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维东 《科技信息》2007,(16):107-108
顶入式立交箱涵施工是在保证地面交通安全运行的同时,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箱涵用机械力顶入路基内,成为一个刚构桥。本文对其施工中的质量病害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马效东 《科技资讯》2010,(10):103-103
文章结合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分析了涵洞盖板现浇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顶进施工方法的特点是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用专用设备将公路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箱涵入公路路基内。文中介绍跨高速公路河段箱涵顶进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杰 《河南科学》2007,25(3):457-460
下穿京珠高速公路的钢筋混凝土顶进箱涵是郑州至开封城市通道项目的关键工程,目前,该箱涵宽度为亚洲第一.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管棚支护下顶进施工的箱涵结构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本设计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捣及养护达不到要求等。针对某路段疏水箱涵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从而消除了裂缝。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捣及养护达不到要求等。针对东深疏水箱涵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消除了裂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捣及养护达不到要求等。针对东深疏水箱涵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消除了裂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沉降缝施工很困难,质量难以保证,常引起渗水和错台现象,应考虑少设置甚至不设置.文章通过计算论证,箱涵一般可以不设沉降缝.另外,在软土地段,这类箱涵设计常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是不尽合理的,该文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中结构及涵顶覆土的力学作用特性,结合广东梅河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建立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顶进长度和减阻措施工况条件下箱涵结构及覆土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对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方案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应变呈"台阶"状变化趋势,腹板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涵顶覆土沉降量呈不断减小变化趋势;随着摩阻系数增大,箱涵结构应力应变亦随之增大,采用减阻措施箱涵的涵顶覆土沉降量比不采用减阻措施的小,且采用石蜡+机油混合物减阻效果更好。建议涵节设计长度宜为4~6 m,工作坑横截面宜设计为倒"梯形"坑壁且采用1∶0.8坡率,后背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考虑地势特点、周边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台阶跌水的方式把排水明沟改造设计成了钢筋混凝土箱涵,此外,设计过程中对排水箱涵的收集雨水功能进行了充分的体现,箱涵现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工程实践表明,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依托某工业园新东路下穿京港澳高速相交工程,根据该项目自身工程项目的特点,合理的组织相应的施工组织计划,通过该项目将理论中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箱涵的最大的顶力来确定油顶的台数,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该项目中箱涵的制作和施工安装过程,进而根据箱涵的计算结果来确定顶推过来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且在箱涵顶进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箱涵的标高和位移,保证施工安全,同时本论文给箱涵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地铁暗挖隧道密贴下穿大断面污水箱涵变形控制的工程难题,通过Midas GTS NX模拟分析了不同污水流量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箱涵的结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污水荷载的变化对箱涵的沉降值影响较大,箱涵内充满污水时的最大沉降值是箱涵内没有污水的1.75倍;当污水高度控制在箱涵管径的0.754m高度以下时,可以保证箱涵结构的安全性;在距离箱涵的间距约13m范围内进行降水以及开挖施工对箱涵扰动较大,沉降最大值为16.86mm,该阶段箱涵的最大沉降值占总沉降值的74%;采用叠加法修正Peck公式能够描述下穿段箱涵结构沉降曲线,暗挖隧道施工时箱涵的沉降槽宽度取值范围为6.32~6.9m,沉降曲线最终呈“U”形。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的不均匀沉降增长缓慢,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不断增大;顶管下穿箱涵时,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急剧增大,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逐渐降低;顶管穿出箱涵后,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和迎土面所受土压力均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使得箱涵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最大竖向位移,实际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背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箱涵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旭  王璐 《科技信息》2011,(13):669-670
本文介绍了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软土地基箱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箱涵工程在软土地基中顶进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基础上,先建立箱涵的三维实体模型,再运用其多步分析和生死单元功能,对箱涵的施工填筑过程进行模拟.文中对箱涵的分层计算和整体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仅考虑混凝土弹性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地模拟施工填筑过程时,箱涵的应力和位移均大于整体计算结果的10%左右.考虑到计算方法的复杂性和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仅建议在复杂和重要的工程中,对箱涵的施工填筑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地下立交隧道工程采用了管幕施工与箱涵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管幕箱涵顶进法是一种在软土中修建地下建筑物的新型暗挖技术,先用微型顶管技术在拟建的地下通道建筑物四周顶入钢管,然后将钢管间用锁口连接并注入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地下空间,最后在拟建的地下通道空间内,采用软土开挖和预制箱涵顶进同步进行施工.箱涵顶进过程非常复杂,容易引起地表变形.结合实测数据研究超长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的特征,得到一些与我国常规暗挖施工所不同的新规律,建立了能够考虑网格前管幕土欠挖、超挖施工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箱涵顶进过程及其他地表变形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地表变形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断面箱涵施工中管棚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工程实际验证了管棚的承载作用,为箱涵顶推施工中管棚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钻孔施工对孔壁土体和地下箱涵不利影响的几点原因,介绍了测斜监测在钻孔施工中的使用,以此监测地下箱涵的安全性,以及通过分析监测成果,提出了道路施工中对地下管线不利影响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管幕-箱涵顶进工法施工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涵洞斜穿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有线仪器导向,一次性跟管钻进法"技术和控制箱涵顶进轴线位置、顶进速度和顶进力等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并对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地层沉降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管棚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段10m范围内;管幕-箱涵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主要是由管棚和箱涵对土体的挤压扰动引起的;本文提出的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可将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  相似文献   

20.
贾世珣 《甘肃科技》2022,(19):18-21
通过对移动式内膜台车技术的特点、使用范围、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施工时对混凝土、钢筋等工艺施工注意事项、机具与设备等几个方面的阐述,介绍了移动式内膜台车技术在箱涵施工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对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的分析,移动式内膜台车技术在箱涵施工中应用具有投资低、缩减劳动强度,提高功效,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结合笔者的经验对箱涵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该技术对类似项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