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证了韩愈的《平淮西碑》,探讨了该文的历史时代和磨文断碑的经过,揭示了唐代中后期统治者内部矛盾和朋党之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刘桂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102
魏金枝的小说《活路》讲述了一个伪保长改过自新的故事,小说刚发表即引起著名作家许杰的批评,魏金枝随即进行了辩论,阐明了自己的"不是写唯一的英雄"的观点。今天我们回顾其内容,从中研究发现,作品《活路》其成功之处,可谓老作家魏金枝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小说具有"人性及其灵魂的完美建构";从作品的情节安排方面来看,小说体现了"空白处"的妙用;从叙事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语言方面来看,作者采用方言写作更符合人物身份。《活路》是魏金枝的又一篇乡土小说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2):88-93
《元代白话碑》同义连用从词性看,既有实词型同义连用,又有虚词型同义连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同义连用的词性与同义连用中构成语素的词性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副词=形容词;从音节看,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甚至出现了六音节的情况;从节奏看,有1+1式、2+1式、1+2式、1+1+2式、2+1+1式、1+1+1式、1+1+4式。从语义看,有本义同引申义连用、本义同假借义连用、引申义同假借义连用、假借义同假借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连用的一方为通假字、连用的双方为通假字等形式。从句法看,同义连用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从词序来看,有些同义连用组成部分的前后词序可以颠倒,其原因主要与两语素的声调或声母的发音舌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桂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64-67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舍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2)
初唐僧人释慧立、释彦悰合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详细记述唐代第一名僧玄奘生平事迹的传记,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极高的文献价值。五代后周高僧释义楚编纂的佛学类书《释氏六帖》共有74个条目引及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把这些引文与今本比勘,可以发现它们在纠正今本文字误夺、增补佚文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引文也存在编排重复、删改捏合过度、文字颇多讹误等方面的缺点。因此,对《释氏六帖》应作实事求是之评价。 相似文献
6.
杨共乐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3,30(6):75-78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中外文明相互交融的见证,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碑文中的叙利亚文Shianstsua应为沙州;Khumdan为长安;大德及烈不是Gabril。 相似文献
7.
熊洪斌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87-90
孙清彦《学书枝言碑》原石已毁湮,传世拓片亦不全。相关史载多有舛误,由于一直看不到全碑全文真相,书刊文章引用时只能沿袭旧说。本文在整理点校全文基础上,就其作者问题,书刻年代,立碑地点,书刻形制,内容字数等等作出考定,期望相关部门在重修史志时,能据实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8.
龚碧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8-109,107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从龙胜集出土的《公平交易碑》来看,尽管清代农村集市贸易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清代已经确立了以“牙人牙行”制度为核心的农村集市商业组织制度文化,通过乡规民约,提升了商人伦理道德文化。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政府管控及自下而上的乡规民约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农村集市贸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在继承前代商业文化的前提下,清代的农村集市商业文化有了较大的提升,这种提升进而促进了清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钱理群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5):24-30
《求乞》具有极强的诗性与音乐性,“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是这篇“音乐诗”的主旋律。它揭示着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命枯竭,心灵隔绝的生存困境,又凝结着鲁讯个体的悲凉,绝望的生命体验。《影的告别》最基本的观念是“有”与“无”,是对“他”世界里的“有”的拒绝,对“无”-“仿徨于无地”,“消失(沉没,吞并)于黑暗”的选择,以及“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无”,“空(虚)”向“充(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潘谷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5)
这是论文《营造法式初探》的第4篇。第3篇发表于本刊1985年第1期。本篇论述了这部11世纪中国政府制订的建筑预算定额的产生背景、编写体裁、内容取舍、所起效果以及今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巴蜀地区现存的部分牌坊铭文、碑文,以及家谱等原始资料入手,初步探究了巴蜀地区从白莲教起义到太平天国起义期间连续不断的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为深入研究清代的农民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十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5)
本文分析了《营造法式》变速用材制度的涵义以及八等级用材制度的构成形式,推定了变造用材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指出了它在《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覃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6):20-24
就容县现存的清代五碑刻所“禁革”的种种腐败现象进行剖析,论述了大清王朝以腐败制度反腐败,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只能是越反越腐败,以致从中央集团到基层腐败透顶,最后逃不了覆灭的下场。这一历史的教训足为警世恒言。 相似文献
16.
章红梅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3):5-9,27
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继保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74-79
新红学派又叫考证派红学,是20世纪红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有三个代表性人物: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这三个人物都对红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三个人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其中俞平伯的文本方向代表了未来红学的发展方向。反思20世纪红学,只有超越胡适,发展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精神,21世纪的红学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何华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6)
根据已收集整理出来的部分石刻档案文献资料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石刻档案包括碑刻和摩崖石刻两大类 ,其内容函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科技文化等方面 ,是研究广西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康晓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129-132
以《石门铭》首一"此"字未损作为断定明拓本的依据由来已久,问题是"此"字清初坼裂脱落,证据不足。又《石门铭》拓本"此"字作伪甚烈,虽多易辨真伪,却难保万一。《石门铭》在民国初年以前精拓难得,主要是由于交通、环境、所用材料、拓工等因素所致。关于《石门铭》的书者与刻工,该摩崖刻石正文之后的款文中有:"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除此之外,二人的生平事迹,尚未发现其他史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