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发掘土地潜力,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多种、高产、多收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是农业大上快上的重要途径。我省稻田大面积发展的一年三熟制,主要是麦、稻、稻和稻、稻、稻,此外,还有较大面积的薯、稻、稻,豆(黄豆、蚕豆、碗豆)稻、稻、麦、花生、稻等。这些一年三熟制中,如果禾本科谷类作物比例大,消耗地力较多。据粗略估计,假定三季连作稻,年亩产稻谷2000斤(谷秆比以1:1计,则稻秆亦有2000斤),一般要吸收N40斤,P_2O_520斤,K_2O50斤。如在中上肥田,稻株吸收的养分,约有50%来自土壤,50%靠肥料供应。土壤中N、P较缺,通过施用土杂肥或其他农家肥P、K容易得到满足,主要矛盾是N肥不足。而豆科作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对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作用,特别是解决N肥问题是一条重要门路。花生是豆科作物,也是我省主要的油料作物,麦—花(生)—稻耕作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近年各地试行  相似文献   

2.
我场历年来都是采用小畦单行种植秋甘薯,没有套种其他作物。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在早稻(珍龙13号,亩产747斤)收获后,种植秋甘薯时,进行套种秋花生试验,于7月12日种,11月30日收,种植面积4.3亩,共收秋甘薯(折原粮)2710斤,平均亩产630斤;收套种花生480斤,平均亩产110斤。实践证明,粮油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培养地力,增加肥效,构成水旱  相似文献   

3.
<正>在龙游县塔石镇钱家村,同一块土地,第一季种水稻、第二季种大豆、第三季种油菜,一年三熟,粮油兼丰,增收又养地。建在这里的是“稻-豆-油”生态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基地,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联合植微所、环土所、食品所、装备所等相关研究所承担实施,占地面积200亩,主要开展“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周年三熟生态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亿坤 《广东科技》1994,(12):23-24
同田双季制种(就是在同一块田,一年中完成春制和秋制两季制种)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制种产量高,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其高产技术要点如下。一、同田组合方式春季制种组合宜选用全生育期较短的组合,秋季制种选用较耐低温的中熟组合。如春季制种用威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但由于花生不象水稻那样,可以通过排水晒田去控制生长,往往因高温多雨而引起徒长,严重时影响植株倒伏,茎叶腐烂,导致减产。因而产量极不稳定。根据广东师院介绍:喷施生长延缓剂“必9”可控制花生地上部分生长,即使在肥足雨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徒长,从而增加产量。为了近一步发展花生生产,提高花生产量。我们与广东师院协作,于今年春、秋植花生进行多点喷施“必9”试验,喷施面积共一百一十亩。从初步的试验结果看:在施足肥料的基础上,下针期喷施适量浓度的“必9”,对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增加荚果数和饱果数,提高产量,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耕作制的改革,我省再一次兴起试种再生稻。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就记载有种植再生稻的事实,“南方有盖下白,正月种,五月获;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西晋郭义恭广志》)以后年代续有种植再生稻的记载。杨开渠等于三十年代在成都等地对再生稻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最近佛山地区农科所试验证实再生稻亩产可达600至700斤以上。这些记载和研究成果对今天耕作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意义再生稻是水稻收获后茎秆地下节休眠芽(潜伏芽)长出分蘖再生及抽穗。因此不需播种育秧、整地、插秧,可节省大量种子、土地、劳力和肥料。再生稻的生育周期短,一般在头季(造)稻割后80—85天便可收获。如头造稻在七月中旬成熟收割,10月中旬以前便可收割再生稻,这对于提早种植小麦,防避小  相似文献   

7.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根据考古发现,约在六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了农业生产,特别是两千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用精耕细作和轮作复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制度。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大体由原始的撩荒(抛荒)耕作制发展到连种耕作制,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两年三熟或一年几熟的轮作复种制。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省广大贫下中农,以阶级斗争为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全面落实“八字宪法”,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入手,广泛开展以带状种植为主要内容的耕作改制活动。许多地区已出现了带状种植夺高产的典型,创造了一些增产经验,为我省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西瓜、花生是喜温作物,在西瓜地套种花生,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又可通过套种花生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所以西瓜地套种花生省工时、省成本、效益大,有推广意义.1.选地.西瓜、花生作物在有机质丰富,上层深厚,排灌条件好,盐碱轻的砂质壤土上栽培最好.前作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可达到28.23%。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稻棉混栽地区三熟制面积逐年扩大,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绿肥田面积也随之减少,加之稻棉轮作田绿肥实际播种面积少,产量较低,因此,稻棉混栽地区的肥料往往不足。为了解决缺肥的矛盾,南王大队干部、社员为了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稻棉轮作田的黄花草子条播(单条垅)改为复播的试验。三年来的试验表明:土地实际利用面积比条播增加两倍左右,绿肥亩产可达6000~7000斤,产量能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嵊县农科所对“春大豆—汕优6号制种”耕作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田制种比麦田制种省肥,而且能提高制种产量。春大豆品种为“菲斯克”,4月2日播种,7月6日成熟,亩产290斤。“珍汕97”  相似文献   

14.
我省办农机化的历史比较长,多年来在土坡耕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近十向年来推行了“三三”耕作制,把土壤耕作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但由于这种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很不平衡,一些地方仍以平潮做为耕作基础。本文试图根据我省的自然特点和生产条件并总结多年工作实践,确定松、翻、耙、旅为内容的“三三”耕作制,即以深松为基础、松翻结合、松耙结合、松旋结合的上壤耕作制,实现具有我市特点的土壤耕作法。一、从目前我省土壤耕作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建立“三三”耕作制的必要性土壤耕作应结合自然条件进行。在…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麦套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历来有种植花生的传统,是全国花生的主产地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淮北地区的农民在逐步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正稳步增加花生的种植面积。然而由于种植习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种植的花生多为春花生,产量虽高,但土地利用率却低,单位面积效益不高,也有部分农户种植麦茬花生,产量偏低还往往受早霜冻的影响。因此,如能早播,延长夏播花生的生育期,则可提高产量。以往的麦套花生,花生播种时间偏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二年广东省农林技术会议指出:遵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今后几年,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粮食产量,要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实现粮食千斤省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在选育推广“科字六号”(以下简称“科六”)等水稻良种,实行一年三熟耕作制,扩大冬种作物方面来一个较大的突破。“科六”(原名IR—8)于1967年自菲律宾引进我省,次年试种,1971年在全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滴灌技术可节支增收 ,节水省肥 ,增加产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节省劳动力 ,减少机耕作业层次 ,避免地下水位上升 ,遏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 ,促使农业生产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开发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项目。由于两系法杂交稻较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广东省一直非常重视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开发,把两系稻的开发利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七○三”饲料发酵粉,是一种糖化发酵力强,用曲量少,效果稳定的饲料发酵剂,已成为我省目前饲料发酵的主要曲种,对提高饲料适口性、广开饲源、改革熟喂习惯、降低成本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制曲需粮,产量不大等问题。我厂遵照毛主席关于“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的教导,综合利用蚕豆渣,进行了工业化液体发酵“七○三”饲料发酵粉的节粮试验,在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两年多来的反复实践和生产应用的结果,液体发酵制成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省发展麦后夏直播花生生产解决粮油生产与粮食用地矛盾的问题,将花生种植实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保证食用粮油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山东省花生的种植情况入手,简述花生的种植方式和花生产量,将麦后夏直播花生主要的分布区域和种植生产状况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发展麦后夏直播花生生产发展潜力,并将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解决,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效得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