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数学作为科学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美,从数学美的主要表现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奇异四方面着手,揭示数学美,寓美于教,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奇异美在高等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索数学解题的美育功能.高等数学解题教学运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常常能激发求知兴趣,启迪思维活动,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利用学科中的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这是历来为教育家所提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素材, 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论文主要通过展示数学的简单美、发现数学的和谐美、体会数学的对称美、探索数学的奇异美等四方面内容,揭示了数学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揭示和展现数学中所蕴含的美,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学生从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美开始,经过解决数学问题和编写数学试题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并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数学美在数学中的体现和主要内容,以及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严格的证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使学习者易产生枯燥感.但数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有数学的美,从神秘性、简洁性以及和谐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用美学的观点,从对称美、奇异美、简洁美、规律美、和谐美等几方面谈谈数学美对解题思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图的科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美的内涵作了研究;从科学美的角度对地图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索,着重研究了地图的一览美、数学美及简洁美。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数学美?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庞加莱说:“数学美不是给我们感官的印象美,也不是质地美和表现美,是一种比较深奥的理性美”。数学美是一种不同于绘画、音乐等的艺术美,也不同于鲜花、彩虹等的自然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内在的、不张扬的理性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之一,利用对称性能使问题的解答简洁.对称多项式是对称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数学中广泛存在着对称,对称上升为一种问题解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利用和创造对称性,体验数学美,能产生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美是一种不直接由感官感知的,却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更给人愉悦感,因而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正如克来因所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正因数学美的这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15.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16.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本身的美学特性,利用数学美给人的美感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数学美初探     
顾瑜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83-183
数学美作为美的一个独特形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而忽略数学美甚至不承认美是不妥当的。本文试从数学美的特征及其发展提出论述。认为数学美应包括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和和谐美等。  相似文献   

19.
纪宏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80-182
学生普遍感到数学"抽象"、"枯燥"、"神秘"、"繁复"、"乏味",难以接受,然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和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学生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将可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从而把学习和研究数学作为主动、自觉和愉快的事,发展数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的追求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数学美思想也大大促进了其它科学的发展。通过数学家对美的追求及数学美的创造,阐述了数学美的追求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