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5年7月,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值得关注的是,抗议的数万人几乎都姓"帕蒂尔",都属于一个特殊的亚种姓——帕蒂达(Patidar)。8月25日,该群体在海德拉巴又举行了一次50万人的大集会,导致抗议领袖哈蒂克·帕蒂尔被警方短暂拘禁。之后活动失控,古吉拉特邦各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胡锦涛东南亚三国行4月20日至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文莱、印尼和菲律宾等东南亚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胡锦涛主席还应印尼总统苏西洛和南非总统姆贝基的邀请,出席在印尼举行的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巴士与板球外交”,推动印巴关系全面回暖4月16日至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访问。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穆沙拉夫第二次访问印度,也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第二位专程到印度观看两国板球比赛的巴方领导人。齐亚·哈克总统1987年曾专程到印度观看两国的板球比赛。如果说穆沙拉夫和辛格观看板球比赛富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5月,在纽约和华盛顿的书店散步,发现了许多与中国、印度和欧洲有关的畅销书。中国正在崛起,其势头迅猛。这是许多美国出版物描述的中国形象。印度是另一个发展迅猛的国家。作为西方人的美国人再次发现了印度。欧洲毕竟是美国人比较了解的地方。雷德所著《欧洲合众国:新的超级大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10,(9):5-5
8月19日,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开幕,与会的印度总统帕蒂尔向吴宝珠等4名数学家颁发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  相似文献   

5.
李曼 《世界博览》2011,(8):54-56
不论印度经济能否超越中国,至少在服务业方面,中国落后于印度一大截。 一个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告诉《世界博览》特约记者,她喜欢在晚上孩子睡着后,用电话咨询银行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一般都是在夜里12点多的时候。电话那端回答她问题的话务员一听口音就是印度人。  相似文献   

6.
国家利益是各个国家制订外交战略的最终依据,在印度对中国西藏政策上也不例外。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印关系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因素明显占据了印度在考虑对中国西藏政策时的重心:一是历史的继承性,即沿承英国的对藏政策;二是文化的影响性,即从印度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制订对藏政策;三是安全的防范性,即把中国西藏视为印度的战略缓冲区。不过上述因素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7.
依据中国和印度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专利及其专利引文数据,采用相关引文分析指标,该文对比研究两国的国际知识流动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印度通过专利引用发生国际知识流动的主要来源是美国和日本;其中,中国与印度对美国专利的引用大体相当;中国对日本专利的引用高于印度,其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有较高的技术相似度。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板球运动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广的运动项目之一,是一项讲求团体合作,极具身心锻炼价值的休闲体育项目。通过溯源板球运动历史,结合中国板球运动发展现状,以社会化的视角,从板球项目的特点、发展环境、发展形式等方面对我国板球运动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963年上半年,尼赫魯不断派人到美国求援,其中好多是印度政府中部长級以上人物,如:带着总理高級特使衔的奥里萨邦首席部长帕特奈克、經济和国防统筹部长克里希納馬查里、粮食和农业部长帕蒂尔等等。6月初,总統拉达克里希南亲自赶到华盛頓,这可算是一个高潮。此外,乞援使者还包括印度大壟断資本集团的代表人物比拉和塔塔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代新兴大国、“金砖国家”主要代表的中国和印度在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为何作为目前全球上最强盛的国家——美国会对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呢?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诚然,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呢?笔者将以下几个方面试述美国对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1,(18):10
<正>印度步步紧逼,中国却不以为然。最近在印度举行的一次专题讨论会上,印度一名政府部长告诉商界领袖们,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超过中国。竞争和比较从未在两个国家之间中断过。不过,竞争归竞争,两国的心态却大不相同。印度报纸充斥着比较两个国家的文章。印度高管将中国当作一种发展模板。政府官员则一会儿将北京视为威胁,一会儿又视为伙伴或者模范。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3,(2):9-9
元旦前夜,《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人潘亚当与一帮朋友去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参加一个聚会。他与一个同样来自美国的朋友发现前断有几十个人聚集存路边围观着什么。他们走近后,发现地上躺着一个正存抽搐的年轻姑娘,她的头随着身体的抖动而不断撞击水泥地而。离她最近的人与她只有大概2米的距离,然而没有—个人主动伸出手来帮助她。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9):62-65
漂亮的女孩艾雅为寻找失踪的未婚夫回到印度莫拉达巴德市,因为该市一个古老的旅馆是安萨里最后停留过的地方。为了帮艾雅找到恋人,当地的警员拉希德开始调查旅馆。然而,他却震惊地发现那古老的旅馆里魅影重重,似乎隐藏着可怕的幽灵……失踪的未婚夫5月的一个傍晚,印度北方邦城市莫拉达巴德市的警局走进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她叫艾雅,虽是印度裔,但自小在英国长大。一年前,她认识了从印度到英国求学的安萨里。两人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14.
郭萍 《世界博览》2015,(6):26-27
雷思丽采访了其中一位强奸犯穆克什·辛格,他认为女性如果在晚上遭到强奸,只能怪她自己,因为她们吸引到了男性的注意。3月3日,当得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法院下令禁止电视台播放《印度的女儿》的时候,英国女导演雷思丽·乌德文面临了一个难题:是继续留在印度完成最后的工作,还是立刻离开。因为她知道,如果她留下来,她很有可能会被印度警方抓捕。"我给七名律师打了电话,他们每个人都建议我尽快离开印度,可是我想,如果我走了,谁对印度的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2,(13):11-11
正这两个国家的1 2亿年轻人将决定世界的走向。摄影师阿德里安·费斯克旅行了2700公里,穿越了中国和印度,发现大多数年轻人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在中国和印度有12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费斯克说,"如果我了解了这些人的想法,我可能就知道了我们的世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将往何处去。"费斯克想让这些年轻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于2008年在中国开始摄影项目"iSpeak",让年龄在16~30岁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经济学家说印度人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这个几乎1/2的人口是文盲的国家,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2000年印度的软件出口近46亿美元,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其占据了16.7%的份额;印度的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91个国家,美国则是其最大的市场。印度在IT行业里正在迅速崛起,在全世界各地,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是最受欢迎的人才。如今,西方工业大国也要依赖印度来继续自己的信息技术。比尔·盖茨断言: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是印度。是什么使印度在软件行业如此卓尔不群,傲视一方?究其根本,就在于对IT人才的成功开发。印度的经验和做法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19.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0,(15):52-53
当3000年前一个印度人发现第一颗钻石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这本属于神的珍宝在许多年以后可以为平民所拥有。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人口中,她始终是个中国女人一半美国人赞扬邓文迪,一半人痛限。但大多数美国人称呼她时,还是一口一个"thisChinese woman(这个中国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