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的利用效率,文章通过建立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等用冷装置的工艺模型,对各装置单独利用LNG冷量时的节能效果和利用过程的火用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进行集成,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利用LNG的冷量。集成方案中,约-150℃的高压LNG先经空气分离装置利用冷量,再将从中抽出的一股约-101.8℃的LNG用于低温粉碎装置和低温冷库。通过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集成利用时各装置利用LNG冷量的火用损比单独使用降低55.7%以上,使用单位LNG的冷量节省电量最大可达349.0 kWh/t,是单独用于空气分离装置省电量的1.56倍,大大提高了LNG冷量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对液化天燃气 (LNG)冷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对该冷能进行回收 .结果表明 ,以燃气轮机排气为高温热源 ,以LGN为低温热源构建的二次冷媒朗肯循环 ,充分回收利用了LNG冷能 ,避免了传统的用海水加热气化LNG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在高温季节 ,还可以利用LNG冷能冷却燃气轮机的进口空气 ,以增加电厂出力 .分析表明 ,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 ,空气温度每降低 10℃ ,系统出力平均增加 10 % ,效率也提高了 2 %左右 ,系统总的效率保持在 5 0 %左右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燃气轮机发电循环@王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1…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废旧橡胶低温粉碎生产精细胶粉的能耗,提出了集成利用LNG冷能的废旧橡胶液氮低温粉碎法和低温氮气粉碎法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⑴ 空分装置利用LNG冷能,可将液氮等液体空分产品的生产能耗降低60.2%,利用LNG冷能可节省用电244.3kW•h/t,冷能利用的火用效率达到60.7%,可为废旧橡胶低温粉碎装置提供廉价的液氮;⑵ 如果紧临LNG接收站建立废旧低温粉碎装置,直接空分副产的氮气和LNG冷能生产低温氮气用于废旧橡胶的冷冻和粉碎,相对空气涡轮膨胀机制冷法,利用1.0t LNG携带的冷能可节省用电342.9kWh,冷能利用的火用效率为63.4%。  相似文献   

4.
利用LNG梯级冷能的冷库系统构建与载冷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方式,对LNG冷能冷库系统从工艺角度进行设备、流程的研究,并作载冷剂选择.以LNG冷能评价分析指标,对某小型LNG冷能利用项目进行了经济性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电动压缩式冷库相比,在考虑设备造价与折旧率的情况下,以运行费用减少折算的冷库系统投资回收期仅为1.11年.因此,LNG冷能的第三级用于低温冷库是合理的冷能利用方式,既可以简化冷库系统的结构,减少设备投资费用,又能回收大量的LNG冷能,明显降低冷库运行的电耗,具有较高的节能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LNG冷能用于冷库的系统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冷能作为冷库的冷源,以节省投资、减少电耗、降低冷库的生产成本,结合福建LNG总体项目,确定了LNG冷能用于冷库的系统流程与运行模式,并以供气规模为4 000万m3/年的气化站为例,进行了系统节能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冷库系统冷量回收率为33%的情况下,该气化站可回收冷量的年冷量收益为611.3万元,投资回收期小于1年.因此,利用LNG冷能作为冷库的冷源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燃气轮机发电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液化天燃气(LNG)冷量Yong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该冷能进行回收.结果表明,以燃气轮机排气为高温热源,以LNG为低温热源构建的二次冷媒朗肯循环,充分回收利用了LNG冷能,避免了传统的用海水加热气化LNG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在高温季节,还可以利用LNG冷能冷却燃气轮机的进口空气,以增加电厂出力.分析表明,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空气温度每降低10℃,系统出力平均增加10%,效率也提高了2%左右,系统总的Yong效率保持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的大幅增长,绿色环保的伴生型能源LNG冷能利用引起了广泛重视.文章从阐述LNG冷能及能源价值入手,对LNG冷能的主要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对LNG冷能在国内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冷能发电的实际可行性及大规模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液化天然气冷量利用的集成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等工艺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的损和节能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空气分离等工艺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集成优化利用LNG的冷量.研究结果表明:将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进行集成,各装置利用LNG冷量的损比单独使用时降低了55.7%以上;利用1.0 t LNG的冷量最多可以节省用电约349.0 kW·h,是单独用于空气分离装置节能量的1.56倍,说明集成工艺可大大提高LNG冷量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乙烯深冷分离工艺中LNG冷能利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液化天然气(LNG)携带的冷量,不仅可降低下游天然气供气成本,还可减少LNG汽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传统乙烯深冷分离工艺需压缩制冷系统提供不同温位的冷量分离裂解气,消耗大量压缩功耗.将LNG冷量用于3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深冷分离工艺,取代部分压缩制冷负荷的集成利用研究结果表明:LNG冷量在乙烯分离工艺中的利用率达76.5%,可替代原工艺中的冷量负荷约22472 kW,节省丙烯、乙烯、甲烷冷剂三机压缩制冷的功耗约11968 kW,大大降低乙烯装置的能耗成本.但LNG冷量仅与乙烯分离工艺集成,传热过程火用效率较低,建议将LNG冷量集成利用于两种或以上冷量利用工艺中,从而减少利用过程的冷火用损失,提高LNG冷量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LNG动力船燃料冷能的利用,以设计中超大型油船(VLCC)为代表船型,对其进行理论计算和对比,验证LNG燃料冷能在船舶上梯级利用的可行性.设计一套LNG冷能综合利用的具体方案,满足海水淡化、船舶空调和船舶冷库的需求,并结合船舶主柴油机烟气余热进行低温冷能发电.利用软件Aspen HYSYS进行模拟计算,以系统总效率为主要目标函数,对比分析不同冷媒条件下各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终确立一套最优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朗肯循环发电冷媒采用R170,降低关键节点NG-3温度,降低冷凝压力,提高蒸发压力,可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Hijmans TW 《Nature》2002,419(6906):439-440
  相似文献   

12.
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3种柴油加入低温流动改进剂前后的低温粘温特性和流变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柴油在低温下的结晶行为,运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了柴油结晶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从柴油低温下粘温曲线及流变曲线结果可知,随着温度降低,柴油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转化,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转化的温度反常点与柴油的冷滤点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回归流变方程发现,柴油在低温下为假塑性非牛顿型流体,并有可能向宾汉型流体转变,加入低温流动性改进剂T1804后,柴油的低温表观粘度显著降低。DSC研究表明:降温速率会影响柴油的结晶行为,加剂后柴油结晶表观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新型高效非热源性杀菌技术,在食品杀菌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的背景、杀菌机理、食品冷杀菌关键技术应用及技术装备国际研发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低温等离子体在生鲜类及热敏性食品的大规模开发及应用方面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姜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13):3603-3605
冷冲模是冲压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置,深入了解冷冲模的设计,以及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完善冷冲摸设计对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着很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冷弯变形过渡区基础上,按照成型过程中成型辊施加于坯料上的力所做的功与坯料在该道次中实现规定的几何形状产生变形所消耗的功相等的原理,建立了计算冷弯成型力的理论表达式。通过现场实例证实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均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6.
对于纳米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现状,提出了迎接纳米时代应持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7.
冷聚变与熵     
本文提出了一种纳米托卡马克的可能模型,以阐释冷聚变中遇到的熵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Cold atoms and quantum contro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u S 《Nature》2002,416(6877):206-210
This overview prefaces a collection of Insight review articles on the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laser-cooled atoms. I will cast this work into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which laser cooling and trapping is seen as one of several research directions aimed at controll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atoms and molec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