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海啸两周年这一天,如同《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所说,亚洲人民开始体会到什么是“网络时代的海啸”。此次地震造成了至少6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不仅很多网民无法访问国外网站和登录MSN,金融、通信等行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佳偶良缘 有人把迄今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分为5个阶段,或称之为5次“革命”。这5次革命的重要标志依次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和电话的问世,以及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即 C&C)。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从而开创了一个科技新时代,也激发了电信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电信奇葩——ISDN 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各种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除电话、电报等传统电信业务以外,各种新的电信业务层出不穷。ISDN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那么什么是ISDN呢?CCITT对ISDN的定义是“ISDN是以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通常ISDN分为两种:即窄带ISDN(N-ISDN)和宽带IS-  相似文献   

4.
深海"风暴"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海底并不平静,类似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横扫海底世界的一切。海洋科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它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海底风暴”的破坏力极强,它会冲掉安装在海底的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20世纪80年代,还很少有人相信海底“风暴”的存在。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底“风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海底受到上层水的重大压力,表层海流影响不到海…  相似文献   

5.
周翀  禹刚 《科学之友》2007,(5):38-39
2004年12月26日印尼海啸两周年这一天,如同《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所说,亚洲人民开始体会到什么是"网络时代的海啸".此次地震造成了至少6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不仅很多网民无法访问国外网站和登录HSN,金融、通信等行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是否就存在我们人类这一种智慧动物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进入20世纪以后,根据一些科学家和探险家的考察,认为地球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 1938年,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当它发现有人跟踪时,便迅速地跳进波罗的海,其  相似文献   

7.
进入电子时代以后,人类的通信技术大大进步。打个电话,拍个电报,发个传真,相隔数万公里的人们,几秒钟内就可传递信息。在昆虫界,有许多家族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也有“组织、聚会、恋爱、结婚”等等行为。它们靠什么作为“通信”手段呢?最近,科学家在昆虫的触角上破译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昆虫的触角,有杆状、锤状、棒状、球状、鞭状和羽毛状等等。就是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6日,太平洋地震使得海底光缆断网。于是,有关“光导纤维”的话题勾起了人们的好奇感。可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已成为大有前途的新型基础材料。与之相伴的光纤技术,也以新奇、便捷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种利用量子物理学定律来使通信内容绝对保密的密码通信系统,在其走向现实应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年1月,英国电报公司将一密码通信在一条光纤上传输了10公里远。而在这之前,人们用这种称为“量子密码”的技术只能将密码传输几个厘米的距离。这种量子密码技术有着显然的应用价值,比方说军事通信、银行间的电子转帐以及其他保密联络。这家公司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展示的通信系统还只是一个粗糙的系统,即使如此,它也能将密码传至几十公里远;但要把这种系统应用到商业通信网络上,还需要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1969年2月15日到4月15日,4位美国科学家住在一座“海底屋”内生活工作,前后共60天,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每天早上醒来,他们就看见阳光穿过穿梭来往的银灰色针鱼群射下来,闪烁不定。从塑胶圆窗孔望出去,见到黄色的鲷鱼在环绕他们那座海底屋的活珊瑚花园中觅食。这4位“海洋人”吃过早餐后,背上潜水器从防鲨廊出去,进入安全潜游水域,与鲐鱼、琥珀鱼、青蓝的鲟鱼、各种鲜艳彩纹的雀鲷等邻居一同戏水。“海底屋”的结构这4位“海洋人”是在进行一项海底生活实验,叫作“玻陨石1号”。这项实验之所以取名为玻陨石,是因为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种像玻璃…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2.
可敬的互敬     
在歌德(1749-1832)去世5年以后(1837年),电报才被发明出来;电话的公开演示,更是44年以后(1876年)的事情。信函是歌德与席勒(1759-1805)主要的通信方式。席勒逝世20余年以后,歌德在1828-1829年出版了与席勒的通信集,共收入两人的信件1005封。歌德在致策尔特尔的信中说:"这是一份巨大的礼物。这不仅是给德国人的,我甚至可以说,是赠给所有人的。"透过这份珍贵的礼物,我们领略了两位文化名人互敬的心。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 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 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4.
一八四四年,莫尔斯在美国首次进行了长途电报通信,在人类通讯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三十一年后,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这台电话机的发明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  相似文献   

15.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地质考察专家面前,不期喷发。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最奇特的海底火山口2003年5月13日,当今世界大洋科研界最引人注目的考察船——富兰克林号来到了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的俾斯麦海。船上载着12位著名的海洋地质考察专家。他们前来考察克瓦齐海域。这一狭小的海域因海底火山“克瓦齐”而得名。克瓦齐在所罗门语中,意为“海神”。克瓦齐火山处于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地质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而且处于其中最…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一部《泰坦尼克号》再一次把发生在80多年前的一场空前劫难搬上了银幕,使全球很多人为之震撼、倾倒;一份泰坦尼克号沉没前拍发的电报记录稿,竟也以11万美元的高价拍卖成交。一时间,街谈巷议,“泰坦尼克”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那被尘封多年、扑逆迷离的往事中,有一桩是与通信有关的。不仅是有关,还对惨剧的酿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正进入一个被称作“信息社会”的崭新 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材料和能源共同构 成支持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例如,在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谁能最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需求的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规划自己的产品,谁便能占领市场,取得好的效益。因此,人们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一般的电话、电报、数据的传送速度了。于是,建设能够高速传递信息的渠道,就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这里仅就当今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几个侧面作一粗略、通俗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数据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现在,硅谷的产业巨头想要阻止政府对企业利益的限制。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全球信息交流的速度和数量,数据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160年前,第一份跨大西洋的电报沿着一条不稳固的海底电线从英国前往美国。这份电报由21个单词组成,花了17个小时才到达美国。当今,同样这段距离只需要60毫秒即  相似文献   

19.
杨威 《科学之友》2005,(4):43-43
2005年1月14日,北京国际邮电局职工勇高迁随第21次中国南极科考队部分成员踏上南极,南极长城站邮政局于1月底挂牌营业。国家海洋局、国家邮政局向南极长城站发去电报,表示祝贺。南极长城站邮局揭牌后,将启用两枚标有“中国南极长城站”字样的邮政日戳,并开办国内、国际平常、航  相似文献   

20.
李宏 《科学之友》2007,(5):34-35
海底光缆的修复工作从2006年12月27日起,至2007年1月29日国际通信全部恢复持续了1月有余.断网给许多人带来了不便,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海缆这么容易坏,修起来又这么费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