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四民族乡村青少年男生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新疆维、汉、哈、柯四个主要民族青少年男生的50米跑、仰卧起坐、50米×8往返跑(800米跑),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指标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男生的相应数据进行两两比较T检验,得出四民族乡村男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运动选材和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真  裴永杰  黄霞 《科技资讯》2014,(34):208-209
对2005—2010年陕西城乡男大学生体质健康11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身体形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男生好于乡村男生,城乡差异加大;身体机能发育水平均显著提高,乡村男生好于城市男生,城乡差异加大;身体素质除力量和柔韧性指标下降外,其它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生各项指标均好于城市男生,耐力、力量指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汉族、蒙古族大学生体成分与体质指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2例(男101例,女181例)蒙古族、255例(男128例,女127例)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进行测量.用长岭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并计算BMI、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roca指数、Livi指数,对各指标进行民族间、城乡间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汉族男生的肱三头皮褶、肩胛下皮褶、体脂含量、Rohrer指数、Broca指数均明显高于城市蒙古族男生:(2)城、乡蒙古族男生的Rohrer指数、Broca指数、BMI指数、Livi指数差异明显,乡村男生各指数均高于城市男生,乡村男生身体的营养和充实程度优于城市男生;(3)男生瘦体重与身高体重指数民族与城乡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女大学生的体成分与体质指数均未见民族间与城乡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1985年、2000年、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对我国蒙古族19-22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分别从城乡、性别等角度,运用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了25年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蒙古族大学生男生身高、体重、BMI指数均有提高,胸围在下降.女生出现分化,城市女生四项指标均有提高,而乡村女生除身高外,其它几项指标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差异性日益突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整合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弥合社会分歧,消除社会冲突.在一个多民族社区,社区建设可以使各民族居民凝聚于社区,形成共同的社区认同,产生社区归属感和安全感.遵义市“四民社区”的创建,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以公共交往促进了族际交往、以居民身份整合了民族身份、以公民意识整合了民族意识、以社区认同整合了民族认同.“四民社区”的创建,是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的有益探索,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整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差异状况,为当地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学校进行蒙古族文化、体育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学校体育教育有的放矢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数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其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呼吸系统机能、柔韧力量素质、速度灵巧素质、心血管系统机能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蒙古族学生体质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蒙古族学生的体检测试合格率高于汉族;但汉族男生的下肢力量却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结论 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使不同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弱势得到强化,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以来汉族大学生的体质是否改善,采用频数统计、t检验等数理统计法对1646名19~22岁汉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正常体重组比例较低,低体重现象严重;此外,随年龄增长,男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的比例逐年下降,正常体重比例逐年上升,女生与此相反;2)大学生身体机能均处于良好水平;3)大学生下肢力量仅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柔韧性处于及格水平,但女生处于良好水平;4)城乡比较发现,乡村男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均显著优于城市男生(P〈0.05),乡村女生仅柔韧性显著高于城市女生(P〈0.05);5)性别比较发现,男生身体机能、下肢力量显著高于女生(P〈0.001),但女生柔韧性显著高于男生(P〈0.001).这提示湖北省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下肢力量急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皮褶发育状况,对282名蒙古族和255名汉族大学生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厚度进行了测量,计算了两处皮褶和、肩胛下/肱三头肌皮褶,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民族间比较.结果发现,汉族男生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与两处皮褶和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女生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汉族男生的体脂发育优于蒙古族,而汉族与蒙古族女生的体脂发育状况整体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活在汉族聚居区域的汉族、朝鲜族女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调查,及其与朝鲜族聚居区域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对比研究,发现朝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仍然保持着较明显的民族特征,如身材相对较矮、体格较粗壮等,同时发现汉族聚居区域的生活环境、地理状况、饮食结构以及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着生活区域内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造成了与朝鲜族聚居区域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浦江县部分乡村中学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浦江县部分乡村中学学生踝关节损伤较多,男生多于女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来自场地不良;损伤者50.23%发生在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广西多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建设的特点,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结构主义课程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份面向21世纪多民族地区化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事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在探讨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鉴于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各民族人口文盲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人们关注,并认真消除文盲、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和推动现代型民族繁荣的实现.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1.现行分析文盲人口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现有分析文盲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只反映了文盲率变化的一面,而看不出文盲人口增减趋势和问题.2.新方法的探索.除继承现行文盲率分析法外,更强调启用人口文盲金字塔分析法,运用这一新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男女文盲人口分布的时期变化和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文盲金字塔,可以分为三种类形:文盲消除型,只有朝鲜、锡伯等4个民族;文盲转变型,只有维吾尔、蒙古等9个民族;文盲扩展型,有汉、藏、东乡、苗、瑶、黎等40多个民族.因此,中国文盲人口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比较体育发展至今,人们对其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大多趋向于“跨文化”的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比较,只强调“文化”对体育的作用比较,而忽视了体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分析。本文认为对这类反作用的分析比较也应列入比较体育的研究范畴,文中还对本研究的出发点及方法论和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以期使比较体育的研究对象更趋全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抽样调查,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汉族13-17岁学生身体成分4项指标的测试、分析,揭示新疆维、哈、锡、汉族13-17岁学生身体成分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身体成分的差异,为研究维、哈、锡、汉族青少年身体变化规律和制定体质评定标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三四郎》中主人公三四郎是一位由乡下到城市求学的人,旅途的开始、在东京的所见所闻,都给予他思想上的强烈冲击。长期生活在乡下所造成的思维模式和到东京后一种近乎现代式的文明冲击使三四郎内心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本文拟通过对三四郎心理变化的描写指出其处于多种文化冲击中内心的混沌,并结合当时日本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分析《三四郎》中夏目漱石对于当时日本社会所充斥着的迷羊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脑梗塞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理论,对脑梗塞发病人数与民族因素、平均气温、平均气压、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建立他们之间相关的逐步回归方程。最后,对所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而,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 Heath - 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法,分析了300 名蒙古族和425 名汉族大学生的体型特点.结果显示:1) 蒙古族大学生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中胚层体型(2 .4 - 4 .5 - 2 .8) ,女性为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体型(4 .5 - 3 .7 - 2 .2) ;2) 汉族大学生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体型(2 .4 - 4 .3 - 3 .1) ,女性亦为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体型(4 .4 - 3 .4 - 2 .7) ;3) 蒙古族和汉族男性体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体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 蒙古族和汉族男女大学生体型的性别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结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河池学院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弘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