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应用有机电解合成的方法对丁二酸的合成作了一些探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摸索了电流效率、电耗、通电时间对合成丁二酸的影响,找了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2-己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共聚物。采用乌氏黏度计、1H-NMR、DSC和流变仪等手段对其分子量、化学结构、热学性能、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1,2-己二醇摩尔分数的增加,相应PBS共聚酯的熔点(Tm)、结晶温度(Tc)、结晶度(Xc)、弯曲强度、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另外,1,2-己二醇的加入对PBS的零切黏度(η0)、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比较了电合成丁二酸发展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阳极时的电耗、寿命、电流密度、收率以及对丁二酸产品质量的影响,指出了用于电合成丁二酸的阳极材料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方法合成丁二酸单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二酸酐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了丁二酸单甲酯,用环己烷反应介质,操作易于控制,产物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乙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甲苯酸酸作为丁二酸和乙醇的酯化催化剂,性能优于硫酸,探讨并找到了其较好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0.58%  相似文献   

6.
丁二酸单十八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己烷为惰性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均相法合成了丁二酸单十八酯,通过对反应介质、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用红外、核磁等对终产物的分析表明,酯化反应按所设计的路线进行。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所用的溶剂介质和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单酯化产物纯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混合溶剂对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讨论了络合剂、稀释剂组成对相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络合萃取法对羧酸稀溶液体系具有高效性。利用20%三辛胺+30%正辛醇+50%煤油混合溶剂对丁二酸稀溶液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分配系数值。同时,还讨论了叔胺类萃取剂对丁二酸萃取的过程机理,提出了同时存在离子缔合成盐和氢键缔合溶剂化两种历程。  相似文献   

9.
丁二酸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平衡法测定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实验装置,测定了丁二酸在水、乙醇、三氯甲烷、正丁醇和丙酮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理想溶液模型,Apelblat模型、经验多项式方程和λh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上述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关联溶解度数据,所得结果可用于过程选择及设计.  相似文献   

10.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have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n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size-dependent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 ties[1]. Specifically, various techniques have bee…  相似文献   

11.
无隔膜电解法制取丁二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出无隔膜电解法生产丁二酸的新工艺,在不降低电解收经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摒弃了传统的阳离子交换膜,大大降低了生产投资,简化了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并且无“三废”排放。  相似文献   

12.
TiO2/SO4^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靖  崔惠芳 《河南科学》1996,14(4):396-399
使用自制的固体超强酸TiO2/SO4^2-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考察了催化剂活化温度等因素对丁二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丁二酸二丁酯收率为91.7%。  相似文献   

13.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直接检测法,在NaH2PO4Na2B4O7缓冲液中分离草酸、甲酸、富马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酒石酸9种有机酸.以溴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作电渗流反向修饰剂,研究了缓冲液浓度、pH、TTAB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液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加标回收率为95.9%~102.3%,该方法适用于整个发酵过程条件的优化及发酵产物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弱碱性树脂分离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乳酸稀溶液、乙酸稀溶液和丁二酸稀溶液为分离对象,实验测定了三种树脂的吸附等温线,讨论了吸附平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弱碱性树脂D301G可以提供较高的吸附量,在有机羧酸和水之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论文还探讨了乳酸—乙酸体系和乳酸—丁二酸体系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无膜法电化学合成丁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春丽 《青海大学学报》2000,18(6):17-22,50
研究了无膜法电化学合成丁二酸的电解过程,探讨了硫酸浓度、电流密度、初始马来酸浓度、温度对转化率、电流效率、电能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阴极电解条件。虽然无膜法合成丁二酸纯度不太高,但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能耗低,阳极消耗小的特点,适用于产品要求不很高的场合,所以仍是一种有价值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Sm(NO3)3,6H2O和丁二酸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1种新型三维微孔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Sm2(C12H12O12)3(HO2)2}n.通过元素分析确定标题化合物的元素值,同时用热重表征标题配合物,晶体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确定,标题配合物的晶系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学数据:a=0.77624(15)nm,b=0.80853(10)nm,c=1.41600(3)nm,α=96.9010(3)°,β=97.0200(3)°,γ=103.364(3)°,V=0.848(3)nm^3,Z=2,F(000)=640,R1=0.0530[I〉2σ(I)],wR2=0.1427.  相似文献   

17.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利用乳清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 succinogene)NJ113利用乳清作为C源厌氧发酵对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充分利用乳糖进行发酵合成丁二酸.当乳清质量浓度为70g/L(以乳糖计)时,丁二酸质量浓度最高达48.44g/L.以乳清为发酵底物,当酵母膏添加量为6g/L时,丁二酸产量达到48.47g/L,与酵母膏添加量为10g/L时的丁二酸产量基本相当.以干酪乳清作为C源进行发酵制备丁二酸,与葡萄糖发酵结果相比,丁二酸产量为47.5g/L,质量收率为67.9%,比葡萄糖发酵低9.6%,同时副产物乙酸较多,丁二酸与乙酸的质量比值较低.  相似文献   

18.
双媒质(H2O2/O2,VO(acac)2OOH/VO(acac)2)间接电合成环氧丁二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2O2/O2,VO(acac)2OOH/VO(acac)2作氧化还原媒质电合成环氧丁二酸,研究了pH、电流密度、媒质的初始浓度及温度对电合成环氧丁二酸电流效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是:电流密度1mA/cm2,pH=7,温度30~50℃,VO(acac)2OOH/VO(acac)2的初始浓度0.5mmol/L.在此条件下平均电流效率为61%.  相似文献   

19.
间歇式应釜中,采用骨架Ni催化剂,对衣康酸加氢制备甲基丁二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循环次数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为溶剂,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此时,衣康酸转化率为99.14%。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衣康酸转化率仍在95%以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强化交联剂,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辐射交联.研究了辐照剂量、TAIC含量对交联的影响.采用DSC、WAXD、DMA等方法对交联后PBS的结晶行为、玻璃化转变、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股含量的增大,PBS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PBS的强度和模量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断裂伸长率则随之降低.此外,交联的引入对PBS的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