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润年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83-94,105
文章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的寺院教育,同时也对藏传佛教上述教派的寺院教育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2013,(2):61-66,71
甘丹颇章政权作为政教合一体制的某种典型形态,有关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与规范在其整个制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世达赖喇嘛等在继承格鲁派寺院原有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和完善了格鲁派寺院内部的组织形式、执事僧人的任免升迁制度、寺产管理方式、学经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寺内纪律仪节等,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宗教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方式与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首先从蒙古统治集团开始,以吸纳蒙古民众和输出藏区高僧等途径为主,并在当时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通过自上而下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格鲁派成为蒙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相似文献   

5.
公元8世纪开始,藏传佛教创造性地继承了印度佛教寺院的僧伽组织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实体与组织形态,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在自律(内部制度)与他律(外部制度)上,超越了同时代其它所有组织之功效。文章运用管理学、制度学、比较宗教学、宗教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印度佛教寺院组织制度西藏化路径、整合与自身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拉卜楞寺建于公元1709年,近三个世纪以来,在历辈嘉木样大师和诸多高僧活佛的苦心经营下,该寺对包括华锐藏区在内的安多地区乃至西北藏、蒙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过颇为深刻的影响,为整个安多地区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除西藏之外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和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文化教育园地、佛教文化艺术中心,高僧学者层出不穷,遍及藏、蒙广大地区。世居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华锐藏  相似文献   

7.
晚霞破空而来,挥一身厚重与绚丽给塔尔寺,使这座名刹在雪山之下更显庄严与神秘。在这种凝重的气氛下,我走近了它,如同跨过长长的时空。湟中县鲁沙尔镇属青海省,是青藏高原上一座人口不满5000人的边远小镇。但每年却吸引着90余万人来此朝圣、旅游,这是由于小镇上有座蜚声中外的古刹——塔尔寺。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四大寺院之一,是为了纪念我国藏传佛教杰出的领袖宗喀巴,于明朝嘉靖年间在其诞生地所建的一座寺庙。整座寺院建筑壮丽,镀金瓦殿,光彩夺目。几百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创立的背景、制度、影响和意义。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相关者进行阐述和分析评价。结论安多藏区寺院中以时轮学院为中心的天文历算教育在整个藏族科技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 “钦木”作为寺院宗教法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诵经、放生及晒佛诸项共同组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五彩纷呈的宗教文化。本文仅就拉卜楞寺钦木作一粗浅探讨。一、“钦木”的历史渊源钦木,意为“跳”,与之意义相近的是“卓”(意为舞蹈)。但钦木指与宗教内容有关的面具舞。具体指舞者戴上具有象征寓意的面具,表达宗教奥义的,集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寺  相似文献   

10.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藏传佛教的形成、发展以及对西藏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形式、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藏传佛教组织制度从传统的同质性同亲构成的结构向异质性同亲构成的结构转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15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卫拉特蒙古贵族的扶持下,成为蒙藏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派。文章主要论证格鲁派在准噶尔汗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探讨它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和中国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格鲁派高僧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不仅是西藏三大拉萨寺院三大寺之一的创建者,而且也是格鲁派喇嘛到汉地和蒙古等地方传播格鲁派教法以及沟通藏汉、蒙藏等民族关系的先驱者,二次往来于内地,加强了藏地与明中央政府的联系。在他圆寂后所修建的弘化寺不仅是中央政府与当地各民族沟通的重要纽带,而且也在青海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命题下,对西藏文化和谐建构理论中藏传佛教寺院仪式“羌姆”应该如何发展,从运作机制的内在拓展、现代化因素的注入、转变寺院传统主体地位的影响、实现区域文化的互动、加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模式构想。并陈述了新的发展模式对于西藏宗教现代化转型的时代意义:消解文化整合的内部消耗、确立文化转型共同的向度诉求和促使和谐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以昌都地区丰富的佛教建筑及文化为依托,构建一个藏传佛教建筑地域文化体系,通过对其佛教的建筑发展史、选址要素、空间形态布局、建筑色彩运用等方面比较性研究,并以昌都噶玛寺、孜珠寺为例,归纳出藏传佛教寺院布局受地理因素和多元文化因素等方面影响,为昌都现代藏传寺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葱  程静微 《甘肃科技》2005,21(11):171-178
安多藏区包括今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四川西北部及青海大部分地区,地处中原与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又称“前藏”,具有多民族共处,文化多元共生的特点。为强化对安多的控制,明初除建“西蕃诸卫”、“土流参设”、茶马互市外,尊崇藏传佛教成为重要国策。为此,皇帝曾在该地区敕建大批藏传佛教寺院,尤其是从兰州经永登、乐都至西宁一线更是寺院林立,现为全国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乐都瞿昙寺及永登妙因寺、显教寺、大佛寺等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14、15世纪藏传佛教寺院形制和甘青地区古建筑做法的的重要例证。例如瞿昙寺瞿昙殿(1392年)妙因寺万岁殿(1427年)、显教寺大殿(1482年),均以下檐副阶周匝成暗廊,作为右旋礼拜道,形制与西藏日喀则夏鲁寺门楼上所建重檐歇山周绕礼拜道的布敦堂类似,共同反映了元末明初藏传佛教的宗教仪轨。本文以大规模测绘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证,初步揭示了安多藏区明初汉式藏传佛教建筑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国内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藏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其历史、现状等的研究备受学界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积极利用文献考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该领域进行了相应地探讨和研究。时至今日,已有了一批研究成果,同时从历年发表的文章数据统计来看,该领域的学术关注和研究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文章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试图寻找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寺院经济的经营形式包括农业及手工业、商业、旅游业以及通过各种宗教活动获得收入。寺院经济存在经济法人的经济运行模式与寺院“民办非企业”法律定性的矛盾、寺院经济过于独立导致佛教商业化、政府部门对佛教寺院的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针对寺院经济问题,其研究对策如下:使寺院经济运作模式符合非营利性的职能与性质;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强寺院与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沟通;完善寺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自公元17世纪中叶起,格鲁派在和硕特蒙古及清政府的支持下,其位于卫藏东部,安多以南的教法区逐渐发展成熟并定型。公元18-19世纪起,格鲁派不仅对该教法区的传播范围和名称进行了界定,而且也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该教法区的传播范围和名称则成为近代"康区"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塘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个重要寺院,它与川、滇、藏之间都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章把理塘寺的早期历史分三个阶段加以探讨,即三世达赖时期理塘寺的创建;五世达赖与和硕特部蒙古统治时期理塘寺的兴衰;清初七世达赖时期理塘寺与七世达赖的关系及该寺的振兴等历史。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及其特点说明,理塘寺政治、经济和化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在它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诸因素多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以来汉藏化在此交融,使理塘乃至于康巴地区历史和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