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我区施用乙烯利促使棉铃加快成熟的技术己取得成功并广泛应用,我团在应用技术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棉花的生长习性及多变的气候条件,如田间管理不善,部分棉田贪青晚熟,棉铃不能自然成熟和正常吐絮,通过施用乙烯利,可加速棉铃的成熟开裂,提早吐絮,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20%左右,不仅能提高棉花霜前的产量,而且可提高棉花品质,但在棉田施用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施用乙烯利时须严格掌握以下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1975~1976年示范试验的结果1.“乙烯利”促进棉花早熟的效应。经过示范试验,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品种条件下,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均有明显效应。如海宁县黄湾公社6个大队(10个生产队)对22亩“协作2号”等品种进行示范试验,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于9月下旬施用(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气温为20.5—22℃)拔杆时开铃率比对照高21.3—29.5%;即使在10月上、中旬使用(10月7—17日),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  相似文献   

3.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化采棉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 ,通过对脱落宝不同用量、不同配方试验 ,认为666.7m2 用脱落宝40克 +乙烯利90克脱叶效果最显著 ,施药后5 -10天的平均温度必须高于200C以上。  相似文献   

4.
147团通过建立健全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组织体系,科学合理组装示范推广应用棉田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棉田生态系统趋于合理,确保了每年8月底0.67万公顷未出现一块红叶连片面积达0.5m2的棉田,棉田棉铃虫蛀铃率为0,棉田油叶率为0,达到了8月底绿叶托白絮,拾花不粘手的目标。使棉花生产使用农药费用6年平均比2005年前6年平均每666.7m2减少了40元左右,累计节约生产成本2400万元;6年平均每666.7m2比2005年前6年平均每666.7m2增加籽棉产量100kg,累计增加籽棉产量6万吨,累计团场增收3亿元;实际累计增收3.24亿元。  相似文献   

5.
2012年Ecopart2ME棉花脱叶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Ecopart 2ME(吡草醚2%微乳剂)、54%脱吐隆、80%瑞脱龙不同处理的小区试验,在棉花吐絮率达到30%~40%时施药,得出脱叶及吐絮高峰期在药后7天左右。通过试验分析,农药产品Ecopart 2ME田间表现较为突出,能提高棉花脱叶率,促进棉铃提前吐絮,表现出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  相似文献   

6.
引言棉花的落蕾落铃极为普遍,随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脱落率为30~60%;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甚至可达9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可见,防止和减少棉花的落蕾落铃是棉花增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棉铃的脱落,在形态、解剖上是由于果柄基部与果枝交接处离层细胞衰老、溶解和分离的缘故.影响棉铃脱落的因素很多:例如授粉受精的受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例的失  相似文献   

7.
1966年前后本队棉花产量均在150斤左右,但近四年来却徘徊在80~90斤之间,从产量因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单铃重的减轻。据测定,近几年平均单铃重只有3克左右,比过去约降低了30%。究其原因,除不良气候影响外,1.棉田间套作的复种指数的提高,造成逐年浅耕影响棉根发育;2.排水不良,多雨造成积水,引起上层土壤含盐量上升,影响棉根发育,导致棉株早衰;3.有机肥少,偏施氮肥使棉花生长不稳,后期倒伏;4.棉田土壤中含钾量下降。试验证明,土壤缺钾对棉根的发育、棉株的抗病、抗倒以及后期早衰均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棉铃发育的好坏与棉根发育的好坏关系最密切,各种影响棉根发育的外因条件都在不  相似文献   

8.
通过Ecopart 2ME不同的有效成分及不同的用药量试验,分析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以及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应用Ecopart 2ME脱叶效果与棉花产量达到最佳的方案。结果表明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在同一药剂不同的有效成分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Ⅲ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2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③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5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较合理。准确验证Ecopart棉花脱叶及产量效果的确认、能更准确今后普及混用方案的确定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棉机水平摘锭的工作原理及采摘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采棉机水平摘锭的基本工作原理,推导出棉铃在自然和施压二种状态下摘锭摘取棉花的摩擦力大小公式。结果表明: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小直径摘锭比大直径摘锭能更好地摘取棉花;2)摘锭表面有刻槽或钩齿能提高摘棉的可靠性;3)当棉铃受压紧力时能进一步提高摘棉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龙港地区中低产棉田棉花的生育特点,探索出适合中低产棉田棉花的技术指标及相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棉花产量可达750~1125kg/hm2。  相似文献   

11.
用乙烯的前体物质乙烯利处理水稻根系,观察根系表型、DR5∷GUS转基因材料GUS活性、生长素的合成基因和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乙烯利促进侧根伸长;高浓度乙烯利抑制初生根和侧根的伸长以及侧根的起始;乙烯利处理表现出促进根毛的伸长;DR5∷GUS活性在根系中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增强;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OsYUCCA1、OsYUCCA3、OsYUCCA4、OsYUCCA6上调表达;生长素输入载体基因OsAUX1、OsAUX2、OsAUX4、OsAUX5下调表达;生长素输出载体基因OsPIN5a、OsPIN5b、OsPIN8、OsPIN9显著下降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采用流延法在65℃下水浴干燥制备负载乙烯利的壳聚糖复合膜,研究复合膜的结构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缓释乙烯气体的速率与缓释环境的pH值、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跟乙烯利的含量呈负相关;乙烯利含量20%时,复合膜中的乙烯利在相对湿度为54.6%、74.9%和97.7%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6.6 d、9.7 d和5.9 d;在pH为7.0和7.5缓冲溶液中的半衰期为7.5h和4.5h。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图表明:乙烯利的添加量对复合膜的结晶度、表面的平整性等均有影响;乙烯利含量为20%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7.17 MPa。乙烯利/壳聚糖复合膜实现了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为乙烯利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宁波棉花生产实际出发指出:要发展棉花生产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实施棉田机械化作业。提出研究棉花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途径:1、农艺与农机化紧密结合,制订一套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工艺;2、研究间套作作物搭配、育苗移栽和两季单作方法;3、发展规模经营;4、建立一优二高棉花生产高新技术试验基地;5、建立一支从事棉花生产的科技队伍。并根据宁波棉区特点和分布情况,还提出分步骤实施海涂垦区和老棉区棉田机械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用技术     
<正>棉花管理严防烂铃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浸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  相似文献   

15.
<正>棉花叶螨危害棉花已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区部分棉田叶螨发生十分严重。为了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使用好防治棉花叶螨发生的杀螨剂,筛选出适  相似文献   

16.
1973年7月我们就棉花铃柄病害、烂铃、僵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资料分别整理如下:(一)铃柄病害观察1973年在我站观察圃及群丰一队,各定株五十株进行观察。我们初步定为,凡铃柄萎缩和棉铃苞叶枯焦均为“铃柄病”,在铃柄上长出一点霉菌和小的斑点等都不作铃柄病害。据观察,铃柄病害最早出现于9月1日,最迟9月27日,以9月18~21日为最多(占61%),初期铃柄、茎叶有斑点出现到铃柄萎缩苞叶枯焦,平均7.4天。患铃柄病害的棉铃,大都是8月1日到8日开花所结的棉铃。在群丰一队观察50株棉花,8月1~5日开花176朵,结铃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干旱绿洲区棉田"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研究可降解地膜覆盖在棉田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蓄水保墒能力,本文通过4种可降解地膜、1种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和无覆盖裸地种植棉花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内棉田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都有增温、保墒的效果,但可降解地膜的性能略低于普通塑料地膜,且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在棉花生育前期和浅层0~15 cm土壤的作用更明显;在棉花生育后期,受可降解地膜逐步降解、地膜破坏以及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逐渐减小;不同材质、工艺的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略有不同。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绿洲区"白色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使用次数在绿岛3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100 mg/kg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2次(二叶一芯和三叶一芯),可有效地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改善品质,植株生长势较好,应用效果最好,适合在绿岛3号黄瓜冬春茬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应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雌花...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乙烯对绿豆芽前期生长与品质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乙烯利(30,60,90,120 mg·L-1)对种子萌发前和萌发后进行处理,用以评价绿豆芽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萌发前和萌发后施加不同质量浓度乙烯利溶液对绿豆芽生长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萌发前用30 mg·L-1的乙烯利溶液处理8 h后,种子萌发率达到62.2%,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而高质量浓度的乙烯利溶液120 mg·L-1则抑制萌发;此外,用30 mg·L-1乙烯利处理,种子侧根生长被显著抑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而用较高质量浓度乙烯利溶液处理时,下胚轴长度减小和粗度增加,相同时间产量减小。另一方面,在种子萌发后用乙烯利溶液处理,除30 mg·L-1乙烯利处理外,其他质量浓度在发芽30 h内产量显著降低;而用90 mg·L-1乙烯利处理后,在培养50 h时产量出现显著增加,抗氧化性有所提升。研究结果发现:30 mg·L-1乙烯利对绿豆芽萌发与质量来说是最佳选择,本研究为绿豆芽高效安全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一种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提取待测组分,不需要衍生化、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且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的乙烯利检验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技术,避免乙烯利重氮化过程,降低实验过程毒害性,提高前处理效率.结果:目标化合物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3 mg/kg,回收率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