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步伐,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大农村各级政府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力度,依靠法律手段加快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步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家长要提高对举办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贯彻《义务教育法》,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为乡村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职业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及办学模式,增加农民进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机会;乡村职业学校的开办,有助于促进农民个人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农村职业学校及各种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培养农民新的国际化工业理念,加快我国传统农村向国际化产业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伟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前要解决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不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的调整问题,不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就很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这是河南发展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首先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就我省目前的状况而言,农村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及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教育推进农民工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 《甘肃科技》2005,21(8):12-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转化,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矛盾焦点。本文从改进职业教育现有格局,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达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和农民增收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上要有通盘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状况。认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国民经济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增收的动因大多是一些外生的、难以长期维持的因素,农民可持续增收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可从农产品的商品化、资产的资本化、农民的组织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入手,全面开发农民的各种收入来源,培育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为此,应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和完善农民组织,实现自我保护,促使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8.
曾蕾 《科技信息》2009,(28):I0078-I0079,I008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联系一体的,从而很容易提出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来实现农民富裕。农村问题的实质在于人均资源不足。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这种转移包括内部转移和外部转移。解决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来实现农村繁荣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祁昌贤 《甘肃科技》2009,25(24):1-5
随着全国各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空间和机会增大,农村劳务产业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劳务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些地方劳务收入在农民年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甘肃农村贫困面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力研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流动问题,为劳务经济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省劳务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对甘肃农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深远,因此,研究劳务经济就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双向拉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环境改善等因素。但是,支农投资不可能增长太快,靠政策性因素的投资也会使得农民增收缺乏稳定的基础;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形下,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会趋缓;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提高不会太快。这样,要保障山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就必须加快山西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主要是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通过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就业迁移等形式来完成。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城乡人力资本收益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选取城市和农村样本,通过M incer及相关模型分析,研究教育、工龄及健康因素对人力资本收益的影响。由于地区差异,城乡人力资本收益在不同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劳动力在教育、工龄及健康方面的收益率都大于农村劳动力,但在性别方面有不一致的情况。城乡劳动力在工龄收益率方面差距不大,在教育与健康方面的收益率有较大差距。城市男性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健康收益率小于女性,工龄收益率大于女性;农村男性劳动力在教育、工龄及健康方面人力资本收益率都大于女性。转变城乡人力资本收益的根本途径不是劳动力转移,而是增加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首先要转变人力资本投资观念,其次要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资,消除性别歧视,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Mincer模型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农民收入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民收入对教育年限的弹性值。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之间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超过义务制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出现递减,要改变义务制教育后教育收益率递减的趋势,增加农村教育收益率,必须增加对农民的非学历教育,加强农民的各种培训。  相似文献   

14.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围绕宿豫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领导重视、抓青年学生培训及在乡农民培训3个方面探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冯继选 《创新科技》2004,(12):24-25
<正> 新一届中央政府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农"之春已来临。但从春归到秋收依然路漫漫。我国农业劳动力约为5.1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几乎是所有国家最高的,而人均劳动力耕地仅有0.3公顷,农村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接近于0,资源配置极不合理。沉重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民增收的枷锁,不转移农民就没有出路,剩余劳动力自由迁移成为农民增收的路径依赖。剩余劳动力自由迁移障碍因素很多,既有国  相似文献   

17.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解决"三农"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日前职业教育发展仍在诸多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构。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始终是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是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和富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困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众多小城镇的迅速崛起,大批农民进厂、进城,掀开了大面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新篇章,在苏州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从希望逐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