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用新型平板热管,其具有散热效率高、力学强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在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对平板热管和相同尺寸的实心铝板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平板热管的启动特性、均温特性以及加热功率、倾角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实心铝板相比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更优.当加热功率为17w时,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总热阻为1.72℃/w,冷凝面的最高温度达到49.7℃,而热源温度为55.3℃,可以满足目前上网笔记本电脑冷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一笔记本电脑中的散热模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给定CPU及北桥发热功率条件下,测量了CPU及北桥、热管和散热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同时,采用节点网络法对该散热模组进行了热计算,其中CPU至热管、北桥至热管的热阻由热阻测试仪测量得到参考值.在计算过程中对一些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CFD软件分析电子元件散热问题的求解模型,并给出了相应模型的求解结果。介绍了一种芯片散热型热管——集成热管散热器。通过改变风速、工质工作温度、翅片节距等因素来测试散热器压阻和总散热量的变化,并与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分析结果表明:集成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风扇风量为0.0115m^3/s时,就完全可以把功率在140W以上的CPU表面温度降至45℃以下,可满足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接触热阻模型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性能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高、热流密度大等问题,基于接触热阻理论建立了某笔记本电脑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散热结构进行优化.采用热成像仪、热电偶对其温度场和关键点温度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样机的进风口和热管设计不合理,不利于芯片散热.通过调整笔记本电脑进风口位置使其内部流场更加合理;改变热管布置解决了热量集中的问题,CPU的最高温度降低了6.0℃;优化散热肋片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散热能力.研究结果对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未来大功率台式电脑CPU的冷却要求,将平板热管和常规热管散热器结合提出了集成热管散热器的新概念;并用CFD数值模拟来代替试验研究,验证了用STAR-C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散热翅片厚度、间距以及气流速度对集成热管散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未来CPU冷却要求和散热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了新结构的集成热管散热器.并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气流速度为2.75 m/s下,新结构的集成热管散热器的热阻在0.1~0.2℃/W,在200 W时模拟CPU的表面温度仅为53℃,完全满足了对CPU的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预测和参数优化分析中,传统的分析方法并不实用。为了快速准确地预估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文中研究二阶Simple模型在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热力学循环分析中的应用。描述了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简化结构模型与内部工质的温度特性,基于Simple模型推导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中非理想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方程式,分析发动机的回热损失、泵送损失和换热器实际换热量。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系统内部工质的温度、压力和能量随曲柄转角的变化,分析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理论输出功率。将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实际输出功率与Simple模型的计算功率对比,对比结果显示,Simple模型计算的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出功率之间的误差较小,表明Simple模型与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吻合较好。为了研究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中回热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文中优化了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回热器结构,将回热器优化后的实际输出功率和Simple模型计算功率,与回热器优化前的实际输出功率和Simple模型计算功率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回热器后的低温差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与Simpl...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计算机CPU芯片散热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采用温度数值模拟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CPU芯片散热器性能随着其结构尺寸变化的规律,为提高CPU散热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学理 《科技信息》2012,(21):37-38
介绍了一种热管散热冷却装置,尤其是应用于广播电视大功率发射机中功放模块基于热管加翅片相结合的散热装置。包括基板和密闭的空心热管。基板与发射机末级大功率功放模块的散热面紧贴固定,热管内壁上设有毛细结构,并填充工作液体,热管冷凝段以特定的角度固定在功放模块和基板的两侧,热管的蒸发段与散热基板紧贴连接。利用热管内流动的工作介质,冷却大功率功率模块,再通过在热管冷凝段上加装散热翅片对大功率功放模块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散热。热管技术在大功率发射机上使用,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冷却效果好等优势。显著提高了大功率功放模块冷却装置的散热能力,为大幅度提升发射机末级功放模块功率提供了散热保证,极大地提高了发射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热管铣刀的散热效果,借鉴以往热管刀具散热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热管铣刀散热基本结构,然后对该结构进行刀具散热性能的优化.通过铣削测温实验评价各种结构的优劣,获得热管铣刀的散热优化结构.基于该优化结构设计并制造出散热性能优良的热管铣刀,并通过切削测温实验验证该优化结构的有效性.切削区温度场反求的结果表明:经散热基本结构优化的热管铣刀,其散热性能有效提高;在某工艺条件下,相比普通铣刀,热管铣刀切削区的温降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何晓峰  李淑兰 《河南科学》1997,15(4):423-428
本文通过分析热管在传热过程中的最大传热极限及相关因素,探讨了在工质确定情况下热管的传热限与热管尺寸的关系,给出了热管最佳尺寸的设计计算方法,以保证热管达到最大的传热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车用锂离子电池散热困难等问题,以10A.h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无机超导热管散热方法建立电池组三维热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对用不同直径的无机超导热管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达到稳定状态后,无机超导热管散热方式能确保电池单体的温度控制在20~50℃;当放电电流为10 A且放电时间为10 min时,无机超导热管散热后的车用锂离子电池温度不超过48℃,散热效果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受限空间内工作的行波管阵列所面临的多热源、高热流密度、高散热功率冷却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热管冷板.在自行设计建立的试验台上,对新型热管冷板在大倾角下(60°≤θ≤90°)工作时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加热总功率P(1600—4000W)和不同冷却水流量Q(100—400L/h)下,热管冷板均能在3—15m in内正常起动.除了P=1600W、Q>300L/h情况下的冷板均温性不能符合行波管冷却要求外,其余试验工况下冷板壁面的最大温差ΔTmax<10℃,冷板壁面的最高温度ΔTmax<70℃,热管冷板的总热阻<0.01℃/W,表明新型热管冷板具有优异的均温高效传热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新型热管冷板的均温高效散热性能,必须保证其在匹配的冷凝段冷却条件和蒸发段加热条件下工作.在试验的倾角范围内,随着倾角的增大,热阻单调递增;冷却水流量增大或加热功率增加时,热管冷板的换热增强,热阻减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芯片的集成度与封蓑度的不断提高,芯片的发热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实验证明,芯片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其性能与寿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循环式重力热管散热器,通过对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节能优势的分析,诠释了其良好的综合散热性能,并通过实验洲试了该散热器的实际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磁粉离合器的滑差功率容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采用热管技术对离合器进行散热的新方式。在介绍两种热管散热型磁粉离合器新结构,分析热管工作液循环及散热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样机测试分析和对比,验证了该类散热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性能IDC机房的发热量与能耗的不断增大,为服务器提供高效的散热方案成为了全球IDC供应商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热管与水冷技术相结合的散热方法,首先热管将服务器内部CPU的热量导出到服务器外部,然后通过水冷将这部分热量带走.经测试,水冷热管散热器比原有的风冷散热器散热效果提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型径向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够代替金属基板,并能与大功率模块一体化设计的新型径向平板热管结构.相对于金属基板,该热管基板的优势在于利用两相沸腾换热对功率模块内的集中热源进行扩散,因此其热扩散能力大大高于以导热热扩散的金属基板,从而能够提高模块的功率密度.对径向平板热管进行了稳态和瞬态传热性能实验,并与铜基板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铜基板相比,径向平板热管具有更高的热扩散能力,可降低模块的结壳热阻;热管冷凝面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当芯片功率密度为176W/cm^2时,热管冷凝面的温差在3℃以内;热管模块启动过程中芯片达到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长,有利于克服功率“飙升”和提高功率器件抗热冲击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从提高半导体冷藏箱制冷效率入手,通过对小型半导体蓄冷箱热端散热情况分析,建立了热端散热实验系统.分别对风冷散热、热管散热、热管与风冷组合散热三种散热方式进行了综合实验研究.分析其散热方式的特点及优势,研究在不同散热方式下冷藏箱制冷性能,找出使冷藏箱整体运行效率达到最优的散热方案,对今后半导体冷藏箱热端散热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种高效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恒定电压跟踪算法在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的过程中存在跟踪效率差、精度低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经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发现同一块太阳能电池在相同的温度和照度,不同的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Io和品质因子n的情况下,输出的光生电流是相等的。结合爬山法得到实际的n和Io后,爬山法就不需要了。本文构建的跟踪最大输出功率的新颖的变电压MPPT控制算法可与天气状况相匹配,快速找到最大功率近似点,而通过综合补偿,可以准确跟踪到实际的最大功率点。最后,结合变化的天气情况,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F类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开关模式放大器的一种,其理想效率为100%。传统F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是利用输出端谐波抑制,在晶体管的漏极得到近似方波的电压信号和近似半正弦波的电流信号,以此提高放大器效率。文章通过研究电路的结构,在F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谐波抑制电路,同时利用输入和输出谐波抑制匹配网络,能够更有效提高输出功率和功率附加效率;结合宽禁带功率器件,在S波段完成一款电路的设计,在3.45~3.55GHz频带内,输入激励为28dBm条件下,测试得到最大PAE能够达到78.3%,输出功率40.5dBm,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印刷电路工艺,设计制作了厚度为1.00 mm的铜基平板脉动热管.宽度分别为1.00和2.20 mm的通道在平板脉动热管内交替排布,宽通道底部为刻蚀有平行微槽的阵列结构.以HFE-7100为工质,在充液率为30%~50%条件下,对有、无微槽结构的交替变径通道平板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开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板脉动热管在水平和竖直放置时均可以正常启动,且实现稳定运行,引入微槽结构可以显著改善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降低蒸发段温度,并增强其抗重力性能;在加热功率为24 W、充液率为30%条件下,超薄脉动热管分别呈水平和竖直放置时,其等效导热系数可分别达到1 241和1 226 W/(m·℃),比无微槽脉动热管分别提高25.6%和18.7%,能够较好满足部分芯片器件散热冷却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