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指令言语行为句是“V一V”出现的典型语境。在指令言语行为句,“V一V”表示听话者对说话者的礼貌;在断言言语行为句中,“V一V”蕴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命题内容不是一件特别正式同时也不是一件特别随意的事情;在“责备”言语行为句中,“V一V”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面子的顾及。“V一V”在发音上比“VV”略长和略重,在语义上比“VV”略实,这使得它在强加程度、郑重程度及责备程度上比“VV”要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审美角度分析郭沫若诗歌的崇高美。郭诗的崇高美表现在“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庄严生动的布局”三个方面。郭诗的崇高美是他思想个性、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在现代诗坛上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精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教学就会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所以,在阅读课堂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品词析句“亮”起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4.
贾辉  蒋皓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47-48,51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一部著作。书中,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本文从“崇高”的美学意义、崇高风格的构成、崇高的效果、《论崇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崇高美这一美学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是“好心你行快口的”、“好心亻巨讲少两句啦”之类的句子。“好心”句在粤语中比较常用,但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对“好心”句的语法分析,认为它是一种紧缩的假设条件复句。进而又深入分析了它的前提、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诗集《女神》是诗歌史上一次典型的“崇高美”的现代性实践和诉求,作者把崇高的审美个性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崇高精神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见证时代精神的崇高美,作者将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彻底破坏、大胆创造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并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具有“崇高美”的典型形象和典型事物。  相似文献   

7.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汉魏以来的七言佛偈的译入,尤其是东晋南朝大量七言佛偈的传译,为七言偈颂式诗歌提供了“通体七言”和“两句两句衔接贯连”的结构形式,加之与本时期中土四言及五言诗“隔句押韵”方法的长期共同作用,为梁代作家如萧绎、庾信、刘孝威等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成熟的七言诗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奠定了七言诗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06,(8):71-71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句是《系辞》上传第一章最后一句。从字面上理解,顺承上几句的演绎逻辑,从易知、易从推导出可亲、可久,最后又归结到圣人的“德”与“业”,可以看到,从“乾”、“坤”的“易知”、“简能”最基本的原点出发,到这里已经演化出盛德与大业,推演的脉络是清晰的、顺理成章的。最后的归结点再进一步放大,即天下的道理可尽收于此。把握了天下的道理,获得了道的真谛,则“人生的本位”、“人生的价值”都可以从中“自然天成”落定了,换句话说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时髦语谓“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人家”。 这句话在坊间甚为流行,生意场上,谈判桌旁,或出于心迹表白,或发自内心感悟,乃至成为和事劝架的口头禅,当然,也不排斥为某些高风亮“节”人士的矫饰标签,说说而已。 说说而已? 静下心来,想想这世界的不太平,这几日多看了会儿电视,反而静不下心来。想想这美伊战火越打越邪乎的样子,想想这双方的理由都是那么“崇高”、“神圣”以至于令人“感动”,想  相似文献   

10.
“实在”是一个表确认性的语气副词,本文通过大量的语料收集,着重探讨了“实在”句的句式特点、语义内含和出现的语用环境,得出“实在”句一般包含有主观感情色彩,强调经人们反复尝试而最终确认的一种思想过程,并提出对外汉语语气副词教学的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1):77-77
100多年前,伟人马克思的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揭开了人类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几年以前,当今精英们的一句“全世界计算机,联结起来”,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纪钟声已经敲响!  相似文献   

12.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13.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是沐浴着红色风暴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北京,文革中的“第三代”群体本身即存在差异,一类成长于干部大院,充满现实行动精神;另一类则成长于胡同深巷,理想气质浓厚。文革结束,在日渐多元化的北京城市文化激荡中,“第三代”群体日渐分化,一类成为“拒绝崇高”的“顽主”,另一类则成为“捍卫崇高”的“诗人”,“顽主”与“诗人”之争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当代作家王朔笔下,“顽主”展现了在当代城市中生存的诸种策略,其中包括自我解构、城市隐没、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14.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把”字句与SVO句之间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不能变换成SVO句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由于句法或语义的限制 ,这类“把”字句是强制性的 ,没有与之相对的SVO句形式。另一种是语用限制 ,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互相变换的“把”字句和SVO句 ,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用“把”字句表达 ,在另一种情况下适宜用SVO句表达 ,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句首出现的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之类的修饰语,是全句的修饰语。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存在不重视“语序”,未能把全句修饰语放到“合适”位置的问题,所以,应该理解全句修饰语的作用,从修辞的角度认识全句修饰语的位置,认识“位置的选择取决于修辞的需要”,从而解决中学生作文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篇修辞结构边界韵律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语篇修辞层级结构边界的韵律表现。对由20个语篇构成的语料库进行了修辞结构的层级标注和声学分析。声学参数主要采用小句边界处无声段,音高重置和边界前音节延长。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小句边界处无声段和高音点重置是语篇修辞层级结构的主要声学线索。小句边界在语篇层级结构中的位置越高,边界处无声段越长,边界处高音点重置的值越大。但是语篇结构中小句边界处的无声段延长和高音点重置增大也是有限度的。(2)小句边界处低音点重置和边界前音节延长都不是区分语篇修辞层级结构的有效线索。  相似文献   

17.
冯玉洲 《当代地方科技》2009,(8):165-165,99
对边界的确定,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来探究,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寻找。从地理学角度讲,边界是国家之间的界线;从历史角度看的话就是边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法国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自觉的表现出对“天然边界”的追求,从君主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这种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并在其政治实践中不断得到实现。本文试图对法国“天然边界”这一思想的来源以及天然边界的实现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19.
畸人在庄子的人格体系中居中间层次,畸人意象的美学形态近似于“崇高”,它对“忘形德意”这一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和“以丑为美”这一极具个性的审美趣味的形成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同时指出,动词和小句宾语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