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为培养出符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培养方法。从专业知识能力、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出发,采用熵权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数据下各单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看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展应用型实践、设计型实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融合工程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实行教育主体向学生转移,实现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培养大数据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依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选拔优秀素质人才的一种手段。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选取专业能力、基本素质、外语能力、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6个变量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变量,利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以沈阳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4届毕业生的实际数据,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素质评价排名,最后将因子得分排名结果与综合测评方法的排名结果进行了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达84%以上,证明其结果是科学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等商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多,难以具体量化评价,以及其特定的专业背景等特点,构建了此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AHP模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客观评价了高等商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支持力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内外几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认识,从高校的专业能力培养、个人素质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3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类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综合社会、企业在学生就业招聘过程中的用人选拔原则,构建了评价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企业决策者对信息技术类不同专业有主观偏好及对评价指标有客观需求的多属性决策目标规划模型。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预测问卷调查的数据,对不同专业的就业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将测评结果与真实就业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其隐含的内在原因,为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专业就业能力综合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理工科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比重不均,学生对专业及行业认可度不高,就业期望过高。校企合作是提升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构建高校、企业、大学生三者利益均衡的合作模式、构建培养"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构建"保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而达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它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国际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各测评指标的权重.以湖南理工学院《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化课程为例,对该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信息素质的内涵,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明确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并建立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为了使综合素质评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经验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值,给出了综合素质测评等级标准,从而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汽车服务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顺利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导致了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临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脱节的瓶颈。结合学科专业自身特征,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存问题的分析,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改两增三强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对于解决由于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践能力差所带来的瓶颈问题具有良好的可预期性。基于此模式,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机制,强化创新意识,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创造力的实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在对社会需求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知识、能力、执业要求、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形势下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严重,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有效的就业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困难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搜集有效就业信息的方法,论述了收集就业信息的基本原则及主要途径,探讨了如何应用就业信息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华荣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81-83,121
主要探讨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行为特征。首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建立行为决策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高校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行为是根据对创业的利益与风险和就业的利益与风险的比较,权衡利弊,并倾向于净利益较大者;其次建立创业直觉函数,描述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行为的多重灰色复合性质;最后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由个体到群体的组织创业行为,并从群体动力、群体沟通、群体领导三个方面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阶段组织的特殊性,旨在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为很好地贯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和谐社会理念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提供便利条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承担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面对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建设力度,面向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开展就业信息专题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给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方案.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系统架构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开发语言采用ASP.Net.系统功能涵盖现有教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经院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财经院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以及财经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就业信息服务中的优势,提出了财经院校图书馆进行就业信息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 Services构建分布式高校信息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校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Web服务(XML Web Services)技术构建分布式高校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素质应成为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应提高信息意识、信息应用水平及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教育快速发展,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需求,提出长远规划信息素质培养目标创新、拓展师资队伍、优化信息素质课程、加强信息软环境建设、利用就业信息平台和加强双语教学、双语信息资源建设等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