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能够确保河道畅通无阻且发挥作用,清淤疏浚就成为河道整治的重要一环。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河道清淤技术,以某河道工程为例,结合具体工况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决定采用多种清淤疏浚技术相结合的河道整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废弃的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松散可压实土,为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的有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尝试添加生石灰处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生石灰处理土的击实性状,探讨了原泥初始含水量和生石灰掺入比对干密度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风干后原泥和生石灰处理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导入干密度增长率的概念可以将处理土的干密度、原泥初始含水量及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进行归一化,干密度增长率与掺灰比具有很好的线性变化规律.依据干密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干密度的经验预测方法,利用此预测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试验的工作量,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率不断增加,致使相应的污泥处理处置逐渐成为新的环境难题。本文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对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切断了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造成了土壤贫瘠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泥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以减少污泥产生量为首要目标;选择污泥处理技术时应着眼于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应逐步减少污泥填埋和焚烧的比例;污泥的最终出路在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湖泊清淤传统采用干塘后把淤泥用汽车运到城外弃土场.采用水力疏浚管道排泥的革新方案,减少了城市道路污染,缩短了工期,节约了经费.水力疏浚管道排泥的施工方案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下地形图在城市建设、航道疏浚、湖泊清淤中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福州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网络RTK模式与数字测深技术集成、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基本原理,并以福州市左海公园湖泊清淤工程为案例,详细论述了利用FZCORS技术与数字测深仪在城市内湖清淤中的应用,并得出了一定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临的污泥治理问题形势严峻,为避免污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消除环境公害,必须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污水污泥的处理现状和技术,为我国污水污泥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五里湖疏浚底泥资源化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疏浚底泥常规处理方法的不足,采用固化处理方式对西五里湖重污染水体疏浚底泥进行处理.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疏浚泥直接堆放和经固化处理两种情况下的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处理可以减缓疏浚泥中污染物的溶出速率,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远远小于未经处理的疏浚泥,但是要注意选择二次污染小的固化材料;渗透系数是控制疏浚泥二次污染的重要因素,降低渗透系数可以减少疏浚泥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水库工程对调节春夏洪水、蓄纳秋冬季闲水,解决河流天然来水量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库渗漏严重不仅影响水库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威胁坝体的稳定,甚至造成水库失事.要彻底的杜绝水库的渗漏问题,难以做到,但通过好的设计,精心负责的施工,来减少水库的渗漏量,并使其达到允许范围之内,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高温燃烧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含油污泥高温燃烧利用技术.该技术利用特殊锅炉将水煤浆与含油污泥掺和燃烧,通过流化床处理、烟气处理系统及粉尘回收系统,实现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验检测结果表明:炉膛温度高达1150℃,降低了燃烧对含油污泥干度的要求;除尘效率达到99.5%以上,烟尘、烟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节约燃煤18.6%~22.2%.该技术有很强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污泥燃料化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月 《甘肃科技》2011,27(11):74-75,85
污泥燃料化是降低污泥处置成本的途径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燃料化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焚烧、直接液化、汽化和热解.经过燃料化处置后,可以得到可燃气或燃料油,并且可以稳定污泥,减少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各种燃料化方法的应用条件及产物特性进行分析对比,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状况,为污泥燃料化处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倾力治理流域水污染,但是收效甚微,水污染状况仍在加剧。笔者认为,水污染的治理措施能否得到自上而下、自始至终的有力执行,是影响治污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最重要原因。流域内各地区利益不同,他们的利益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任何一方都不允许他方利益膨胀,为此,我国应该通过流域内各地区制衡的方式增加地方政府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动力,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陈村水道航道整治对该区域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预测陈村水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水污染因子对评价区域水质量造成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为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质预测模型对陈村水道水质进行预测.结果:在河流的横向分布上,疏浚工程产生的悬移质污染可扩大至河流的对岸水域.纵向分布上,工程点由1艘、2艘挖泥船厂施工时,距离排污口50m处,悬浮物(SS)质量浓度增值最大分别为196 84、228 12mg/L,已超广州市污水排放标准;施工期悬浮物对沿线水厂吸水口的影响:对紫坭糖厂水厂几乎没有影响,对钟村水厂及碧桂园水厂有一定的影响,对西三水厂影响相对较大.营运期船舶污染物排放量以含油废水增加量最大为11 35%,生活污水及垃圾次之,均为11 32%.结论:疏浚工程所引起的SS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是暂时的,陈村水道整治工程完成后,有利于改善水动力条件及水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尽管大坝在生产活动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改变了本地区原有河流天然径流特性,使原有径流过程发生了较大变化.修建水库很大程度改变了河流自身冲淤平衡状态,而水库淤积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给上下游带来长期、深远的影响.虽然水库的兴建历史久远,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大坝经济效益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库有效库容的大小,一般而言,有效库容越大,水库可调节用于发电的流量就会更大,电站的总经济效益就会越大.为了减少泥沙危害的影响,国内外专家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泥沙清淤方案和方法,但其根本的任务就是如何清除掉每年入库而占据有效库容的那部分泥沙量.本文结合上述问题,根据非均匀质(悬移质和推移质)不平衡输沙原理建立水库泥沙淤积的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中,按全沙模式和划分时段、河段,逐时段、逐河段进行,找出淤积量与有效库容的关系,为后续水库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期存在的泥沙问题,提出在水库变动回水区固定河段进行较大规模挖粗沙减淤的方法,冀以减少水库后期淤积,保障三峡工程长远利用,持续发挥综合效益。分析了当前的挖泥技术和建筑河砂的市场情况,认为现在开始在三峡水库较大规模挖取粗沙已经比较经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一维不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20世纪60年代(60s)和90年代(90s)水沙系列方案进行计算。将0.1mm以上泥沙作商业粗沙,按固定河段连续挖泥方式,水库运行到100年时,按三峡设计泥沙系列(60s)减淤量可达37亿m3,按三峡蓄水前最近泥沙系列(90s)可减淤27亿m3。百年淤积总量可控制在140亿m3(60s)或110亿m3(90s),挖泥减淤效率达到100%。这对保护三峡水库后期效益、特别是防洪库容长期利用具有很大作用。笔者认为三峡水库挖泥减淤途径基本可行,值得深入研究。这一减淤方式也可为其他河道型水库淤积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南充市境内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河水、植被、河泥及鱼类)中的五种重金属(Cu、Pb、Cd、Ag、Zn)的含量,并分析了植被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本文对研究南充市境内嘉陵江流域环境状况及其水生态系统污染的进一步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做法和效果.经过近5年的持续努力,太湖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蓝藻暴发减弱,湖体水质得到改善,湖泛基本消失.实践证明,目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的控源治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型湖泊污染治理,控源是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生态清淤是有效措施,促进河湖良性互动是必要途径,正确把握湖泊的生命规律是重要课题;由于太湖污染的长期积累,太湖已形成的“藻型生境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现有的入湖污染仍远超湖体允许的纳污能力,一旦温度、水流、光照等外部条件适宜,太湖蓝藻生态危害仍然可能大规模暴发,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对嘉陵江电航工程建设后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库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威胁环境生态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嘉陵江、修复干流生态河流系统的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是控制污染来源,加强河岸林地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修复鱼类通道,保护野生动物,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建设以旅游为中心的嘉陵江绿色产业经济带,以实现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生态健康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松花江污染案为例,对市场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在治理流域水资源中的失灵进行了探讨,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治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工程材料覆盖物护坡和传统的生态护坡均会一定程度上扰动河流边坡,改变原有的生境,使河流生态系统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植入型生态护坡配方工艺和施工方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氧化钙和氯化镁作为微生物灭活剂和胶凝剂,混合草种制成“植入泥浆”,采用泥浆泵加压,应用直径为10cm的高速旋转(1000r/min)喷射头在地表以下10~50cm深度范围内注入“植入泥浆”.“植入泥浆”内的草种发芽,经过约20天的生长后形成生态护坡.对比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一方面利用剩余污泥的保水性能和肥效,另一方面采用独特的地表下旋喷植入工艺,对河流边坡表层土壤扰动很小,在保持河道边坡稳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生境,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