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加涛  宋波 《科技资讯》2010,(35):71-71,75
本文论述最小二乘法在数据曲线拟合中的应用原理,以一元四次回归对水闸垂直位移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位移—时间一元四次回归方程,并以本方法分析了某水闸边墩的垂直位实测数据,分析显示边墩沉降量稳定,弹性沉降占70%。分析结果为水闸的施工期、管理运用期的垂直位移稳定分析,提供了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万进桃 《科技资讯》2013,(27):38-39
水闸建成投入运营以后,由于基础及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在外力及闸体本身内部应力的作用下,水闸将会产生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等各方面的变形,因此需要对水闸进行周期性的变形监测,以判断其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观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正水闸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观测点的布设、施测方法、精度情况、以及对水闸变形监测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水闸垂直位移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闸垂直位移是水闸安全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传统水闸垂直位移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运算迭代量大的缺点,有效地提高学习速度,使得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利用Matlab的RBF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垂直位移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高的拟合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4.
对地基与基础沉降观测及地基与基础水平位移观测过程中,控制点的布设及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确定镇墩向位移和镇支墩垂直位移的允许变形值和观测粘度指标问题,提出从管道伸缩节结构对镇支墩沉降差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计算管道镇支墩允许位移值及观测精度指标的理论,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路坪矿740m水泵房断面收敛全过程观测和岩孔多点位移观测结果分析,发现加固后的破碎围岩位移存在着方向变异性、破坏周期性和速度变化的差异性,变形过程可分为急剧变形、调整变形和缓慢变形3个阶段.得出:岩体在调整变形阶段可能改变位移方向,岩石破坏呈现周期性,洞室边墙上部比边墙脚位移大;注浆加固后的岩层比未加固岩层的位移小,破坏周期短;洞室的收敛只是表层一定厚度的围岩位移的外在表现,收敛层外岩体向山体方向移动;加固破碎围岩的关键技术是按照工程所处应力场,充分考虑加固层周围地质构造影响,设计加固层的厚度和加固闭合拱.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小型大坝气温观测资料少、位移基点易受到干扰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 ,研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并应用于良浅大坝垂直位移观测资料分析 .从而揭示了大坝垂直位移的变化规律 ,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坑变形观测是工程管理工作的耳目,必须足够重视。文章基于位移观测实践,对深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的方法作了全面的阐述,给出了只用x值或者只用Y值来直观地计算观测点水平位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观测墩的设置,论述了引黄工程镇墩位移的测量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针对洪门大坝1985-1992年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观测资料进行反馈分析,得出了该坝位移预报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得出坝体安全监控指标,以保证其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其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采用前方交会法观测的拱坝水平位移,运用数学模型推导出位移观测点的误差椭圆,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岩移相似材料模型测点多而密集的特点,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模型测点位移观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测量速度快,观测精度高,并能实现瞬时测量,克服了传统观测方法的许多缺点,是模型位移观测的新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坝安全监测的多测点位移向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合多个测点的位移向量观测信息建立多测点位移向量统计模型,在探讨该模型的因变量构成、数据信息来源及自变量的获得方式后,确定了该类模型的完整构造及简化形式,采用了多因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这种模型既能反映位移大小、方向随水压、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又能描绘位移向量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适用范围很广,为全面分析大坝位移整体状态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陈治州 《科技信息》2014,(15):260+314
坝顶位移为重力坝重要的变形指标,影响坝顶位移的主要因子包括上游库水位、温度和时效。建立了包含上游水压、温度和时效因子的浆砌石重力坝坝顶位移观测资料分析的统计回归模型,并在某水电工程浆砌石重力坝坝顶位移监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应用。工程实例表明,建立的重力坝坝顶位移统计回归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坝顶位移测值的变幅趋于稳定,表明坝体变形已经接近于稳定状态,即坝体变形的不可恢复位移增量已很小,测值主要随温度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微位移测量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通常微位移测量方法的昂贵、不能连续自动观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反射器和微波相干比相的微位移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时,采用基本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不平行时,采用弯管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微位移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还给出了信道计算方法和传输测量结果的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可通过移动电话把测量结果传到指定电话号码的终端,并给出了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数座高层建筑在打桩施工期间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和变形观测成果处理.给出了适合於上海软土地基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变形观测成果按秩亏自由网进行平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施工中,为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按一定的方法要求对周围高层建筑物同时进行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布设高等级平面和高程监测网定期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和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使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准确,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晓 《甘肃科技》2010,26(11):109-110,185
结合某顶推施工连续梁的桥墩顶水平位移的观测与监控,分析了顶推施工过程中,墩顶水平位移过大、正负位移交替出现以及出现水平负位移较大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墩顶水平位移偏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建立稳定测站的情况,提出在移动点上通过观测角度变化,间接计算出该点水平位移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传递,确定了观测精度,提出了选择相应仪器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建立稳定测站的情况,提出在移动点上通过观测角度变化,间接计算出该点水平位移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传递,确定了观测精度,提出了选择相应仪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