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β—环糊精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β-环糊精(β-CD)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制成薄层色谱手性键合固定相.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测定键合相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对键合反应的工艺条件和键合相的色谱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6对联萘酚类对映体在键合固定相薄层板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乙腈溶剂系统中得到完全的分离.对映体的Rf值为1.19~1.68.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甲基异柳磷.地虫硫磷、胺草磷.双苯三唑醇、氰戊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等6种手性农药在Chiralcel OD-H和ChiraIcel OJ-11手性柱上的对映体分离,通过优化分离条件,实现了几种手性农药对映体的拆分.在此基础上对比了2种纤维素手性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效果.探讨了相应的手性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3.
能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固定相-环糊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糊精类化合物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其结构与特性.简单讲述了目前对环糊精能进行手性分离的原因的几种解释.分析了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的环糊精固定相和一些新方法的使用,使得环糊精的手性分离范围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行研制的2,6 二 O 烷基 β 环糊精涂渍手性固定相,反相色谱模式研究联萘酚类对映异构体拆分.采用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涂渍SymmetryC8柱,甲醇 水(体积比60∶40)流动相,联萘酚对映体的容量因子分别为9.11和10.92,分离选择性为1.19,分离度为1.55.联萘酚 2′ 甲氧基和联萘酚 3,3′ 二甲酸对映体在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涂渍柱上也得到较好的拆分.出峰顺序均为S 构型在前,R 构型在后.β 环糊精疏水空腔对萘环的包络作用和环糊精端口羟基与萘羟基的氢键作用可能是手性拆分机理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小分子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丁酮、乙腈、乙二醇在Britton-Robison三酸缓冲液中,不仅改变了β-环糊精(CD)空腔的微环境,而且使β-CD/萘酚超分子包合物的离解常数发生改变.文章用荧光法研究了主客体分子间的诱导契合和几何互补等方面β-环糊精/萘酚对小分子的结合能力和分子选择性.结果表明:β-环糊精/萘酚作为一种光谱探针可用于指示分子键合能力和分子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双[-6-氧-(-3-间硝基苯磺酰基-丁二酸-1,4单酯)-4-]-β-环糊精键合全多孔硅胶基质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以正相和反相模式对药物扑尔敏进行手性分离.考察了流动相中配比、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相模式最佳条件下分离度Rs=1.37;反相模式最佳条件下分离度Rs=10.58,扑尔敏浓度为0.000~1.367mg/mL,前后峰峰高与浓度均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为0.9985.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为0.9998.通过精密度试验考察,以峰高为响应信号,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2.90%-3.77%;以峰面积为响应信号RSD(n=12)为1.05%-3.15%.加标浓度与样品浓度相当时,以峰高为响应信号,回收率94.69%~106.93%.研究表明,采取反相分离模式,易实现扑尔敏两异构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使用AutoDock软件计算手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COF5与手性对映体相互作用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差大小与对映体分离度大小相一致;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大小与对映体出峰时间顺序基本一致.采用Avogadro软件对AutoDock分子对接构象进行分析,并对手性识别机理进...  相似文献   

8.
9.
以酚酞为光谱探针,在25℃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β-CD)、2,3,6-三[氧-(2-羟基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MO-β-CD)与3种生物胆汁盐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3种甾类生物分子客体与3种环糊精主体之间的键合能力和选择性主要受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影响.几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主-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紫外光谱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对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1、羟乙基β-环糊精2和甲基β-环糊精3)时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各β-环糊精衍生物浓度对包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扁桃酸与各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三种主体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为:1>2>3,对于同一主体而言,R-扁桃酸比S-扁桃酸易于被包合,且Ks/KR的顺序与K值的次序有所差别:2>1>3。同时,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主体研究了客体扁桃酸的存在形态对包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适合包结中性扁桃酸分子,不宜包结扁桃酸离子。  相似文献   

11.
在40 mmol/L,PH值为2.5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分别以β-环糊精和HP-β-环糊精(取代度为5.5)及二者的混合物为手性添加剂对10种市售药物作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探讨了手性药物在环糊精中的嵌入型"包合络合作用",以及环糊精第二面上的羟基群在药物分离过程中的"边缘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ONIOM(B3LYP/6-31G*:PM3)方法模拟研究了修饰的β-环糊精(β-CD)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的包合过程。研究发现:(1)穿越和旋转两个模式的结合才能得到修饰的β-环糊精和TR最稳定的包合物;(2)偶极作用和电荷转移是β-环糊精与TR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3)氢键的形成有助于包合物的稳定;(4)在298.15 K和101 kPa的条件下,修饰β-环糊精与TR在气态的环境中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 (简称cpd. Ⅰ)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Ⅰ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14.
新型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对氟西汀对映体的拆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步法制备全苯异氰酸酯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同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对氟两汀对映体进行拆分,并探讨流动相组成及配比、离子强度、pH值、流速和柱温等影响分离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自制手性同定相上,外消旋氟丙汀得以拆分;最优的流动相为甲醇-一O.2%醋酸三乙胺缓冲液(体积比35 ∶ 65.pH 4.O),当流速为1.O mL/min和柱温为35℃时可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β 环糊精(β CD)和单 [2 氧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CD)水溶液中芘的I1/I3值的变化、芘与上述两种环糊精结合常数的大小,以及pH值对两种环糊精水溶液中芘的I1/I3影响的不同,研究了芘/β CD、芘/HPCD作用方式的差别.结果表明芘与β CD形成1∶2夹心式的包络物后,两个β CD分子大端口羟基间形成氢键,使芘与β CD形成的包络物更加稳定.而HPCD由于二位上取代基的位阻效应,与芘只能形成1∶1的包络物.  相似文献   

16.
对由芘衍生的手性单硼酸探针R-1和S-1进行了手性二胺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在L-酒石酸的诱导下,R-1在2种不同溶剂体系中对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均有显著的识别能力;S-1对手性二胺类化合物也显示出一定的手性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β-环糊精(β-CD)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浓浆,并利用无水乙醇对其除盐,常压下(101.3kPa)采用丙烯酰胺类高吸水树脂对浓浆进行循环脱水以取代原有减压除水设备,干燥后得到HP-β-CD固体,产率为65.23%。对HP-β-CD进行1H-NMR、FT-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与β-CD相比,常压脱水所得产物的氢化学位移发生了明显移动,出现了甲基氢的化学位移,且在FT-IR谱图上出现甲基反对称振动吸收峰,对比标准FT-IR谱图,可确认产物为HP-β-CD;由于羟烷基的引入,打开了β-CD原有的分子内氢键,分子结构从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增大了HP-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对合成的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进行了结构修饰,制备了L-亮氨酸衍生的手性锌卟啉(1a)和(1R,2R)-环己二胺衍生的手性锌卟啉(1b),并研究了其对α-羟基羧酸、氨基醇、二胺和二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主体1a和1b对手性二胺有很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在低浓度下,主体1a和1b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测定及包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用β-环糊精修饰金电极(Au/SAM-β-CD)定量测定抗坏血酸(AA)的新方法,研究了AA在金电极上与β-CD的表面包络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A在Au/SAM-β-CD上的电极过程是不可逆的表面控制过程,随着浓度、温度的增加,Au/SAM-β-CD上AA的阳极峰电流随之增加,由此求得了不同温度下AA与β-CD的表面包络常数,发现包络常数随温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用β-环糊精(β-CD)制成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槲皮素在 β-CD 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当以 pH =5 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为底液,扫描速率为 80 mV/s 时,槲皮素在 β-CD 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最大,当槲皮素浓度在 5. 0 ×10 7~ 1. 0 ×10 4mol. L 1范围内,槲皮素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 Ip(μA)=7. 809 + 2. 848 ×105c(mol. L 1),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 6. 3 ×10 8mol. L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