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新疆棉田残膜回收关键装备熟化及中试”项目,由核心技术“耕前残膜回收机”和配套技术“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共同构成其技术体系;通过开展新疆棉田地表耕前残膜与苗期残膜回收系列机具的产品中试,旨在解决新疆棉区地表残膜污染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0,(4):53-53
2008年,石河子大学棉花研究所及石大科技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棉花新品种新陆中36号中试与示范”启动。项目规定,2008~2010年在南疆高产示范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不少于100万亩。  相似文献   

3.
由新疆农业大学杨宛章教授主持完成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气吸式棉花铺膜精量播种机的示范应用”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5.
罗明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1):13-13,16
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新型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本课题通过克隆棉花BRs生物合成与信号传导基因及其5’-上游调控序列,构建目标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启动子分析表达载体,并进行棉花的遗传转化。一方面利用转基因棉花,系统地分析目标基因在BRs合成和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以及在棉纤维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BRs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导致其它植物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纤维产量和品质发生变化的转基因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合成酶、  相似文献   

6.
“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立项以来,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控、评估和服务等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相似文献   

7.
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基于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了棉花纤维品质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辐射诱变、杂交、回交、系谱选择等技术培育、挖掘出优异纤维资源384份;利用徐州142棉纤维无长绒、无短绒突变体筛选出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用体外培养方法验证了乙烯、油菜素(BR)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部分次生物质在纤维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7235的BAC文库;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蛋白质的变化,构建了棉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利用抑制扣除杂交方法、基因芯片技术或从纤维cDNA文库中筛选等共获得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199个,并用模式系统和棉花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建立了高效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基因枪轰击3种规模化的快速基因功能验证技术体系;开发了新标记,构建了陆海、陆陆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选择有用分子标记和生化辅助育种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棉花纤维品质分子改良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及关键设备成果转化”项目,由江苏省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和丹阳市欣天农业装备公司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论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是解释或理解,“道”是或主要是理念形态的规律。“器”是物或主要是“人工之物”,“形而上”是非对象化,“形而下”是对象化,“形”是“道”“器”的中介。由“道”至“器”转化的“形而下”的对象化和由“器”至“道”转化的“形而上”的非对象化,规定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道”“器”相互作用与“形而上一形而下”转化的中介的“形”的理解归结向技术,“形而中者谓之技”。在“形而中者谓之技”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张力域,“道”“器”获得着存在论意义。“形而中”之“技”统摄“道”“器”,“技”变“道”“器”变,“技”不变“道”“器”不变,“技”高于“道”“器”。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山东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秸秆利用新技术--"生物反应堆",在高青县花沟镇宋套村冬暖大棚落户.该技术采用生物技术将玉米、棉花等作物秸秆以及杂草、树叶等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等有机、无机养料,能够显著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棉花垄作栽培的优势,研究阐明了棉花垄作栽培对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长发育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总结提出了棉花垄作栽培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赣棉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陆地棉新品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从"六五"开始一直承担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陆地棉新品种选育,赣棉11号就是在"八五"、"九五"攻关期间的成果.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逆于一体,200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了国家新品种展示计划,还被农业部列入"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2002年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2002~2004年连续3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累计推广150余万亩,覆盖江西大部分棉区,并辐射到湖北、安徽等周边地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个走出江西,推向外省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领域的专用术语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人类而言,遗传保持了人类本身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恒定,这样才使人类世代相继繁衍。而在一定条件下,变异使物种的特性有所改变,使之能够不断发展和进化。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遗传指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代传给下代。变异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据《辞海·生物学分册》解释:遗传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遗传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之分。由此可见,两本经典辞书对“遗传”和“变异”两词的解释在字面上虽略有不同,但都明确将其限定于对在生物界的生物体内发生的上下代性状的继承和变化现象的表述,二者都是生物学领域的专用术语。“遗传”用于表述亲代性状通过基因传给后代的现象,并且这种性状中的“状”可以由于遗传分为显性和隐性而可以表现和不表现出来;“变异”用于概括亲代与后代之间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引起的不定变异及由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定向变异。也就是说,“遗传”和“变异”两词语都有很严格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它们离不开“生物”“物种”、“繁殖”与“代”的概念,“遗传”并不简单指事物之间的继承性或承接性,“变异”也并不简单指事物的变化性或创新性。如果借用这两个概念表述其他事物的特征,被表述的事物的特征至少应具有与“遗传”和“变异”的本意有相同或极其相近、相似的地方。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认为,不久前国内某刊刊登的《科技期刊编辑系统的遗传与变异性》一文,将期刊编辑系统中那些具有继承或承接性因素的特征概括为其具有遗传性,将那些具有变化或不断更新性因素的特征概括为其具有变异性是不妥当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不同学科的理论都有属于自己学科领域的专用术语,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同样具有属于自己学科理论研究的术语。借用相关学科的某些术语有时能起到形象地表达某些思想或理论的作用,但借用的前提是借用与被借用者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严格的内在的相似性。而生物学研究与编辑学研究实在是太不相关了。从各自所属学科看,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从支配二者发展的力量看,一个受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规律支配,其发展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要受到国家制度、社会体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执政者意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各自研究对象的本质看,笔者认为二者更是没有共同的东西。如果只是因为编辑系统的诸因素具有继承性或承接性就说其具有遗传性,只是因为编辑系统的诸因素具有变化性或创新性就说其具有变异性,那么由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的,并且这种发展都是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那岂不是所有事物之间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吗?也就像作者所说的:“这种遗传和变异想象不仅存在于生物体中,在自然界中,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按照这个逻辑,继承的同义词不仅有承接、接受,还应该有遗传;变化的同义词不仅有改变、变更、变动、变革,还应该有变异了。显然,事实不是这样的。第二,从继承与遗传二词各自内涵看,继承泛指把前人的作风、知识、文化等接受过来或把前人的事业接着做下去,继承性则是指具有继承、承接的性质。遗传特指生物界中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或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代传给下代这样一种事实。从继承与遗传二词各自所对应的概念的外延看,继承的外延远大于遗传,“继承”常可以代替“遗传”使用,例如:“他遗传(继承)了他父母亲外貌和性格上的全部优点。”这在英文中表现得极其明显:继承与遗传的英文单词都是inherit。但在汉语使用习惯中,很多地方“遗传”是不能代替“继承”的,例如:“这是一种遗传病”,就不能说“这是一种继承病”。这就如同可以说“苹果是水果”而不能说“水果是苹果”一样。变化与变异也是一样,能用“变化”这个词的地方不是都可以用“变异”代替的。第三,谈遗传(性)与变异(性)就要有明确的亲代与后代或说上代与下代所指。说到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期刊风格等有遗传(性)与变异(性),若说最初创刊时制定的办刊宗旨过一段时间或一个时期要修订,最初制定的办刊宗旨与修订的办刊宗旨就该是上代与下代的关系,这两“代”还算有个界限;那么要说编辑理念、期刊风格、编辑知识结构等这些没有很具体的物理对象的事物有遗传(性)与变异(性),那么他们的“代”从哪里划分呢?一期期出版的刊物前一期都是后一期的上代吗?没有明确的上下代所指,遗传(性)与变异(性)就无从谈起。如果说一期期出版的刊物前一期就是后一期的上代,那么每期的内容也属于编辑系统诸多因素之一。既然期期内容不相同,那岂不是变异(性)大于遗传(性),物种早就改变了?所以笔者认为,借用生物界的遗传(性)与变异(性)阐述科技编辑系统中诸因素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是不恰当的。二、学科理论研究中应慎重借用其他学科术语借用生物界的遗传(性)与变异(性)阐述科技编辑系统中诸因素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不恰当,并不意味着笔者反对学科理论及其对该理论系统的研究中借用其他学科术语命名某些新概念、新理论。例如,现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一种关键技术——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s)的命名就借用了生物界特有的现象——“遗传”这一术语。遗传算法是受生物进化学说和遗传学说启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适者生存思想的一种较通用的问题求解方法,是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搜索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遗传算法最早是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 Holland和他的同事及学生于1975年首先提出,由于它的核心特征类似于“适者生存”这一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法则,因此被命名为“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随机优化技术,它在解优化难题中显示了优于传统优化算法的性能。目前,它已经成为计算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遗传算法”这个命名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其与传统优化算法的区别,表现了这一新算法的本质特征,而且也不会引起与生物学中的“遗传”概念发生什么混淆,不感到有任何牵强。再如,神经元网络(nerual net)指由生物体的大量神经元互连而成的网络。人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平均与10000个其他神经元互连,这构成了人类智慧的直接物质基础。人工神经元网络属于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一种算法,因与生物体的大量神经元互连而成的网络有相似的地方而得名。这种形象的命名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这种算法的主要特征,也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所以,“引进”其他学科的术语充实某一学科的理论是一件好事情,但关键在于要引进得当、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4):51-5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子胚乳是人类及家畜的重要食物和饲料来源,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非常注重小麦的遗传改良和遗传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小麦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研究”(2002AA224031)课题,是通过对决定小麦品质的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来提高小麦品质。通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作用机理,比较禾谷类作物间嘌呤吲哚蛋白基因和1Dx5基因在结构、功能及正确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是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高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标志工程之一。办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把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国家赋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北航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几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按照科技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实践过程就是对自然世界进行设计和改造的过程,就是以自然环境的“自然秩序”为基础建立“技术秩序”,进而在“技术秩序”的基础上构造人类世界的“社会秩序”的过程,呈现于从“自然秩序”的“混沌肉体”到“技术秩序”的“技性身体”,并依托“技性身体”重构“无序环境”为“有序世界”的“技性自然”,再以“技性自然”为手段建构有序生活,塑形人类社会为“技性社会”的过程。人类因设计而存在,且设计贯穿于“自然秩序”向“社会秩序”的转化全程,所以,可以通过设计改变秩序,进而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斯蒂格勒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是“技术创造人”。基于勒儒瓦-古汉的工作,他为此提供了古人类学论证。首先,斯蒂格勒提出“后种系发生”概念,用以刻画人的非生物学遗传过程,其载体是技术。其次,通过回顾人类进化史,他指出直立行走和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的进化。再次,技术的进化与人的进化是耦合关系。工具既反映大脑皮层的分化,也推动着后者。最后,“技术生态位”概念进一步为“后种系发生”提供了支持。总之,人是技术的产儿,这就是技术助产术。  相似文献   

18.
国家863计划课题“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分子标记的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本课题采用候选基因方法,重点研究在卵巢中表达的基因,寻找我国独特遗传资源——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由龚健雅、李建成、袁修孝、朱庆、李清泉、关泽群、张良培、廖明生、陈晓玲、吴华意等10位教授组成。4年来,在院士、专家指导下,建立了团结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了测绘学科综合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基础理论研究一方法创新一技术攻关一成果转化一体化等特色,成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团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蒸汽杀青叶加工针形名茶造型困难、粟香不浓的问题,以揉捻、理条、提香工艺为重点,开展了蒸青针形名茶造型与焙香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脱水揉捻、变速理条”的造型技术、“热风转化、轻炒重烘”的焙香技术加工的蒸青针形名茶,不仅保持了炒青针形名茶形似松针的外形特点和香高味爽的内质风格,而且色泽翠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