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里根政府禁止对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的决定,弄得四面楚歌,进退两难,终于在11月13日宣布取消了。对于美国政府的这项禁令,苏联固不必说,西欧盟国没有一个不反对的,就连美国国内的一些企业主甚至官员们也颇有怨言。原因是这一政策不仅损害了西欧国家的利益,也打到了同天然气管道交易有关的美国企业的头上了。美国履带拖拉机公司损失了200台铺设管道机器的买卖,通用电气公司失去了提供汽轮机转子的交易,其它受影响较大的著名大企  相似文献   

2.
日美关系最近又发生了龃龉.美国总统里根不久前宣布扩大对苏出口制裁,影响所及,也包括日苏共同开发的萨哈林工程在内,从而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指责美国此举"粗暴","是侵犯别国主权";并准备会同西欧国家采取"统一行动",要求美国重新研究涉及到盟国利益的"对苏政策".大洋两岸的日美两个盟国之间不时发生磨擦,但总还是"大团结、小吵架".这次争吵相当激烈,引人注意.萨哈林工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场风波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欧美关系,在当今国际斗争的总格局中,是联合抗苏力量内部的关系。美国新总统里根上台以后,欧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基调与其前任有所不同等原因,欧美之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协调。一个时期以来,西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接踵访美,里根政府的要员也相继访问西欧。双方都在互相摸底,进行游说,施加影响。现在欧美磋商的过程还在继续,欧美关系还在调整中,但眼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不少。西方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由于欧美关系直接影响到联合抗苏的前景,这方面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背景里根上台以后,对苏联推行较为强硬的路线。他表示要优先考虑加强西方军事力量,同时提出要修改美苏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联系”苏联在各地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同苏联继续谈判,压苏联收敛其侵略扩张活动。对盟国,里根表示要加强磋商,以重振  相似文献   

4.
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到处进行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愈来愈强烈的反抗。它的处境空前孤立,空前困难,甚至在对西欧盟国的关系上也越来越陷于被动。下面节译自今年4月5日一期的《美国薪闻与世界报道》上的一篇文章,列举了当前美国同其西欧盟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帝国主义者对法国等西欧国家,不肯为美国的侵略利益作出牺牲深为不满。文章承认,这些西欧盟国在美国侵略越南同题上、在“多边核力量”同题上“妨碍了美国的努力”,这使约翰逊政府特别恼火。  相似文献   

5.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卡特总统对苏实行经济制裁,具体措施是禁止谷物输往苏联,并要求西欧采取相应措施。波兰实行军事管制后,美国再次提出要对苏实行制裁。这次仍是美国走在前面,它回过头来频频催促西欧急速跟上。所谓制裁,范围极广,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而经济的,实质上  相似文献   

6.
自从海湾危机爆发以来,作为美国在西欧的主要盟国之一的西德,其反应的激烈程度远不如英国、法国两个西欧大国,也不如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其他西欧国家。对于伊拉克侵吞科威特,  相似文献   

7.
美国要保证对苏联的战略优势,要争取国会拨款;西欧盟国特别是西德却有对苏关系的种种顾虑和自己的打算……  相似文献   

8.
西欧对美国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反应强烈。它们一方面谴责恐怖主义,一方面除英国外,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均表示反对或有所保留。这说明欧美之间由于各自利益不同,在如何对待利比亚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美国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曾派美驻联合国大使沃尔特斯赴西欧游说,谋求西欧盟国的支持。据称,美国要求西欧采取经济制裁和军事措施,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但绝大多数西欧国家表示不赞成,认为这不但不能消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里根去年9月在一次警察局长会议上宣称,目前司法系统运转不灵,要开展全国性的防止和制裁犯罪活动的“战争”。里根这样着急,确实不无根据。各种罪犯长期逍遥法外的现象在美国屡见不鲜。由于犯罪活动的迅速蔓延,使美国公、检、法系统穷于应付,焦头烂额。尽管每年用在防止制裁犯罪的费用高达260亿美元之巨,但犯罪仍有增无减。据1981年公布的数字,1980年比1979年的暴力犯罪增加了11%;1960—1980年的各种犯罪活动更是成倍地增加,据统计,受害的人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在美国同其西欧盟国的关系中,有一种明显的趋势,即西欧加强了对美国的独立自主倾向,欧美矛盾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较前发展。欧美关系的这种变化是战后以来它们各自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也是同战后以来特别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等基本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概括地说,西欧这种独立自  相似文献   

11.
去年,里根主义咄咄逼人;今年却让人怀疑美苏在做私下交易。对手在变化,西欧在离心,日本在崛起……美国因此开始采取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心想把苏联和西欧天然气管道工程交易问题纳入对苏制裁,费尽口舌,可是现在由于西欧主要三国(西德、法国、意大利)已与苏联签订有关合同,看来是阻拦不住了。然而,美国仍在运用经济手段以期拖延管道工程。  相似文献   

13.
对反导条约作狭义解释还是作广义解释,这直接关系到SDI的命运。里根如要改变解释,将面对国会、盟国和对手的强大压力,如不改变解释他能坚特住SDI吗?里根正面临抉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黑格辞职的消息6月25日宣布以后,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普遍感到突然。其实,此事已经酝酿了一段时候,这是里根政府在当前内外处境困难的情况下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黑格为什么辞职在美国,一名国务卿于总统任期不及一半时就挂冠而去,确不寻常。一般认为,黑格这次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同里根以及他的亲信在许多政策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正如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所说,“问题积压得太多了”。据美国报刊说,黑格在6月初随同里根访问西欧期间,就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克拉克吵了  相似文献   

15.
美欧矛盾近几个月来,围绕西欧同苏联的天然气管道交易,美国同西欧之间的争吵空前激烈,大西洋两岸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纠纷的由来是,西欧国家同苏联经过六年谈判之后,去年底和今年初以来陆续签订了向苏联购买天然气的合同,同时承担为苏联提供资金、技术和管道设备。美国多次表示反对而无效。6月18日,里根总统突然宣布,扩大对苏经济制裁,禁止西欧的美国子公司和持有美国许可证的西欧公司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这项禁令定于8月21日生效。美国商务部还宣布,任何外国公司如违反禁令,它将被禁止从美国得到“商品或情报”。  相似文献   

16.
对欧美苏关系的观察不能简单化。它们既是三角关系,又非三足鼎立。欧美既是盟国,又不平等。西欧既要在美苏争夺中站在美国一边,又要避免卷入美苏对抗。它要打破美苏两极格局,又必须接受这一格局的现状。本文分析了这一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各个方面,指出了西欧力量的限度,阐明了由此产生的西欧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最近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转了一趟。本想参观汽车厂,结果未成。据说,由于汽车制造业不景气,汽车厂为节省开支,连历来接待参观的安排也取消了。陪同的美国友人抱怨说:日本汽车已经快把美国汽车制造业挤垮了,里根还坚持什么自由贸易原则,真是天真! 其实,里根一上台就在想办法解决美国汽车业的问题,还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该组从1月底“工作”到3月中,内部却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限制日本汽车进口,一派反对。最后闹到里根那里,结论是:美国自己不采取措施,要日本“自动”限制。显然,这是对日本施加压力,而又避免直接对抗。但里根也看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自6月19日到28日访问了西欧五个“盟国”——法、西德、意、英、葡。西方报刊称之为“修漏补缺”之行。原因是,西方世界力量的对此愈来愈不利于美国,美国同西欧的控制和反控制斗争已发展到威胁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他和经济扩张利益的程度。法美矛盾的尖锐化,正是这个斗争的突出表现。一个多月来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破口对骂,已闹得不成体统,以致原本主张静坐  相似文献   

19.
6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由于半年来波兰局势没有转变,决定扩大对苏联的出口制裁,除禁止出口美国国内生产的设备外,还将包括美国公司在外国的子公司生产的设备及由美国公司颁发许可证而由外国生产的设备。对此,西方反应强烈,认为这是凡尔赛七国首脑会议后,美国对苏联采取的严重步骤。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里根政府执政四年后,同苏联争夺的战略地位明显改善,扭转了同苏联军备竞赛中的不利趋势,使美苏争夺的态势由苏攻美守变为互有攻守的僵持局面。但是它仍然面临许多难题:国内经济情况不佳,要求削减军费的呼声甚高;国外普遍指责里根过于强硬;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欧的独立自强倾向迅速发展;美国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日趋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里根政府第二届任期内的对外政策可能有以下趋向。 (一)对苏联:在继续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强硬政策前提下,适当采取某些灵活作法,缓和“过于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