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炭好食性链孢霉固体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泥炭原料、生产菌种、培养条件和后加工工艺路线的优选,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年产3000吨泥炭固体发酵饲料的工业生产线。利用草本泥炭等原料,采用选育的好食性链孢霉固体发酵制成饲料,其粗蛋白可达18%以上。经毒理测定和喂养试验表明,安全无毒,动物喂养效果好,并能以泥炭取代部分精饲料,节约粮食,符合国情,“两效益”显著,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河北省泥炭进行调查究研的总结。从利用地貌标志找矿的基点出发,着重叙述了泥炭成矿的地貌条件。根据区域第四纪历史和地貌条件,探讨了泥炭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再结合以泥炭的产状和埋深等特点,划分出五个成矿带。最后谈到本区泥炭成矿规律对邻区矿产予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泥炭藓泥炭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泥炭藓泥炭矿层较薄,泥炭储量少的特点,提出对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重点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泥炭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次是芦苇,针叶松,赤杨和棉花莎草,泥炭藓残体分解得最慢。  相似文献   

5.
成炭植物腐殖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测定了泥炭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有机碳、氮和有机质的碱提取物含量及其光密度的变化,分析了年生物周期内各种为植物的腐殖化速率,9个月的腐殖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碳和氮的含量相对提高,碳氮比减小,在野外条件下,成炭植物的腐殖化强度高于在实验条件下;在年生物期内,除泥炭藓变化不明显外,芦苇、棉花莎草、赤杨和落叶松等都有腐殖质初级产的的生成 。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泥炭特性及开发利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同属于欧亚大陆北温带泥炭聚积区,具有多种类型的泥炭。根据泥炭特性研究和评价,确定了泥炭在能源、农业、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指标,为合理开发与利用泥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相似文献   

8.
泥炭是由于植物残体积累大于微生物分解量的结果,两者都与水热条件有密切关系,是特殊水热条件组合长期持续的产物.作者对中国亚热带、热带地区6省(市)9个观测点进行了46次野外定点观测工作,通过大量实测数据,探明泥炭累积与植物生长、微生物分解与气候、地表水、酸碱环境的关系、初步进行了地表积水环境的大气湿度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的研究.证明大气湿度影响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影响到微生物分解,从而制约泥炭的累积,探讨了环境中草本植物分解与水热条件和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揭示了亚热带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红原县1#泥炭地泥炭中提取腐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原县1^#泥炭地泥炭储量丰富,品位高,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作者进行了从这种泥炭中提取腐植酸的研究,根据1^#矿泥炭的性质,选择了最适宜的提取剂,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所获得的腐植酸钠的质量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一,二,三级质量标准,提取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泥炭矿评等分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中国东北地区泥炭资源的特性、蕴藏状况和利用特点,给出了泥炭矿的定义,并以泥炭矿为例,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探讨泥炭矿评等分级的影响因子及其指标、指数等系统,以便达到充分发挥泥炭资源的自然生产力,促进沼泽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泥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指出建立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泥炭资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建立此系统所具备的条件,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形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类型等的异同性,提出泥炭沼泽形成实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生物循环与地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泥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和医药业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泥炭中有机质古量对泥炭的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技术,对我国泥炭资源的有机质的类型、古量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既能满足泥炭资源信息咨询的需要,又有利于泥炭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泥炭在农业上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泥炭资源的多方面研究,提出泥炭有机-无机肥料,植物生长刺激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土壤改良剂等产品加工的科学原理,阐述了最先进的工艺流程,以及产品特性农业效应,为中国在农业上另快泥炭开发和提高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泥炭型煤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炭型煤(包括泥炭燃料砖、泥炭蜂窝煤和泥炭棒等),是利用我国储量丰富的草本泥炭为主料加工制成的新型燃料,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燃烧温度和燃烧效果相当于中等商品煤的指标。泥炭制型煤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建厂投资少、见效快、“两效益”显著,又无“三废”污染。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对缺煤少木地区,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泥炭是沼泽地的特有产物,其形成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物等条件的制约。笔者于七五年、七六年参加了苏州、镇江两地区浅层泥炭资源普查工作。本文系在普查成果基础上,对苏南浅层泥炭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形成时代等有关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泥炭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得泥炭树脂颗粒,用其处理活性深蓝K-R溶液。研究了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条件和吸附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泥炭树脂颗粒吸附水溶液中活性深蓝K-R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5~30℃,吸附时间为1 h,在较宽的pH范围内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为29.82 mg/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未达饱和吸附前,吸附过程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泥炭和腐泥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泥炭与腐泥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泥炭与腐泥的碱-乙醇提取物的医疗实践结果,提出泥炭生物活物质,即腐殖酸、各种萜素、维生素、激素、生物胺和酚酸等,具有增强有机体的机能抗生,提高再生机能,及滋养作用等,同时,指出这种天然有机物资源作为制药原料,在医疗疑难疾病和净化放射性污染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根第四纪泥炭形成和分布特征,分析了世界泥炭富集带的特点及控制因素,并以我国泥炭分布的状况进一步论述了全球性纬向气候带和地区性气候带的控煤作用。讨论了热带气候引起强烈的生物分解作用可能对泥炭堆积量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泥炭成矿特点的研究,可以为探索古代各种沉积条件和成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找矿、勘探以及丰富煤地质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敦化泥炭矿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因成矿类型不同,灰分含量有差异;与其他地区泥炭相比,敦化泥炭属于中等偏低灰分泥炭;灰成分中Na2O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