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郗照明 《世界博览》2014,(19):94-95
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和国安局网络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大曝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其涉秘之深,部门之广,政要之多,骇人听闻,舆论哗然。一年过去,“棱镜门”监控丑闻持续发酵,爆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中国南非土耳其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国际组织都一直被监控。  相似文献   

2.
美国监控丑闻正在持续发酵。继2013年6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门”后,美国情报机构监控丑闻不断升级.监听的国家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美国的欧洲盟友纷纷出现在监听名单上,德国、法国、西班牙等美国的“老牌”亲密盟友也都不幸沦为美国的监听对象。  相似文献   

3.
正时光荏苒,"剧情"波折、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已历经三载多,但这一事件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依然清晰而深刻。前不久,苹果公司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因手机解锁问题激烈对峙甚至对簿公堂,引发美国高科技公司对苹果公司一边倒的支持。这一事件的本质是"棱镜门"所引发的美国情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关系问题。后"棱镜门"时代,美国情报机构迫于国内外压力作出了一些改革与调整。"棱镜门"触发新反思  相似文献   

4.
李峥 《世界知识》2015,(5):42-43
<正>早在2009年上任伊始,奥巴马总统就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议题,期望在其任内完成政策制订、国家立法和能力建设三大目标,让美国"网络立国"的战略落到实处。但是,国内立法过程一直不顺,网络监控能力建设也因"棱镜门"事件受到国内广泛指责。但借力"朝鲜黑客攻击"(对此朝鲜坚决否认)索尼影像娱乐公司(简称"索尼公司")网站这一"神助攻"事件,奥巴马很可能在最近两  相似文献   

5.
"棱镜门"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这桩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美国的监听计划曝光,又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物联网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非常重视。无论是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发改委的重大专项,都对物联网安全给予专项支持。但是,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要加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棱镜门"事件爆发2013年6月3日,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关于"棱镜"(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从此揭开了该项目的秘密。斯诺登本人也因此遭美国政府通缉,并被吊  相似文献   

6.
"棱镜事件"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警示着中国政府、军队、国企,尤其是通信企业要即刻行动,在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做好数据安全防范,抵御外侵是当务之急。近期,一个身份敏感的美国前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潜逃至香港,他对美国政府"棱镜"项目(PRISM)中如何利用网络监控美国本土民众和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震惊全世界政坛,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峥 《世界知识》2013,(17):42-43
"棱镜计划"的曝光,让美国近20年来一直成长迅速、能量巨大的"情报科技复合体"浮出水面。这一新生的利益集团正在影响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未来其影响力可能与曾经臭名昭著的"军工复合体"齐平。硅谷和马里兰为何走到了一起"棱镜计划"曝光后,硅谷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安局"都倍感压力。一时间,谷歌、微软、脸书等美国互联网巨头纷纷向外界澄清对"棱镜计划"并不知情,雅虎等公司还要求美国  相似文献   

8.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6):18-19
那些曾向苏联寻求庇护的美国人斯诺登成为了"又一位"获得俄当局庇护的美国公民。走上这条道路的美国人其实大有人在,他们心怀美好幻想,多数人却收获了悲惨的结局。本月初,美国"棱镜门"泄密者、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结束了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一个多月的流亡生活,获准进入俄罗斯临时避难。维基解密在官方推特上称,斯诺登获得难民身份,得到为期一年的庇护。  相似文献   

9.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3):25-27
美国前情报部门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仿佛打开了“网络时代的潘多拉之盒”。6月初以来不断酝酿发酵的“棱镜门”事件的受害者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像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而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计划”的内幕也越来越复杂,从而折射出美国大规模网络间渫活动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晓岸 《世界知识》2013,(13):28-29
藏匿香港上演“棱镜门”悬疑大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了美国情治机构长期监控包括中国在内多国公众网络活动的绝密项目,将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伪善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11.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3):16-18
"国家公敌"玩起"猫鼠游戏"从香港到莫斯科,美国监控项目"棱镜"的爆料人斯诺登再次消失在人海中。他现在身在何处?下一步将去往哪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美国前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向世界揭露了美国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时刻监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引发全球愤怒和恐慌.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在全球被放大成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可在更多的人心里却浓缩成了一个问号——信息泄露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让绝大多数人都感到震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84.8%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每人遇到2.4类信息安全事件,而绝大多数网民遭遇信息安全事件时都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3.
最近,"棱镜门"事件揭露了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公司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服务器,使后者能监控无数客户的邮件、即时通话及存取的数据;该事件还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今后,随着事件的逐步曝光,可能还会牵出更多的美国公司。  相似文献   

14.
唐岚 《世界知识》2013,(14):32-34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的面纱,更为个人和其他国家敲响了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5.
正校园作弊丑闻频出可以花钱伪造成绩进哈佛,博士论文也可以找人代写,美国高校也并非净土。最近哈佛爆出史上最大的作弊案。8月30日,哈佛大学本科教务主任杰·哈里斯向全体学生致信称,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正对一门春季课程进行调查,超过125名学生涉嫌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结组合作与共享答案。此次案件规模堪称"前所未闻"。作为世界最知名的大学,哈佛并不是第一次爆出作假丑闻,2011年11月,一位哈佛在校生因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云 《世界博览》2013,(14):87-87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的监控与窃听项目"棱镜"之后,全世界一片哗然。美国国内纷纷反对政府侵犯个人隐私,对此奥巴马解释这些监控没有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他的意思是这项目只是监控和侵入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传输系统。欧盟为此要美国作出解释。很多中国人更为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脸而扬眉吐气:因为此前几个月美国正大肆渲染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窃取各种信息。斯诺登一爆料,彻底曝光了美国的伪善。一时间美国再也没脸指责中国了,中国此前承受的压力顿时消弭于无形。这可谓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但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各种网络入侵行动时,只是很低调地说要和美国沟通,没有趁机对美国大加讨伐。而一些军人评论家却说,因为斯诺登的爆料,美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重装师。  相似文献   

17.
徐彤武 《世界知识》2013,(15):40-41
斯诺登事件使美国缔造并操控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秘密监控体系掀起了其"面纱"的一角。当人们对于"棱镜"等秘密监控计划的了解逐渐增加时,美国对外情报监视法院这个秘密司法机构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可以说,不了解这个号称全美国"保密最严法院"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8.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4):22-23
从"不会屈服美国"到"庇护是个错误"厄瓜多尔长期以来是拉美地区"反美"的代表,但在庇护斯诺登一事上,该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厄瓜多尔人吉诺·德斯卡尔西经营着鲜花出口生意,他手下有280名员工,花园每年种植约2200万株玫瑰。如今,吉诺"高度关注"的除了蚜虫、霉菌和运输费用,还有美国"棱镜门"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的命运。难以预料的结局让许多和吉诺一样的厄瓜多尔花农有些心烦:斯诺登向厄国申请政治避难,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做出了积极回应,结果引来鲜花主要进口国美国施压,厄瓜多尔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可能被终结。"这完全扰乱了我们生意,一起无关厄瓜多尔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最近,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国际媒体露了美国的“PRISM(棱镜)”项目, 揭开了美国对本国及他国信息监控的冰山一角, 也在全球掀起了关于隐私危机的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任何防护或者新的网络系统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是不可能的。6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2014中国未来网络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称:"国际间网络安全的攻防是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持久战,通过任何防护或者新的网络系统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是不可能的。"邬贺铨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网络信息"战"从未停息,一直存在,美国"棱镜门"事件只不过让普通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