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吧"和"呢"能否进入假设句这个角度考查"吧"和"呢"进入假设句的条件,由此对二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寻二者在语用上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得出了影响语气词呈现出用法上差异的原因在于语气词所具有的意义本身。种种用法能否成立全都取决于语气词的意义,并因此对教学以及词典编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睐”、“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3.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方言句首使用语气词情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首有语气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匿迹。只在少数方言中仍有留存。对闽南方言、遵义田坝仡佬语、平阳瓯语和鄂东南方言中的句首语气词及其主要用法作简要梳理,概述句首语气词句法特点、语气与语气词的匹配、语气变化与音变以及语用功能,概括各地区句首语气词使用的异同。以期对方言语气词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5.
实验分析了重音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情况下句末语气词时长和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句重音能够对句末语气词的时长和能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重音位于句首和句中时语气词时长短、能量小;重音位于句末时,语气词时长长、能量大。  相似文献   

6.
德语语气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和外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语言研究界的重视。目前,语气词的研究虽有了显著成果,但对语气词的范围和语法归属问题的论述不多.为使语气词研究能更直接地用于语法教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语气词的句法、语义及交际功能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个人见解.作者以语气词独特的句法功能为主要依据,将语气词独立地划为一个词类,并确定了廿六个语气词及其在四大句类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孙苹 《当代地方科技》2010,(16):168-168
有的语气词位于句末,有的语气词位于句中。位于句中的语气词数量不多,分布的位置比较灵活。《雷雨》中哪些语气词是可以在句中出现的呢,句中语气词有何作用,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余方言的语气词具有较为丰富的层级性,主要表现为客气的程度和感叹的性质。其中,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和祈使语气词具有客气程度的层级性,不同的语气词具有不同的客气程度。感叹语气词则由于所感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不同而具有层级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HSK汉语写作中出现的结果补语偏误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按照其性质将结果补语偏误分为四类,分别是:成分缺失、否定形式的偏误、替代偏误以及结果补语带宾语的偏误。本文以这四种类型的偏误为基本框架,对韩国留学生在刁得结果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中的单音节语气词 ,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不尽相同 ,而且好些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从举例中 ,可看出重庆方言中的单音节语气词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外国留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的偏误中,A类偏误跟B类偏误有显著性差别。中介语和实验都表明,总偏误率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降低,且各阶段偏误率差异显著,但A类偏误率没有随着总偏误率降低而降低;A类偏误率显著高于B类偏误率。AB两类偏误率的这种对比关系跟学习阶段、母语背景均不相关,尽管总偏误率各阶段差异显著。因此,在习得难度上,无论对哪个阶段哪种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A类扩展成分的习得要难于B类扩展成分的习得,教学的重点也就应该放在A类扩展成分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14.
宿松方言的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松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8个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在贵阳方言中是较普遍的现象,从结构上看,连用的语气词可以分为7组、11种排序,同组不能连用,顺序不可颠倒,但可以空缺;层次上几个连用的语气词不处在一个平面上,同句子实体的组合有先后之分。从功能上分析,连用的语气词脱离句子之后不能负载句子的语用信息;连用的语气词各自还保留着原来的语气,并没有完全融合,语义的重点还落在第一个语气词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含"满足"与"满意"的偏误语料的考察,对其进行筛选提炼,将偏误类型归类,总结偏误特点,在此基础上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安陆方言的特殊正反问“有不有”有五种变化格式,即“有不有N 语气词”,“有有N 语气词”,“有啊N 语气词”,“是不是有N 语气词”,“是是有N 语气词”。它与安陆方言一般单音节动词构成的正反问比较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不有”格式的形成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跟安陆方言的否定词有关,二是跟疑问语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HSK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HSK作文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偏误进行了穷尽检索与统计分析。就逆序词的等级来看,乙级词的偏误最多;就逆序词的结构来看,联合结构的偏误最多;就国籍来看,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偏误更多,他们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出现大量混淆逆序词词性和词义的偏误。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留学生对惯用语既感兴趣,但又因为难于理解而倍感棘手.文章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针对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提出了惯用语教学的四项对策,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发现,留学生"是……的"句型的习得性偏误率高达41%,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汉语句型,不同语言水平、不同国籍习得者的偏误率也有所不同。该句型的8种构式中,"主语+‘是’+状语+动词+(宾语)+‘的’"构式出现的偏误率最高。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偏误、错序偏误、误代偏误和误加偏误,其中,遗漏偏误的偏误率最高。偏误原因主要来源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教材教学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