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西不同区域戈壁水文资料的调查和对采集水样水质的检测分析表明:河西走廊戈壁水质总体良好.从戈壁不同的分布区域水质分级来看:党河流域中下游戈壁、黑河流域中下游戈壁水质以Ⅰ类较好的水为主,未检测出Ⅲ、Ⅳ类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北山黑戈壁区域水质相对下降,均有Ⅲ类水检出.石羊河流域下游戈壁水质以Ⅱ类中等水为主,Ⅰ类较好的水比例降低,但是总体上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济世 《甘肃科技》1999,15(5):14-14,23
1河西水资源数量及其变化河西水资源数量80年代祁连山资源偏丰,1990年成果较1979年成果偏大1.1%.疏勒水系偏大2.5%。进入90年代,祁连山区河川径流量断续出现偏枯年份,截止1997年水文资料统计,疏勒河昌马堡站,黑河莺落峡站及石羊河(上游五河合成)8年平均流量分别较多年均值偏少4%、4%和9%。与1956年~1979年同步系列比较则为:-0.7%、-2%、-0.3%。可见90年代虽然偏枯,与水资源历次评价成果比较,差别并不算大。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2.1大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河西水资源是…  相似文献   

3.
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竞争态模型,探讨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发展的竞争态势.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典型区域空间分布呈三级分化格局,泛珠三角重心地位稳固,环渤海相对落后;典型省市之间的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和资源导向性,即经济发展越好、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省市其专业化生产水平越高;典型区域间差异逐步缩小;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增长极的极化作用显著,发展相对放缓,次级增长中心发展潜力较大.文章最后从旅游合作、政府主导和产业要素优化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均衡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4.
徐志强  倪江 《甘肃科技》2007,23(1):10-11,24
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果品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对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影响果品价格和消费的主要因素,生产有机、无公害、绿色果品,保护林果业生态安全,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是河西走廊果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果园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无公害绿色果品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西走廊果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和各支流汇水区2种不同空间尺度,分别对1985,2000,2009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4年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总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00年以后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承载力变化较为突出,表明中国1999年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其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空间尺度上,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供给极不均匀,具有与流域地貌特征、环境禀赋和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实践表明应用GIS技术计算生态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水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增长质量3个方面构建石羊河流域绿色农业发展指标体系,分析10个指标2016年较2006年的变化情况,用全局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比分析各区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治理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石羊河流域绿色农业发展需进一步控制地下水的使用,解决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多、CO_2排放强度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选择西北内陆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从地形、城镇与道路方面分析近40年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驱动因素,得到如下结果。1)黑河流域国土空间水平分异明显,以生态空间为主导地位。生产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中游农业绿洲,生产生活空间散布在生产生态空间之中。近40年来,生产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空间持续扩张,强生态空间波动增加,弱生态空间持续缩小。2)三生空间垂直分异明显,以海拔1500 m和坡度5°为界线,生产生态、生产生活和弱生态空间集中在界线以下区域,强生态空间则相对集中在界线以上区域。3)三生空间受城镇和道路的显著影响,生产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空间趋向靠近城镇和道路分布,生态空间则多分布在远离城镇和道路的区域。4)自然地理因素是三生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性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则是关键推动力,其中城镇化率、城镇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具有协同增强效应,尤其城镇规模、总人口与自然因素交互作用对三生空间的格局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也给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如种质资源、土地、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环境优越、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等。针对存在的管理滞后、生产水平低、盲目性大、缺乏统一的交易市场、信息不灵、资金拮据、对野生花卉资源缺乏引种驯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效率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健全体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来实现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合理区划 ,平衡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利用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重视投资 ,发展区域比较优势 ;最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卫片目视判读,对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下游盆地地貌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凹陷地带的构造背景下,使本区具有较活动的内营力性质;差异性断块构造和斤降运动控制了本区的地貌格局。温带干旱荒漠条件决定了本区地貌外营力以干燥风化剥蚀、流水作用和风的作用为主。盆地地貌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对称带状分布特点。盆地现代地貌主要是晚第三纪以来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冰后期以来气候变化具有在总的干旱背景下干湿交替的特点。“丝路”的兴衰与气候的冷暖、干湿交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振兴甘肃省农业经济,开创农业建设新局面,促进甘肃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央决定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自82年以来中央和省上召开了多次会议,确定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为此,甘肃省成立了"两西"建设指挥部,提出了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规划.河西走廊是著名的绿洲农业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历史社会条件的影响,这里农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对这里的农业建设作了巨大的努力,收到了很大的效益,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农业面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河西走廊的农业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规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部河流的出山径流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过去对大型出山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分析基本确定了祁连山北部的降水产流模式,但由于小型河流缺少观测,对出山径流总量的估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山区水文观测和气象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北部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流域出山流量与汇水面积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而蒸散系数随干旱指数增大按照一定的非线性趋势下降.高程效应使得流域出山流量近似取决于平均降水量的单一函数,由此估算出祁连山北部的全部出山流量可达(72.3~84.3)×10~8 m~3·a~(-1),其中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的计算结果都大于前人估计值.疏勒河流域的蒸散作用偏强,径流估计值需要进行校正.流域水文相似性有利于减轻水文和气象观测不足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棉花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从九  张敏 《安徽科技》2005,(10):31-33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棉花作为大宗农产品之一,在全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安徽省棉花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棉花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安徽省棉花产业区域竞争力所处的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提升安徽省棉花产业的综合实力,力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结合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对2004—2018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利好态势,均已达到中高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农业R&D投资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业R&D人员占比为内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对秦皇岛市各县(区)主要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该市应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海水养殖等产业,各县(区)应根据各自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广东省作物新品种推广的成效 (一)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升级上,促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由平面布局向纵深开发转变.一是优质、高效农产品比重大幅度提高,种植业优势产品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形成了优质稻、甜玉米、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二是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加快,促进了农作物主导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各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维持内陆河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大气降水作为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会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构建了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和非常湿天降水总量等极端降水指标,通过采用多种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探讨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标在频次、强度和贡献率方面的变化,从而为分析极端降水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GEV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得出研究区超过5年一遇的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非常湿天降水总量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研究区极端降水强度在2000年以后也明显增强;在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总量的贡献率方面,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黑河流域上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和下游以下降趋势为主,疏勒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则以下降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基础,区域生产条件是决定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设定的几个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其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论述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农业专业化区域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阐述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专门论述湖北省各地区农业专门化区域的建设问题。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在分析湖北省各个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初步设想:(1)在鄂西山区建立牛羊、林业,特产专业化区;(2)进一步提高江汉平原粮棉专业化水平;(3)建立鄂北岗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4)建立鄂东北、鄂东南粮、林、特产专业化区。同时,对各专业化区域内部如何进行合理的地域分工,搞好主导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结合,以及如何改造、利用自然加快专业化区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 ,水资源日益短缺 ,供需矛盾突出 ,地下水严重超采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危机。文章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阐述引起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粗放 ,节水意识淡薄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等多种因素 ,水资源浪费严重所致。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条途径 :推广地膜种植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 ,进行优化配水灌溉 ,建设全流域网络化管道输水系统、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建立节水农业模式 ,实现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祭文精选》是甘肃武威的一种非公开出版物,作者魏可诤系当地的仪式专家。书中收录的诸多祭文,其年代有的可以上溯至民国时期(甚至更早),极为生动地反映了现、当代河西走廊(特别是武威一带)民众的社会生活。本文即以此为例,对河西走廊的民间日用类书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作一探讨,以期在累积文本史料的基础上,对南北民间日用类书的类型以及区域文化之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