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原生气孔分布序列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成因.结果表明:原生气孔主要发育在溢流相安山岩和玄武岩层中上部,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形成明显的气孔分布序列.原生气孔密度(y)与深度(x)的定量关系为y=-78.98x+372935,斜率绝对值反映熔岩旋回纵向上原生气孔密度的变化速率.进一步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石西4井安山岩段顶面(4708 m)理论原生气孔密度为1097个/m,气孔发育的底界深度为4721.9 m.该定量关系仅适用于一个火山熔岩旋回内部.鉴于该火山岩原生气孔分布受控于岩性岩相和火山喷发环境,进一步提出3种原生气孔分布序列理论模型,给出分析原生气孔分布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含灰泥岩段与CI储集段、中泥岩段与CⅡ储集段、下泥岩段与CⅢ储集段3套储盖组合。塔中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油气成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化、储层、钻探、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油气藏的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成岩后生烃型强超压盆地,超压顶面本身既是一个岩性、物性封堵面,也是油气运移的平衡面;烃源岩的生烃热演化、输导格架的空间构成、超压能量场的演化、超压顶封层的性质以及超压顶面附近有利圈闭的类型和分布,共同控...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及其生排烃历史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油气藏主要以昌吉凹陷二叠系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油气2期充注混源而成,油气分别以早期净浮力、晚期强超压为驱动机制,以不整合/区域性砂体、构造断裂为优势运移通道构成2源2期充注、阶梯式输导、地层/岩性型聚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了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特征,指出孔一段油藏以次生油藏为主,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的形成条件。对于预测有利含油气地区、寻找富集区块、开拓黄骅坳陷南区及类同地区找油领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白家海凸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在该区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多个油藏。通过对侏罗系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进行了总结;综合本区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过程,运用盆地模拟等手段,建立了侏罗系"两期充注、晚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认为构造脊线上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斜坡区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 /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 ,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 .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充注、喜山期受到调整改造而形成的残余原生油藏 ,三叠—侏罗系油藏主要为奥陶系古油藏在晚喜山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造成古油藏普遍发生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是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期高—过成熟气强烈的气侵作用 .因此 ,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轮南古隆起的斜坡部位 (包括轮南西斜坡和南斜坡 )为重点 ,它们是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发育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研究表明,二叠泵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孔隙度和涌透率明显增大,因而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玛北油田百口泉、乌尔采组油藏油物性差划与油气运移通道有关,百口泉组油得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聚集的油气性质以富含轻质组分和低密度为特征。不整合圈闭发育的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敢富集是在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0.
川口油田西南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4+5储盖组合邻近主要烃源岩层(长7),且在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储油砂体两侧及上部为漫滩沼泽及分流间湾沉积的泥岩、致密粉砂岩,构成上倾岩性遮挡,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油层主要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北东向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主要受沉积相带、优质储盖组合和运移输导条件3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东部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沾化凹陷的油气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方法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基本研究思路,探讨成藏动力学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关系。结果 沾化凹陷东部主要存在以披覆背斜构造带、断裂构造带、洼陷缓坡断阶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和洼陷带复式油气聚集带4种类型;建立了侧向运聚、它源断层垂向入山、跨断层、阶梯状移聚、多洼多源复式等5种油气成藏模式。结论 指出沾化凹陷东部的有利勘探方向,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里木油田吐孜地区裂缝性储层的特点 ,采用复配的屏蔽暂堵技术对重点勘探井吐孜 3井的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与该井地层构造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岩心进行了暂堵评价实验 ,并对暂堵方案进行了优选。室内实验及对现场井浆的分析结果表明 ,钻井液配方中加入复配的暂堵剂后 ,其性能无明显变化。但采用优选的复配暂堵技术后 ,裂缝性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显著提高 ,说明这种暂堵技术能较好地保护裂缝性油气藏的储层。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尕斯库勒E31油藏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方法,选取平均砂岩厚度、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渗透率、变异系数、孔隙度、油砂体钻遇率6个评价参数,对尕斯库勒E31油藏储层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将该油藏储层划分为3个大类、9个亚类,尕斯库勒E31油藏储层主要为二类油藏储层.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无遗嘱继承制度高度重视配偶的无遗嘱继承权。在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赋予事实配偶以继承权;配偶无固定的继承顺序;区分配偶继承人应继份与血亲继承人应继份;赋予配偶遗产先取权;遗产分割时确保生产配偶生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确定了敖南油田储层的水敏系数在0.20—0.50之间,具有中-强水敏性;岩心实验表明:注入水对敖南油田低渗透岩心产生持续的伤害,伤害率小于20%。注入水中悬浮颗粒粒径对地层渗透率产生影响。当粒径小于2.0μm时,渗透率下降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81油藏规模开发和产建区块西进,储层物性变差,单井试排、试采产量下降明显,为提高单井产量,以提高储层改造体积及改善裂缝导流能力为目标的储层改造势在必行。针对长81油藏储层发育特征,参照华庆油田长6油藏储层工艺改造成果和经验,采用斜井多段压裂、定向射孔和混合水体积压裂等新工艺对储层进行改造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斜井多段压裂技术单井增产13.69%;实施定向射孔技术单井增产19.09%;实施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单井增产效果最显著,可达242%。已开展的现场试验结果,证明针对储层发育特征实施的储层新工艺改造技术,对提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 ,陆梁油田的油气可能来源于盆 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进一步对两者油气可能运移路径的构造形态和运移通道条件进行了分析 ,认为盆 1井西凹陷的油气运移路径为一继承性的斜坡 ,深部的逆断裂和不整合面、中部的正断层及浅部的大套砂砾岩体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 ,其油气运移条件较玛湖凹陷有利。在此基础上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w (甾烷C2 9ααα2 0S) /w (2 0S +2 0R)和w(C2 9ββ) /w(ββ+αα)、烷烃碳同位素δ13 C和原油碳同位素δ13 C、原油物性等指标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发生的运移效应并结合流体势进行分析认为 ,陆梁地区主要的油气运移方向为西南东北向。证实了盆 1井西凹陷是该区主要的生油凹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种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理论,从层次结构和物种多种性指数方面着手,测度和分析了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稳定程度的增加,灌木层、乔木层个体数比例增大,而草本层比例则呈下降趋势;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波动水平较小;不稳定的发展中群落,各层次的H和J波动水平较大,灌木层和草本层建立初期H和J较高,以后下降;而乔木层建立初期H和J较低,以后上升,最后各层次的H与J均趋向一致.测定方法上,认为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层次结构图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分析糖类油田化学品中多糖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进行测量,探讨波长、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溶液稀释倍数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线性区域并评价此方法的稳定性、精确度与重现性,并与蒽酮比色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杂多糖苷KD-03溶液质量浓度在20~200mg/L之间、显色时间30min、波长为485nm时,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好,精确度与重现性实验RSD值分别为0.76%和2.42%.对比蒽酮比色法,苯酚-硫酸比色法精确度与重现性分别提高了1.19%和3.04%.为油气田定量分析糖类材料中多糖含量找到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侏罗系低阻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对延9油藏地层水矿化度分析、油水层束缚水饱和度计算、重点井矿片导电矿物研究等,分析了演武油田低阻油藏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区侏罗系低阻油藏主要受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岩石较强的亲水性等多重因素控制。结合开发实践,总结了适应本地区低阻油藏识别的电阻率曲线特征、侵入因子与声波时差关系图、视电阻率与自然电位关系图等多种低阻油藏识别方法,应用多种识别方法筛选出潜力建产目标区。在开发过程中,地质规律分析与多种油水层识别方法综合应用,相互验证,才能提高油藏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