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记载了东汉王朝196年的历史,在我国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思想、体例、内容及价值等方面,评价《后汉书》的优劣,并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耗尽毕生精力所创作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文学名著。他所创制的纪传体体例和表现手法,以及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历史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空前繁荣的今天,重新研究、探讨《史记》纪传体的产生、基本特点及其文学意义,对于提高我国当前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对于写出无愧  相似文献   

3.
刘勰、刘知几、郑樵、赵翼四位文史大家对中国纪传体史书进行过宏观概括,但这些概括互有短长, 需要进行重新整合,以得出新的更为准确的结论,推动人们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刘勰、刘知几、郑樵、赵翼四位文史大家对中国纪传体史书进行过宏观概括,但这些概括互有短长,需要进行重新整合,以得出新的更为准确的结论,推动人们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对史传叙事法的继承,主要表现为采用了史书中的纪传体形式,而对史传叙事法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为叙述分层以及情节叙述的空间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公元前四○三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公元九五九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为止,按年叙事,一共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研究我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提供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资料,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考异三十卷,合计三百五十四卷。这样的巨著,仅仅是翻一下也要花去不少时间,如果要读一遍,就得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由于卷帙浩繁,加上文字上的障碍,一般读  相似文献   

7.
从郑樵《通志》看纪传体通史编纂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的《通志》在继承前人成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编纂学体系,“自成一家言”。其特点是:一是强调了历史编纂学上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二是丰富了史书记载的内容,使纪传体史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论证了治史必求会通的准则,使通史的内涵更为明朗;四是批判了灾祥、占候之说,提倡实学研究精神;五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地方史书,内容非常丰富。在方志中包含着大量有用的佛教资料,如寺院的建设与沿革演变、佛教人物、与佛教有关的风物人情和名胜古迹等都可以被方志所记载。以乾隆朝《番禺县志》为例,具体展示了佛教研究中方志资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和伟大的文学名著.它的五体结构形式是前无古人的。本文试图以文化的视角,从古代哲学、天文学、古代典籍、历法、政治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等方面,探寻司马迁继承古代文化,创造性地构建《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体结构,解释五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抢婚是人类婚姻制度中产生较早的一种婚姻形式,只存在于古代社会。据史书记载,12-13世纪蒙古草原曾有过抢婚现象。试图从民族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认为蒙古人抢婚类型属于劫妻型、政治型和战争型抢婚,产生抢婚习俗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族外婚制,二是战争,三是蒙古草原处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了抢婚习俗的意义与变迁。  相似文献   

12.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次把经济方面的史料收入历史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阐明了自己的经济思想 ,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学生运动汉代始有史书记载,宋明亦有典型事例。学生运动多发生于政治腐败的王朝末年,主要是太学生及诸郡生徒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争取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而斗争。其形式以上书请愿,评论时政为主,学生运动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顾个人安危,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高风高节。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农学巨著之一,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对《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酿造(酿酒、酿醋、作鼓、作酱)过程中所使用的植物资源(主要为酿造用植物原料、特殊的添加物、酿造过程的物候指示植物)和传统知识进行了整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齐民要术》的科学价值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台湾通史》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作者连横积数十年之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和传闻,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此书。全书内容起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时间横跨1290年,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从最早经营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仁人志士,凡有关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均有论列。此书特点,其一是典据精深,记述详明,因立足奠基台湾史,史料编撰详尽,宁取无弃。无论是旧籍疏略之岛内抚垦拓殖的情况、故纸未载的外交兵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据形系联、以义部居”的体例,组成了相互联系的意义体系。本文通过对水部字的考察,可以管见我国古代水利之兴替。  相似文献   

17.
《史记》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塑造了一大批人物,为后世的史学和文学留下了光辉的典范,甚至 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人的心态思维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司马迁塑造的成千上百的人物中,韩信是独特的一 位。他为汉王朝的建立出了大力,他传奇性的一生在历史上放射出光芒,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韩信最后的结局 又在历史上留下了谜团。对韩信功过的评价在历代不曾间断,现在更是得到文史专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韩信 传奇一生的大致讨论,分析其性格和心理轨迹,对一些定论做适当剖析,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3,378,162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9.9%。壮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远溯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古代百粤或百濮人的一支的后裔。壮族的先民和史书所记载中的“骆越”、“西瓯”、“乌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文书工作,最早出现于殷商,战国和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文件名称和文书工作制度。三国时期的文书工作,在上述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关这一阶段的文书工作,在一些历史文献里都有所记载,《三国志》就是研究三国时期文书工作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国志》,系西晋初年陈寿所著,记载了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20至280年)六十年间,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史书。本文仅就散见于《三国志》的文书材料,分四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三国时期的文书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史学的鸿篇巨制中,只要一提起纪传体,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一提起史学评论来,就会想到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同样,只要一提起政书来,人们也必然联想起杜佑的《通典》来。《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又称《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