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机构输入输出的速度Jacobian矩阵,提出了求解平面多环多自由度机构奇异位形的一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详细分析了用于混合驱动器的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4类奇异位形,得出了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5种奇异位形,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平面多环多自由度机构造免奇异位形出现的3种方法;基于平面单环N杆机构的可装配性,分析得出了避免这些奇异位形的几何条件.设计算例及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
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可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单环运动链的可动性条件与其工作空间相结合,分析、求解平面多环、多自由度机构可动性的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手工分析,也适用于计算机编程.利用这种方法详细地分析了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可动性问题.首先分析了七杆机构中2个五杆闭环运动链对应的2种五杆机构的可动性,得出了每一种五杆机构的2个连架杆成为曲柄的最小尺寸条件;然后分析了2种五杆机构的工作空间,得出了因环路之间的耦合而对于其可动性的进一步限制条件,从而最终得出了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3个连架杆成为无条件曲柄的可动性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给出了实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求文利用并联6—SPS空间机构的特殊位形判别矩阵,分析了6—SPS机构不同委位下出现特殊位形点的分布情况。得出了并联空间机构特殊位形是由无数奇异点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混合输入五杆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混合输入五杆机构是最简单的并联机器人,利用混合输入五杆机构的Jacobian矩阵,推导出奇异性条件。将奇异性分为两种类型,即Jacobian矩阵行列式为0和∞,并分析它们的特性。根据四杆机构的可装配条件,分析得到不出现两种奇异位形的条件。利用此条件及混合输入五杆机构的分类,分析无条件三曲柄、两曲柄类型的奇异性并给出设计算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Forhighstiffness,Stewartfirstintroducedaparallelmanipulator,whichalsooffershighaccuracyandfastdynamic performance[1] .Hencemanyresearchershavestudieddifferenttypesofparallelmanipulatorforvariousapplications.Unfortunately ,parallelmechanismexhibitssmallworkspaceandcomplicatedkinematicsanddynamics.Bycombiningmechanisms,LeeandParkdesignedahybridrobotmanipulatorfor propeller grinding .This paperintroducesahybridrobotmanipulator,whichisconstructedbycombininga parallelmechanismandapant… 相似文献
6.
7.
8.
对原动件为非连架杆的平面机构中的含有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进行分析,给出其杆组的独特分法;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已知的相对运动对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及注意点。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平面并联机构的构型分类,提出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并联机器人奇异位形的判定定理,分析了2DOF并联机器人的奇异位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共轭曲面理论为基础,用运动学法建立了凸轮及其对偶件间的接触方程,借鉴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套用于平面凸轮机构和反凸轮机构的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凸轮廓线、曲率半径、压力角、干涉界点、接触界点、瞬心线和滑动率等。本文提出的模型适用于各类平面凸轮机构和反凸轮机构,并形成一个比常用的方法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机构的实体化设计首先需要进行原始布置。本文讨论了原始布置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确定平面低副机构原始布置的三个准则。用所提出的准则确定原始布置,可以使得平面低副机构的实体化设计的进行大为顺利。还开发了用于计算机编程的一种算法。 相似文献
12.
李文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2):52-56
一个机构由于选择不同的铰作为驱动副而得到的驱动机构可能不同.为此,对驱动副位置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定义广义平面运动链、相容铰、平面运动链的同位杆、平面运动链的同位铰、以及机构的同位铰等新概念,最后提出一种识别平面运动链中驱动机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Closed-form solutions were developed to optimize kinematics design of a 2-degree-of-freedom (2-DOF) planar parallel manipulator. The optimum design based on the workspace was presented. Meanwhile, a global, comprehensive conditioning index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kinematic designs. The optimal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incorporated into a 5-DOF hybrid machine tool which includes a 2-DOF rotational mill-ing head and a long movement workt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nar parallel manipulator-based ma-chine tool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machine blades and guide vanes for a hydraulic turbine.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利用压电薄膜片对弹性连杆机构的动力响应主动控制方法,推导了粘结压电材料后机构的有限元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弹性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的原理和策略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应最优控制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比例微分控制器达到模态最优控制的效果时,其增益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廷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87,(2)
本文以拓朴网络为基础,提出了平面机构结构类型综合方法。按照“复链是由ν个(基本回路数)单开链依次相加”的组成原理,给出复链结构分解方法及单开链结构因子⊿_j和结构特征数K。得到ν=1~4的平面复链全部结构类型共33种,其K仅为0、1或2。在结构分解得到的⊿_j>0各单开链上,取⊿_j个运动未知量为状态变量,使各回路运动分析可依次单独求解。依运动相容性条件,得到仅有K个状态变量的位移非线性方程组,并易求解。又给出仅含有K个未知量的速度(加速度)线性方程组的简化解法,特别给出K=1、2复链速度(加速度)分析的图解计算公式。在结构分解得到的⊿_j<0各单开链运动副中,各取|⊿_j|个未知支反力分量为状态变量,使各单开链力分析可依次单独求解。依力相容性条件,得到仅有K个状态变量的力(矩)平衡方程组,并给出简化解法,特别给出K=1、2的复链力分析的图解计算公式。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机构结构组成与其运动学、动力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的方法和原理完全适用空间复链。 相似文献
16.
从运动学角度研究混合动力七杆机构的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首先,将变输入机构的理念加以扩展,提出了混合动力机器输入运动函数的设计准则;然后,以控制并改善输出运动特性为设计目标,以输入运动的限制为设计约束,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混合动力七杆机构输入运动函数的优化模型,转化成一个两点边值问题,应用梯度法进行求解;最后,给出了设计算例演示所提设计方法的程序,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最优设计方法适合处理非线性优化问题,能够有效地平衡输入运动约束与输出运动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小波变换突破了传统傅里叶变换等信号处理方法,在时域和频域上可同时对信号实现局部化处理,更符合信号非平稳的变频带结构特征,因而在信号检测奇异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简要地介绍了小波应用在信号奇异性检测方面变换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模拟卫生瓷用窑炉的工作环境,将陶瓷纤维置于各种温度场、气氛场(还原及氧化气氛)及腐蚀性介质中加热,并借助XRD、TEM、DTA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概括了陶瓷纤维使用寿命与工作环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运动模拟和分析软件取得稳步发展,将其作为完全集成的设计验证要素,在产品开发流程中进行运用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运动分析和模拟在成功开发产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牛头刨床六杆机构为例介绍利用Inventor2008软件实现平面机构运动仿真的方法和步骤。利用Inventor2008软件的运动仿真模块,可以得到机构各构件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的准确数据,为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引信用MEMS平面微弹簧弹性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面微弹簧在某种MEMS引信安全保险机构中的作用,利用力学能量法推导出了"L型"、"S型"及"W型"微弹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解决了目前相关MEMS弹簧没有成熟设计公式的问题.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的仿真结果对其进行完善,提高了弹性系数计算公式的精度.结果表明,完善后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更为准确,其中"L型"微弹簧的公式平均误差低于1%,精度较相关文献提高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