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巴彦县亚麻有限公司沤麻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果胶酶产生菌,命名为HDYM-02,通过对其进行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对菌株HDYM-02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3℃,发酵氮源选用尿素,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NaCl浓度为0.5%~0.7%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对发酵产还原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尿素含量、发酵液初始pH值进行L9(33)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5℃,尿素浓度为0.5%,发酵初始pH值为6.5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亚麻酶法脱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温水浸渍亚麻脱胶工艺为基础,研究了酶在亚麻脱胶中的应用。实验表明适宜加酶时间为沤麻开始后8h,加适宜果胶酶量为5.1×10^6 ̄6.8×10^6u/t干茎,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适宜配比为1:1,适宜温度38℃,与温水浸渍沤麻工艺相比,酶法沤麻可缩短沤制时间75%。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薄带冷轧机的板形自动控制目标设定模型,它以轧后带钢的在线屈曲和后屈曲理论为板形生成的力学判据,以实测带钢温度横向分布为补偿,分别在2030CVC冷连轧机和1250HC冷轧机上运行成功,生产实绩证明其控制效果优于原用的引进模型,板形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THERMECMASTRE-Z型热加工模拟机对钢坯加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进行了试验研究。加热试验中发现,在1150℃时钢中Nb(C,N)已大部分固溶,且发生原始奥氏体晶粒突然长大现象,在1200℃时Nb(C,N)几乎全部溶解。控轧试验证实,形变量和形变温度对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最大。控冷试验表明,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晶粒度的影响较明显。析出相基本上分为以钛为主的TiNb(C,N)较大尺寸析出和以铌为主的NbTi(C,N)较小尺寸析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储能建材性质的改善及相变温度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组二元相变物质混合物C22H44O2+C16H34和C18H38+C16H34渗入民用建筑材料基体所形成的储能建材,进行了差热分析,得到了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储能建材相变温度的优化提供了必要手段,基于节能目标建立了相应在温度的寻优数值模型,分析了气候的影响及寻优的效果,对相变物质建材表面的结霜趋势进行了讨论,建议以使用相变物质混合物作为控制结霜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求解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导热在问题的容 限差分格式(CVFD)。这种格式以三角开本单元,以其对偶的Voronoi多边形为积分的控制容积,并以控制容积内物性均匀,温度呈线性分布。该方法克服了控制容积有限元(CVFE)方法中同一个控制容积内温度梯度下不一致的缺点。CVFD差灵活适应复杂边界,又便于网格局部加密同时还能满足局部守恒。当基本单元全为直角三角形时,该格式退化为结构网格的有限差分格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MCS—51智能温控仪,它能实现8个点温度检测显示与控制,控制精度高,主机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配置灵活,抗干扰能力强,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两组二元相变物质混合物C22H44O2+C16H34和C18H38+C16H34渗入民用建筑材料基体所形成的储能建材,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得到了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储能建材相变温度的优化提供了必要手段.基于节能目标建立了相变温度的寻优数值模型,分析了气候的影响及寻优的效果.对相变物质建材表面的结霜趋势进行了讨论,建议以使用相变物质混合物作为控制结霜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绿色木霉A10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色木霉A_(10)纤维素酶A_2的C_1酶和Cx酶被分离纯化。C_1酶的分子量为54,49,44.5kd(三个亚基),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Cx酶的分子量为17.5kd,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4.5。两者均为糖蛋白,富含极性氨基酸,水溶性好。  相似文献   

10.
用V2O5对体控制型PbCrO4湿敏材料进行改性。实验表明,当PbCrO4与V2O5的摩尔比为恰当比例时,在温度为40 ̄80℃相对湿度为30% ̄90%RH的范围内,材料的湿阻特性几乎与温度无关,据此有可能制备不加温度补偿即可直接使用的湿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反应与分离合二为一的膜催化反应器,将自制的负载型TiO2-聚丙烯疏水性复合膜材料用于以Ni-Cu/MSO为催化剂的CO+H2合成乙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中CO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i-Cu/MSO为催化剂CO+H2合成乙烯膜催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与常规的催化反应在同温度下进行比较,CO转化率提高了8.5%,C2H4的选择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2.
在N2、H2气氛下用非等温方法考察了大庆、胜利减压渣油的热转化过程,借助气相色谱对两种渣油在不同热反应温度下产生的C1 ̄C6气态烃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5个热反应温度下,CH4的含量均最高。渣油热转化率的增加,CH4的含量不断减少,C2 ̄C4逐渐增加,C5及C6亦呈上升趋势,但在452℃处存在一最大值;气相产物中C2和C3的含量相近,C6以烯烃为主。本实验下,气氛改变基本不影响渣油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合接枝法和两步接枝法,将活性基团羧基引入EVA-g-NIPAAm的接枝层,以脲酶作为模型酶,利用酶中某些基团跟羧基的反应,将酶固定于该接枝热敏性材料上,当反应体系温度高于接物的LCST时,凝胶收缩瓣活力被部分关闭,反应减慢,而当反应全系温度低于LCST凝胶溶胀,酶的活力又增加,反应加快,利用这一负反馈过程可用来控制某些生物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探针分子CO在铜离子上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IR)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PR)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中抽空温度对CuO/γ-Al2O3表面铜价态的影响,观测到室温时样品表面以Cu2+为主,随着抽空温度Teva的升高,表面的Cu2+逐渐被还原为低价铜Cu+和Cu0,Teva=200℃时这种还原作用最强,再升高Teva,表面铜的价态变化不明显.探针分子CO本身对Cu2+也有还原作用,低于100℃时还原作用很弱,在100℃至200℃之间还原作用随温度升高加剧,高于200℃还原作用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对比两种还原作用,CO吸附还原作用比抽空还原作用强.  相似文献   

15.
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同时脱硫脱硝的要求,对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浸清液浓度、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最佳制备条件,以及SO2和NOx脱除率达90%以上的反应温度、空间速度、CuSO4/CuO摩尔比和Cu/S比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合接枝法和两步接枝法,将活性基团羧基引入EVA-g-NIPAAm的接枝层,以脲酶作为模型酶,利用酶中某些基团跟羧基的反应,将酶固定于该接枝热敏性材料上.当反应体系温度高于接枝物的LCST时,凝胶收缩,酶的活力被部分关闭,反应减慢;而当反应体系温度低于LCST,凝胶溶胀,酶的活力又增加,反应加快.利用这一负反馈过程可用来控制某些生物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温度  相似文献   

17.
以CCD多道分析器对Cu弧等离子体光谱强度进行高精度实时采集,并以Hg灯普为标准对Cu弧激光发谱线进行波长标定,利用激发原子的玻耳慈曼分布公式,计算Cu弧等离子体温度,当激发电流从2.0A增加到8.0A时,相应的Cu弧温度从6260-K增大到7562K。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1.0~3.0mol/LHCl水溶液中用锌硫化物精矿与太平洋底锰结核同时浸出时,锌精矿与锰结核的配比、浸出液初始HCl浓度、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2种矿物中Mn,Zn,Cu,Co,Ni和Fe的浸出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出温度升高,金属浸出率增加;只要酸足够,浸出液初始酸浓度对金属浸出率影响不大。当浸出温度为90℃,初始HCl浓度为1.5mol/L锰结核配入过剩系数为1.2,液固比约为13:1,浸出90min时,锌浸出率大于80%,Ni,Co,Cu和Mn浸出率大于98%。原料中的硫90%以上留在浸出残渣中,主要以元素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N_2、H_2气氛下用非等温方法考察了大庆、胜利减压渣油的热转化过程,借助气相色谱对两种渣油在不同热反应温度下产生的C_1~C_6气态烃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5个热反应温度下,CH_4的含量均最高。随着渣油热转化率的增加,CH_4的含量不断减少,C_2~C_4逐渐增加,C_5及C_6亦呈上升趋势,但在452℃处存在一最大值;气相产物中C_2和C_3的含量相近,C_6以烯烃为主。本实验条件下,气氛改变基本不影响渣油热转化产物中气态烃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引言计数控制是PLC的逻辑控制功能之一,但一般PLC的计数频率是受限的,本文拟以三菱F1系列PLC为例,就此问题加以讨论.1普通计数器的计数频率在F1系列PLC中有34个三位计数器,计数范围为1~999个,计数频率大约为几十赫兹,其中有两个(编号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