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晓风 《甘肃科技》2009,25(21):76-78
闫家河小流域地处天水市近郊的水土流失区,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的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之一,依托其特殊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优势,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资源优化配置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种城郊型小流域的成功治理模式,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为同类型区城郊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一个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既是天然集水单元,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元和经济开发单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梁子山小流域为例,运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系统,结合供给侧改革理论,引进公司来共同管理维护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传统治理模式始终局限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上,缺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困局与需求的认真考察,规划设计的资源未得到高效循环利用,而新模式能紧密结合当地实情,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快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红河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各县(市)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既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单元,又当成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单元,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融为一体,把水土保持的宏观生态、社会效益、与农户的微观经济活动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经营格局,具体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开发小流域效益、建立商品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经济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阜新地区水土流失概况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状况,总结了阜新地区坡耕地治理和沟壑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介绍了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物措施布局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西藏工布江达县西朗小流域为例,应用TM多光谱影像,采集和处理各类数据,解译得到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规划目标,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汉丹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对历史资料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陈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多发生在坡耕地和疏幼林区,水土流失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夏秋多、冬春少的时间变化规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垂向空间变化规律.结论 应采取以生态修复措施、工程措施和封育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白石流域位于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小白石村,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根据其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张少俊 《科技资讯》2009,(4):223-223
小流域治理以其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满足多方面需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山区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在分析五洞桥小流域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广西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选择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木棉麓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提出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初步规划。将示范园按功能划分为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和水土保持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并提出工程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白革龙小流域土壤理化监测成果,对坡改梯前后及耕作后土壤理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坡改梯治理工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产发展为前提,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彻底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模式成效以及适宜推广区域五方面叙述了绥化西北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为同类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实体。  相似文献   

15.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流域水沙耦合模型中的产流模式,将水土保持减水型措施和植被型措施在减流中的作用定量分割开来,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高度综合治理的插财主沟和杨家沟小流域平均减水分别为66.2%和58.7%.其中减水型措施分别减水42.0%和19.8%,植被型措施分别为24.2%和38.9%.与未治理小流域相比,综合治理使小流域拦蓄水程度明显提高,减水型措施拦蓄径流作用显高于植被型措施.  相似文献   

16.
皖西山区曾经一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面积高达4930.9km2,占该区总面积59.9%。近10多年来,按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治理,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60.3km2,初步改善了生产条件,发展了山区经济,加快了奔小康步伐。今后,应加强领导,实施规划,保持水土,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是水土流失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水土流失变化进行分析能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提供评价依据,对下一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信息,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变化及成因做出努力。通过GIS、ENVI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水土流失现状。总结得出:果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19.99 km~2降低到18.42 km~2;由期初以中度侵蚀为主降低到期末以轻度侵蚀为主。其变化原因是:1)土地利用变化;2)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BMPs方法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流域治理的现状,介绍了暴雨径流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将其应用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提出了在小流域应用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库区流域的新农村、新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皖西山区曾经一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面积高达4930.9km^2,占该区总面积59.9%,近10多年来,按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治理,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60.3km^2,初步改善了生产条件,发展了山区经济,加快了奔小康步伐。今后,应加强领导,实施规划,保持水土,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水量、含沙量过程线,实现水土流失动态模拟,通过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实现了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的数值模拟.并通过有限的野外实验研究来校正模型中的参数: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和输入值,可以模拟、预测不同条件(包括地形坡度)下的水土流失情况,有助于揭示水土流失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水保措施下水土流失的规律,为水土流失防治、减轻地质灾害、合理使用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