研究”,而只是纯“技术”。这特别代表着部分青年工作同志的想法。这种想法,我认为可能是矫枉过正所发生的偏差。相反地,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邮电部曾经发行过一套特种邮票——杉树邮票,邮票中的4种杉树都是珍稀子遗树种。它们是特产于我国,仅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处,并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属于第三纪始新世(距今4000万年~6000万年)残遗植物的银杉:材质优良的常绿大乔木秃杉和20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被列为世界特级保护的濒绝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然而,水杉、  相似文献   

11.
奇异的食菌植物一天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主产我国的一种名贵药用植物。早在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上就已有用天麻块茎来治疗疾病的记载;但是,真正开始对天麻的深入研究,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  相似文献   

12.
植物和广大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说,人民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原料主要来自植物,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主要原料更是来自植物。资源植物和人的关系更密切,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提高人民生活,就要从植物特别是植物资源的探讨着手。四川因地势山脉和气候环境特殊,植物异常丰富,是全世界共同称赞的。近两百多年来,不少外国科学家和植物爱好者都从几万里以外,远涉重洋,来到我省,探讨植物;近代科学研究在我国发展比较迟晚,本  相似文献   

13.
攀西裂谷区域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建造和改造特征分析,从渡口市的攀枝花至西昌的冕宁是海西一印支期的古裂谷,称其为攀西裂谷。它既控制着本区攀枝花型钒钛磁铁矿床的形成、富集和分布,也影响到地壳现代稳定性。所以,研究本区地质构造和裂谷构造演化在资源、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航空遥感测得的彩红外照片影像判析和两年来野外考察,并参考了四川、云南两省地质资料完成本文。在野外考察中受到四川省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研究中蒙张文佑、  相似文献   

14.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杨肖娥  龙新宪  倪吾钟  傅承新 《科学通报》2002,47(13):1003-1006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试验,发现并鉴定出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是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东南景天对土壤中高含量的锌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地上部Zn含量为4134~5000mg/kg,平均为4515mg/kg,营养液培养实验证明,东南景天对生长介质中的Zn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Zn浓度高达240mg/L时,植株仍生长正常,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地上部Zn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介质中Zn浓度为80mg/L时,地上部Zn含量和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4g/kg,19.83mg/株,结果表明,东南景天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Zn超积累植物,为今后探明植物超积累Zn的机理和Z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植物保护自己的武器不仅仅是荆棘和刺蓟,植物甚至还会向它们的动物盟友"求救"……伊恩·鲍德温将他的实验室搬到了美国犹他州西南部大盆地沙漠的野外现场,那是位于一个陡峭斜坡上的一块被烧成焦黑的土地。鲍  相似文献   

16.
葛斌杰 《自然杂志》2016,38(2):125-131
2006年至今,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人员先后组织了近百次野外考察,对中国东海北部近陆岛屿进行长期的植物资源调查与收集,期间获得了7 000余号植物凭证标本,3 200余份分子材料,引种海岛特色植物逾百种,已然成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华东地区开展分类研究、引种保育工作的重要区域之一。文中简述了该海域上海辰山植物园的贡献和前人的工作基础,详细介绍了目前植物采集的常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
莺飞草长的夏季,正是神草曼陀罗的盛花期。要认识这种奇花异草,最好到所在地的植物园去。那里会有明确的指引及详细的介绍。曼陀罗又名洋金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闹羊花(广东)、洋大麻子(北京)、山大麻子(河北)、闹阳花(四川)、风茄花、山茄花、醉仙桃等。在植物分类上属茄科曼陀罗属。该属约有15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常见的只有白花曼陀罗一种,偶见有紫花曼陀罗。白花曼陀罗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花极大,有12~18厘米长,几乎有常见的麝香百合大,外形却似牵牛花(俗称喇叭花);无花之时,要识别它则要有点耐心。在野外,株高0.5~2米粗…  相似文献   

18.
图书推荐     
<正>对于自然科学类的图书,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可是真正学术的书往往过于深奥,内容浅的书又读着无味。最近,我终于读到了一本不错的书,即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先生的新著——《植物的智慧:一个植物学家的探索手记》。探索是一种治学态度。该书是由作者野外探索植物数十年积累的素材汇集而成,其中的图片均为作者不畏艰辛亲历高山、谷地、海滨等植物生境而拍摄的,作者深厚的植物分类学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9.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在中国境内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ts vittata L).野外调查表明,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其砷的分布规律与普通植物也明显不同.蜈蚣草不同部位的含砷量为:羽片>叶柄>根系;蜈蚣草地上部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而呈幂函数下降.在含砷9 mg/kg的正常土壤中,蜈蚣草地下部和地上部对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71和80.从矿区采集砷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栽培实验发现,室内栽培时蜈蚣草羽片的含砷量比野外生长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增加1倍多,其羽片含砷量可高达5070 mg/kg;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蜈蚣草羽片含砷量不断增加.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运转和解毒机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大自然中,有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很特殊,于是就连长出来的样子也古怪。住在城市里的人们难得一见这些“精灵”,即使科学工作者到野外考察也要碰运气,赶上机遇好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