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化分区的基础上,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横向比较了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各文化分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藏彝走廊民族与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指出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具有跨民族或族群,乃至跨语支传播的总体趋向,存在着层次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或族群在将藏传佛教因素有机地融入本土宗教信仰中的同时,仍从宗教职业者构成、本土语言和宗教观念等层面坚守本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文化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了藏彝走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格局,同时对民族文化调适也进行了探讨,并剖析了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族群和族群性的概念多种多样。族群与民族均来源于西方,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分的。在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文化是维持族群边界的基础。关于族群关系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同化理论、文化多元理论、生物学的理论、人文生态理论、权力和分层理论及整合的族群关系理论等。  相似文献   

4.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空间: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看,藏彝走廊既是地理空间,更是社会空间。因而运用空间理论研究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的整体特征,有助于理解民族走廊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对构建中国的民族走廊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国家、区域之内,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族群、族性概念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族群与边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给族群概念作了界定后,对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族群互动,以及族群的互相依赖,认同变化的因素,文化边界的维持,文化联系和变迁,族群关系调整中的变异,族群和文化进化,族群和分层,少数民族、流民和边缘的组织化特点等有关族群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庆贺容观■教授从教50周年暨族群与族群关系学术讨论会 1999年12月13~19日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就族群、族群关系、宗教与族群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族群和族群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贺州是典型的多族群、多语言地区,被知情的学者称为"岭南族群博物馆"。贺州的族群认同呈多样化态势,其中语言认同最为凸显。通过贺州不同族群成员语言掌握情况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及相互认同度均相对较高,是贺州各族群族群意识及族群向心力强、族群边界相对明晰及族群关系良好的具体体现;贺州不同族群在对他族群语言的认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贺州各族群及族群语言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强势弱势之别。  相似文献   

10.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族群概念的引入和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空间。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探讨“族群结构”问题,可以从结构角度解剖民族共同体、认识民族的整体性、把握民族的发展过程等,这些将会促进人们对族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程艳 《科技信息》2013,(2):15-15
鄱阳湖流域囊括了整个江西全境。本文简要回顾了鄱阳湖流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多元一体格局下鄱阳湖流域丰富的文化形态与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我们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 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 m.吉安市城市绿地面积大多小于该鸟的最小活动范围,且缺乏灌丛疏林环境,不宜黑脸噪鹛栖息繁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合作繁殖鸟类的保护问题,建设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屯堡人"是政府、学者、媒体和地方精英共同建构的族群共同体,是以普同性的"屯堡文化"为标准做出的人群的类型性划分。而在"屯堡"族群内部,由其人员构成成分多元性带来了族群认同的多元性。现有的屯堡研究范式无疑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上把握该族群活动的时空大背景,但对屯堡族群群体性差异的研究则更生动地反映了族群活动的历史,为了解人群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合作繁殖鸟类黑脸噪鹛的夏季族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脸噪鹛(Garrulaxpers 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我们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m。吉安市城市绿地面积大多小于该鸟的最小活动范围,且缺乏灌丛疏林环境,不宜黑脸噪鹛栖息繁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合作繁殖鸟类的保护问题,建设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衡量族群关系的文化、社会交往或基层组织的相互进入、通婚、族群认同、偏见、歧视、资源与权利分析等 7个变量解析了中成文具厂的族群关系及族群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通过一个典型个案进一步揭示其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成分是多元的。在内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各类专业人才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背景下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深圳中成文具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 ,分析了该厂的族群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族群的认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新站油田流体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及成因 ,利用新站油田 2 2 8个油砂抽提物的族组成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多种资料 ,选用不同参数 ,利用传统的关系图件法 ,并首次尝试运用数学统计方法 ,来划分原油族群 .在总结族群划分结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族群的分布规律 ,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 ,葡萄花油组油砂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而黑帝庙组油砂有两种不同类型 .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族群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发现造成两油组几种族群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构造和岩性因素的控制 ,此外次生改造作用也是影响族群分布的因素 .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