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有关我国优秀运动员人才流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人才流动特征主要有:优秀运动员人才流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流动的周期逐渐缩短,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由优势项目流向非优势项目流动,流动过程体现出计划和市场的双重调节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省际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和人口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其流入地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省际流动的主要流入地,而西藏、新疆等民族省区也吸引了一部分少数民...  相似文献   

4.
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效率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对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在纳入环境规制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用MGWR模型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模拟估值.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源对发达地区的创新推动力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显现出物质资本过度深化带来的创新边际弹性逐步递减态势,欠发达地区仍处于该弹性的递增阶段; 环境规制对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高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在发达地区2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欠发达地区2者为负向关联; 知识技术存量是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本投入,而研发经费投入的推动力较微弱,本地经济发展程度对技术创新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血缘关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直接相关.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而珠三角也存在着欠发达地区.粤西地区与珠三角欠发达地区都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血缘关系,并且经济血缘关系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粤西地区与珠三角欠发达地区的对比中发现,尽管它们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经济血缘关系的不同影响,使得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主要是粤西地区因为距离发达地区更远而对经济发展更为不利.粤西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当地企业应该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利于粤西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以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不同经济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具有区域异质性。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敏感性最强,受到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影响更深远。相对于股票融资而言,债券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发展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规模变化和水资源使用效率变化的角度建立模型分析山东省各地级城市对全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各市经济规模份额较小,效率份额相对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山东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贡献程度不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贡献程度高。为了有效促进全省水资源使用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注重结构节水、技术节水和工程节水的综合运用,并且要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的制造业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等问题的研究,证实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以及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是衡量地区乃至国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长阶段的转变,资本市场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以中部省份山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山西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山西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做出研究和判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之也产生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鸿沟”日益拉大的现象,如长此以往,势必将阻碍我国政务信息化综合效益的提高,有违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加剧地区间本已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如何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电子政务之路,使电子政务成为弭合而不是  相似文献   

11.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技势力较弱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分析研究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势力并与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淄博市四个发达地区和德州市、临沂市、聊城地区、菏泽地区四个欠发达地区为对象,对两者的主要科  相似文献   

12.
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效率与最终效果,从宏观角度观察资本的流向及配比与经济结构有着紧密关联,主动性资本流动(投资)可以强有力甚至从根本上决定一国的经济结构,而且还能极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被动性资本流动(消费)则可以减缓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注意规避的经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增长模型以及重视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应注意规避几个经济陷阱。从西部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看,土地和劳动力过剩,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特别缺乏。并指出可从内部得以积累,采取有力措施吸引要素从东部流向西部。也应当引起西部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决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式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互为利弊的关联.并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式下,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加快对跨国公司理性的招商引资,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跨区域贸易,耕地和设施农用地以虚拟资源的形式在省际间流动,然而现有知识对设施农用地和耕地的远程利用格局及二者的利用差异知之甚少。在具备外部性的农地资源治理中,亟需考虑资源利用的远程耦合效应与资源组合利用的交叠效应。该文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将耕地和设施农用地并置分析,以追踪区域消费和区域间贸易引致的虚拟耕地和虚拟设施农用地利用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省份耕地和设施农用地面积和实际消费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际消耗农地量远大于区域农地资源量,而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农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存在相反的利用情形;虚拟土地流动模式方面,主要流动路径为从欠发达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为虚拟耕地主要流出地,山东、内蒙古和河北为虚拟设施农用地主要流出地,相较于虚拟耕地,虚拟设施农用地的流动更依赖地理距离;尽管存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比较劣势,发达地区的农地利用质量仍然高于耕地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该文的发现为农地资源的跨区域治理提供了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6.
何娜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85-88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和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发达地区探索区域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着重县域经济的发展。其实两者可以找到一个连接点,那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东部发达地区在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其边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地区,其原因,一是因为东部企业跨区投资的动力不足,二是因为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西部地区应依据自身区域特点,制订相关政策,积极吸引资本西进,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以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为契机推动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了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之也产生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鸿沟”日益拉大的现象,如长此以往,势必将阻碍我国政务信息化综合效应的提高,有违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加剧地区间本已存在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人才使用和人才资源也日趋国际化,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科技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对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般情况下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利,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利。因此,分析研究宁夏科技人才的存量、分布结构、变化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明确不平衡性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从中国省际及东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5个区域视角,通过人均GDP的泰尔指数测度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总体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解,实证分析了资本、人力、制度及技术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的"N"字型变化趋势,其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下降,西北部地区上升,中部和西南地区变化不明显;资本、人力、制度要素对不平衡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要素对省际及东北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产生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