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行为,然而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空白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运用明示一推理交际这一原则,探讨了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提出了直译、音译或移译、意译以及解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武术术语的语言特征基础之上,又重点阐述了武术术语翻译的不规范性以及翻译过程中的空白问题,为武术的传播和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人同此心》、《且说屋里》英译最初发表于《天下》英文杂志,是老舍作品译作的发端。基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考察老舍作品初期英译的赞助人、译者与作品,探讨译作中的文化元素翻译策略选择及制约,填补了老舍作品初期译作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表明,宏观归化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微观异化翻译策略。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各种文本及文外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文化关系密切。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翻译研究也要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特别是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要做到尊重他文化,实现文化对话,达成文化共识。习语富含文化特色,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习语英译汉中的文化问题,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空白这一概念的界定出发,分别从接受美学和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角度对留白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认为在文学翻译中在译文中留白既是保证读者充足的审美体验的需要,又是遵循交互主体性哲学的需要,最后以两句诗的不同译文为例,证明了文学翻译中保留和再现空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相龙慧 《科技信息》2007,(11):114-115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它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进行思想交流。然而,翻译并不是单纯的等值对译,在许多时候将牵扯到文化的移植问题。若处理不当,将让人贻笑大方。因而本文旨在探究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移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保证文化的“传真”,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林语堂先生英译的《浮生六记》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元素,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很大程度取决于文本的翻译目的.该文从实例分析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目的的引导下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并用,在不影响可读性的情况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焦月 《科技信息》2012,(22):159-159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着其策略的选择,本文从二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对当今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商标中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美学等特征,因而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商标的翻译不能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简单对等,而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及审美方面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罗俊  吴嘉平 《科技信息》2013,(18):158-158
文化缺省是指原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双方所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学作品的文化缺省会造成文化信息损失,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偿。本文结合夏延德教授和柯平教授的翻译补偿策略,从注释法、增益法、释义法和归化法等手段来分析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尤其复杂,为了在隐喻翻译过程中保持隐喻特征,并成功传递文化内涵,本文提出了直译法、转换喻体法和解译法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宁宁 《科技信息》2009,(6):108-108
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本着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综合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充分发挥其目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电影片名的佳译离不开译者的审美加工和艺术再创造。在片名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循艺术效果为先、目标受众为中心以及文化调适的翻译原则。同时,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在片名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性,采取内容升华、巧用四字格和叠音、代偿式转换、文化适应等多种变通策略,通过译名体现情节美、音律美、幽默美、人物美以及文化美,最终达到商业和艺术效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钮贵芳 《科技信息》2010,(36):153-153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们反映商品的属性,体现商品的特征和优点,充满寓意或激发丰富的联想,从而迎合消费者的欲购心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商标翻译不仅仅是名词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商标翻译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商标翻译的重要性、商标翻译存在问题以及商标翻译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商标翻译的策略,认为在商标翻译过程中既要注意翻译方法和技巧,又要不拘泥于各种原则,创造性地做好商标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成了翻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习语背后的特定文化,才能恰当地翻译习语。论文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介绍了一些习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