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中国西部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分析人口集聚格局和影响人口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集聚具有"中心-外围"特征和"马太效应".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集聚的空间依赖性不断增强,兰州市和西宁市所辖核心县(区)为人口集聚热点区,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海东市所辖欠发达县(区)为人口集聚冷点区.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地区生产总值和专任教师数对人口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平均温度、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公共预算支出对人口集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2021年可见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规模测度、城市增长模式理论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兰西城市群城镇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多节点城镇规模布局逐渐均衡,兰州、西宁“双圈”城市首位度趋于合理;兰州都市圈由单核中心城市向多核心城市的区域协同发展转变,西宁都市圈处在优先发展单核中心城市后辐射带动周边多核心城市的发展过程;夜间灯光空间演化特征不断西移体现了西宁-海东都市圈成为兰西城市群夜间灯光规模体系的拉动力量,兰西城市群“一带双圈多节点”的区域均衡化规划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183处工业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运用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工业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性分布,空间密度呈现“双核中心,次中心多点集聚”的格局,高密度区以淄博中部和德州西部地区为双核。(2)工业旅游资源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较为复杂,不均衡状态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3)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活跃,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块状”结构。(4)政策支持、交通条件和旅游市场规模是影响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政策支持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西部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以县区为研究单元测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交通通达性分析城市群2000-2015年的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市群所辖41个县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城市首位律显著;兰州-西宁城市群各县区之间交通通达性有较大提升,但各阶段各有特征;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联系在空间上形成以城关区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全局联系,以及以城中区、白银区、临夏市、安定区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局部联系结合的多核心网络格局,城市群所辖县区之间经济联系较弱,核心县区的辐射作用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海南岛1284 个乡村旅游资源点 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资源点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空 间均衡度较低,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且各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 呈现出“环水”“沿路”“绕城”等空间分布格局;(2)乡村旅游资源点发展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 异明显,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为主;(3)空间格局受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交通条件、经济 发展、政策支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珠三角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及其驱动力因子。方法:以珠三角城市群9个主体城市为例,采用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6期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出珠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分别从扩展强度指数、扩展关联模型及多维驱动力机制3方面探索了珠三角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格局及动力机制。结果:1992-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表现为圈层辐射状扩展模式,且热点区与冷点区分布相对稳定;从珠三角城市群扩展的驱动力演化趋势看,表现出以市场力为主要驱动力因子的特征,其次是行政力与内源力,外向力的影响作用最弱,从2002-2012年动态变化角度看,后一阶段经济及社会因素对城市群空间扩展影响作用均有所减弱。结论:提出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市场主导机制、降低行政干预的政策建议,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及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73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口城镇化系统、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及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增长呈现“中心区县高及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的趋势更加明显,阿里地区增速最快,各地级市中心区县发展最优;(3)耦合协调水平落后,但呈现出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年与2015年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日益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具有以拉萨和山南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热点区先向北扩张、后向南缩小,次热点区呈现“东北—西南”的方向性,次冷点区范围缩小,集聚在昌都和林芝东部,冷点区数量增加,集中在藏西北高寒区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6):979-985
以县域为研究尺度,选择4个研究时间节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48个县(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高水平区集中在中原城市群中部(郑州市域和许昌的禹州市);较高水平区分布在高水平区外围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北部零星分布;一般水平区分布在较高水平区的外围和中原城市群区域四周边界;低水平区分布在其他3个区域的外围北部和南部,南北连绵.2显著HH区域分布变化不大,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区域中部;显著LL区分布变化波动大,分布的地区随着时间截点选取的不同而逐年发生变化,舞钢市4年中有3年在其中;显著LH区主要紧邻显著HH区的西部分布;显著HL区未出现.基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格局分析结果,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政策原因、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口三普和五普数据,以街区尺度为研究单元,采用局域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转型时期(1982~2000)的中部城市合肥的就业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年间,第一产业就业空间不均衡分布程度呈不断加剧的趋势,热点区分布在老城区以南的远郊区并不断南扩,冷点区集中在老城区并不断向西南郊扩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热点区的空间演化显著,就业人口高度集中于老城区和东郊区逐渐向东郊区演进,冷点区位于老城区南北两侧的远郊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热点区集中在老城区的空间格局一直没有变化。旧城改造、企业外迁和产业调整是其就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差异是影响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演变格局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用泰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取1995—2014年人均GDP为指标,分析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5—2014年,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大但增速减缓,泰尔指数从0.937 7降至0.680 6,其中,南北6县组间差异贡献率超过90%,这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榆林市人均GDP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995—2014年的Moran’s I由0.581 9增至0.683 6,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显著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6县,范围呈现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南6县,范围扩大;区域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用逐步多元回归筛选出工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国家政策是影响资源型开发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5-2018年大一新生18 319名,分析大学生肥胖检出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肥胖检出率的高值区为河北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热点区包含7个省份,集中在东北部;冷点区包含4个省份,集中在南部.气温是影响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对处于肥胖检出率高值区和热点区的省份进行干预时,应重点考虑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构建的淘宝店铺数量获取与质量计算方法,运用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尺度淘宝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综合类店铺来看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极高、高等、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阳的部分地区,中等水平区主要临近3类高水平区分布,极低、低等、较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东南、南部并连续成片.②从各类别店铺来看,农产品型、批发零售型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最广且与整体相似度最高.机械仪器、非金属、体艺文卫、生活服务类店铺在分布上出现很多空白区,等级结构不够完善,以极低等水平区为主,但在郑州市区附近均出现了高等水平区.③淘宝店铺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相似,多以冷点和热点集聚区为主,冷点集聚区多于热点.在数量上形成两个热点集聚区,三个冷点集聚区.热点分布在河南省中部的郑州市区附近以及南部南阳附近;冷点分布在以鹤壁市为中心的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周口、驻马店、信阳等绵延区.在质量上,郑州市区附近形成一个热点集聚中心,冷点集聚区在河南省中南部形成横向大范围冷点绵延区.④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发现,影响淘宝店铺数量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原有商业基础,影响淘宝店铺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卖家经营理念以及地区商品名声等.  相似文献   

15.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 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69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发明专利授权数和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7年—2019年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年—2019年,浙江省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创新产出区的分布与浙江省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的总体格局基本吻合;浙江省各县域创新产出存在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现象,杭州市区及其周围县区、宁波市区及其周围县区以及绍兴市区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浙西南与浙西的山地丘陵地带;由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技术溢出和空间区位对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和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正负差异性,而经济基础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总体呈负向关系,仅在极少数县域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冀城市群17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异计量参数、空间格局指数和Moran'sⅠ空间关联系数定量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和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以"东北-西南"为主导分异方向,东北强,西南弱;经济高增长区和低增长区空间连片集中化,同质性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热点区和冷点区分异明显而集中;经济中高增长区和中低增长区空间破碎和分散程度增加,出现许多经济增长动态空间;经济空间关联HH型和LL型占主导,呈现"强连强,弱连弱"特征,而"弱连强、强连弱"的经济帮扶空间比例较少,区域经济空间不平衡趋势增强.总体上,运用格局指数和Moran'sⅠ指数,获得的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与空间关联结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地区277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揭示其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格局分异特征,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其冷热点分布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冷点区变化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地区经济空间分异中随机性占比不断减小,全方向上的空间差异程度渐趋加深,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质性愈发显著,各方向上的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资本投入与工业化发展始终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影响,各影响因素与地区经济热点区、冷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耦合性,但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阿里研究院提供的华东地区464个县(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位序-规模法则对华东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华东地区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地理分布差异显著,空间格局自东部沿海区域向西部内陆区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层特征.等级规模特征显示,华东地区电子商务等级结构体系位于中间位序城市较多,首位城市的垄断性不强.县(区)电子商务发展状态主要处于"低-低"和"高-高"两种状态,"两极化"空间分布较显著,发展成熟的县(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在县(区)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热点聚集区位于长三角地区,冷点聚集区分布于安徽省、江西省部分县(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果 (1)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是集聚型;(2)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表现为非均衡的集中分布特征;(3)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西安以及周边地区,且在总体上呈现“中部大,两翼小”的分布格局。结论 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非均衡集聚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水系、社会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