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界多认为中国佛教到宋代就开始衰落了,《高僧传合集》对宋以后西北高僧的荒于记述,从一个侧面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但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宋以后的佛教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佛教流派的综合,考察当时佛教发展的情况必须注意这一点,只要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就会看到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整体上不仅没有衰落,还出现了区域化、民族化、民间化的时代性特点。本着重从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势。全约7000字。  相似文献   

2.
《高僧传》在叙事模式上承中有变,在叙事手法上虚实结合,彰显了僧传叙事的特殊性,为后世传记与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领域与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释赞宁《宋高僧传》是承继释慧皎《高僧传》、释道宣《续高僧传》编撰而成。从身份上来看,因释赞宁与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故《宋高僧传》具有官修性质,而其他二部僧传却带有私修性质。  相似文献   

4.
《高僧传》中的时间副词“久之”具有两种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表达功能:一是表示“多时”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1多时”;二是表示“多时以后”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2多时以后”。“久之1多时”词汇意义是对形容词“久”的“时间长”义的直接复制,而“久之2多时以后”的词汇意义则是在具体的篇章语境里,在“久”的“时间长”义的基础上引申、整合而成;不同历史时期,“久之1多时”和“久之2多时以后”的句法功能大体一致,但有细微的变化;“久之2多时以后”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久之1多树”,这说明汉语史上“久之”的表达功能以表序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僧传》中的时间副词“久之”具有两种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表达功能:一是表示“多时”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1多时”;二是表示“多时以后”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2多时以后”。“久之1多时”词汇意义是对形容词“久”的“时间长”义的直接复制,而“久之2多时以后”的词汇意义则是在具体的篇章语境里,在“久”的“时间长”义的基础上引申、整合而成;不同历史时期,“久之1多时”和“久之2多时以后”的句法功能大体一致,但有细微的变化;“久之2多时以后”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久之1多树”,这说明汉语史上“久之”的表达功能以表序为主。  相似文献   

6.
五代后周齐州开元寺高僧义楚编纂的《释氏六帖》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其所引用的《续高僧传》本子是一个早期流通的版本,在僧传的多少、目次的前后、正附传的处理等方面,与现今通行的《续高僧传》本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为我们研究《续高僧传》版本的流变提供某些线索。另外,其保存的多位僧人的传记为今本《续高僧传》所无,为我们考察道宣所撰《后集续高僧传》何时合入《续高僧传》提供了可资寻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诸帝大都与藏传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尤以明武宗为甚。武宗豹房里有很多藏僧,日夜与之狎昵,并且在京城广建寺院,对藏僧大加封赏,给予他们很多的特权,可谓宠幸之至。但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已超出朝廷治藏政策需要的范畴,成为朝政败乱、宫廷生活颓靡的表现,对藏传佛教及其僧团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汉传佛教中颇具地位的佛教圣地,同时在藏传佛教中,五台山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藏传佛教的早期传入和兴起的过程,展现出藏地和藏传佛教修行者与汉地五台山的密切关联。这使得五台山也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藏传佛教的诸多圣迹内容。  相似文献   

9.
西黄寺是北京城中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是清王朝为迎接四世班禅而建。因四世班禅年事已高,后请五世达赖进京,五世达赖来京觐见顺治皇帝时便住在寺内。从此以后,西黄寺便成为清政府与西藏地区政教联系的一条纽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来京,因病在西黄寺内圆寂。为缅怀六世班禅,清政府在西黄寺旁修筑了六世班禅的衣冠塔———清净化城塔。西黄寺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十世班禅的倡导下,1987年9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内成立,为藏传佛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弘法人才。西黄寺是历世班禅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的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时,其发展并非如后世佛教徒撰写的教法史中所说的那样得到兴盛,而是受多方的影响,吐蕃时期藏地佛教思想来源主要是汉地禅宗与印度佛教。11世纪以后,佛教逐渐本地化,演变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地方特色,一些教派思想中,仍然有禅宗的遗存,而诸如活佛转世的出现,亦与民众的宗教趣味相关。  相似文献   

11.
道教与藏传佛教同为中国宗教。虽然这两种宗教的文化根源不同及流传地区有别,但是它们的女性伦理观却存在诸多契合。这两者都肯定女性成就理想人格的权利和潜能,倡导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但与此同时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歧视女性。这种契合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与汇通。  相似文献   

12.
蒙元初期,萨迦派、噶玛噶举派高僧先后来到河西地区,与当地的畏兀儿佛教徒有所接触。此后,元廷设立了通往西藏的驿站,便利了吐蕃高僧前往中原地区,也密切了其与河西畏兀儿的联系。同时,大批畏兀儿人陆续迁入中原地区,逐渐由信奉大乘佛教转而皈依藏传佛教,其中有的受到蒙古贵族的信赖,充当蒙古皇室与吐蕃帝师之间的译者,有的修习喇嘛教,翻译佛典,为藏传佛教的弘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用历史学和宗教学的理论方法,运用现有文献资料,阐述了藏传佛教传入新疆的基本情况。对吐蕃经营西域时期的佛教,以及后期的藏传佛教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西藏的政教分离是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发生的一次历史性进步。西藏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得到解放,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的实行也由此具备了条件。民主改革以来,藏传佛教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僧人不能与达赖集团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等等。正确认识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坚持政教分离,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使生命显得可贵。藏传佛教和儒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生死问题上都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人生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庙在长期的宗教法事活动中,为图示诵经音调和法器演奏的器乐音乐而创建的音乐乐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图示诵经音调的曲线乐谱,而且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器乐音乐乐谱。文章重点介绍乐谱记载的大体内容和曲线乐谱符号名称,同时将各教派诵经音乐的一部分乐谱图示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色彩在藏传佛教中有重要的意义,色彩与藏传佛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语言体系。色彩语言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对藏传佛教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它增加了人们对藏传佛教的视觉识别与记忆,扩大了宗教教义与宗教情感的传播。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讲,藏传佛教在全世界的传播更多的是从视觉语言层面进行的,尤其是色彩语言在藏传佛教的对外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早期流传于藏区的主要外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藏式佛教雕塑风格的形成原因及造像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创作手法、叙述结构、叙事类型等维度对鸠摩罗什、法显和玄奘三人传记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高僧传》与《续高僧传》在叙事技巧上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