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是各地共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据近年来普查统计,因水毁造成的农村公路经济损失达亿元左右。因此,分析农村公路水毁造成的原因与类型,因地制宜地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智勇 《科技信息》2012,(29):371-372
通过对多雨地区公路排水系统水毁调查,发现排水系统中急流槽、排水渠排水出口、自然沟溪破坏较为严重。结合公路工程地质力学、水力学及局地水文学原理,分析了多雨地区公路排水系统中急流槽、排水出口及自然土沟溪破坏的主要成因,认为急流冲刷和重力滑移变形是主要原因。根据破坏成因总结出了8项工程防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多雨地区公路排水系统水毁治理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省南部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降雨强度、河流及沟道暴洪、地质灾害及损堵情况,将甘肃南部灾害范围划分为重度区、中度区和一般区.文章总结了该地区公路水毁病害主要类型(路基路面水毁、桥梁涵洞水毁、隧道洞口水毁)并分析了水毁成因,针对不同水毁类型,提出了水毁治理原则及对应防治措施,为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随德 《甘肃科技》2010,26(17):144-146
天巉二级公路属国家主干线中的东西大通道,是全省运输任务最为繁忙的两条高等级线路之一。近年来,天巉公路屡屡发生山体滑塌、路基掩埋等水毁地质灾害,造成交通中断甚至人员伤亡,严重影响高等级公路正常运营。研究天巉公路的地质地形状况,调查分析水毁灾害成因,科学预防和治理水毁水患,是公路养护部门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结合笔者天巉公路日常养护,分析了天巉公路常见水毁灾害类型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修复与完善相结合的思路及治理措施,希望对公路水毁地质灾害防治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四川当地公路的水毁情况,分析四川地区公路水毁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根据破坏的情况和水毁的的原因,提出防治的相关办法以及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防治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6.
公路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水毁不仅给公路部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公路施工过程中边坡水毁的预防和处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路水毁毁损等级划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确立公路水毁经济损失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以公路水毁经济损失总量作为公路水毁毁损等级的评价指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公路水毁毁损等级划分的两种方法:密度曲线法和相对经济损失法.指明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并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客观地反映公路水毁毁损的等级,可以为公路管理和养护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议公路水毁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害等4种类型,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指出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养护方面重视水毁,采取的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4种类型,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指出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的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陈亮 《科技信息》2012,(3):504-504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具有曲线半径较小,填挖方数量较大,桥涵密布,排水系统不完善和易发生水毁等不利于交通安全的特点,必然造成使用功能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其中公路水毁是危害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的主要灾害。本文主要从山区公路水毁的结构型式和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入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日常实践经验就如何防治山区公路水毁提出了科学严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隧道B标施工监测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变形监测手段在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有助于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为类似条件的公路隧道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原因,西部山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目前西部山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从交通量预测、技术标准的掌握、国民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公路运输能力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公路运输能力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通过分类,将具有共性的地区划归为一类。结果表明,类别的划分突出了特性,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便于更深入地研究西部地区公路运输状况,有区别地部署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任务,加快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随之而来的交通运输与经济迅速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中,对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等因素与公路运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珠江三角洲公路网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揭示了公路网络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对该区域公路网建设的整体认识.提出了建立四纵四横二环公路网的发展模式,确定了公路网的发展目标,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行政文化在滇西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发展中,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对此,在滇西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文化转型中,要通过建立法治、服务型与开放型行政文化,实现地方政府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地区道路发展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的道路建设和发展加速了生物栖息地破碎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为了探明该区道路网络与景观格局的内在联系,定量判断道路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范围,根据该区1976、1988、1999和2010年4期Landsat MSS/TM/E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方法与移动窗口法分析了近34 a来该区内道路发展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道路密度的增加,西双版纳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②距道路越近,自然景观面积百分比越小,人工景观面积百分比越大;③道路的影响距离是第2等级道路>第1等级道路>第3等级道路;④道路对景观的影响面积随道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第2等级道路的影响面积最大,第1等级道路对景观的影响距离和影响面积增加幅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大规模新建公路的同时,也要对现有的老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等级。但对老路如何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勘测,在标准和规范上与新建公路是否应该有所差异,以及设计路段的分级和公路技术标准、规范的分级,是否存在过渡段,而使整个路线在变化上连续、均衡、协调、安全、经济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西地区滑坡坍塌灾害频频发生,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给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滑坡监测数据以及提前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计划,本文以广西岑溪地区为例,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岑溪地区2016年至2019年的20景哨兵-1A数据,提取了岑溪地区地表形变结果,结合地区历史降水数据综合评估了研究区内主要滑坡隐患和进行了形变时序分析。结果显示,岑溪地区的滑坡隐患主要分布在矿山采空区、公路沿线边坡、乡村山岭地带,其地表及边坡沉降多受生产建设等人为活动影响,加之广西地区重山复岭的山体地貌以及结构多变复杂的地质特点,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加速下沉;此外,随着产业转移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矿山、城乡公路沿线及边坡的沉降呈逐渐增强和扩大趋势。该案例可为岑溪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并为丘陵山区的滑坡灾害隐患与形变分析提供思路与参考,也证明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作为新兴雷达遥感测量手段,可以高效准确地对丘陵区域进行滑坡灾害隐患识别。  相似文献   

19.
刘铸 《科技信息》2009,(25):312-314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在营运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交通荷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病害,需要及时地进行养护维修。影响沥青路面的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表现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从促进相关沥青路面的平整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再生技术和保护等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问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人们的快捷出行和沟通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迈入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其中大雾天气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雾天状况下的行车安全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以重庆三溪口立交段为实验段,通过在不同功能的地段设置实验点,在大雾天气下对司乘人员行车真实感受进行调查,得出山区高等级公路生态修复及沿线巧妙的景观构造在结合公路线型的情况下对雾天安全行车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助于降低大雾天气下行车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行车安全,为以后大雾多发地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修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