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每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是不同的。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国家的关系为维度,着重分析了俄罗斯民族对待自然、集体、权力的态度及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系统阐明了这些价值观念的形成原因。探究俄罗斯文化价值观对了解俄罗斯民族特性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它产生于古老的农业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特质.推原思维对中国古典文论影响深远,造就了中国古典文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小军 《科技资讯》2009,(8):251-251
以“红色”为切入点,比较和分析“红色”在中英语言文化中的异同,深入探讨其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减少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产生的误解和摩擦,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化精神是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出发,可以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多重解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文化传统,即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或一种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体现为民族精神,进一步具体为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的经济学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民族精神放在经济学视野下进行考量,同样具有经济特质:民族精神是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成为文化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民族精神在民族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共同行动中,起着有效调节、社会公正和文化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6.
禁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敏感的问题。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与英语国家人民交往的日益密切,由对彼此禁忌不了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英语文化和维吾尔文化中的禁忌的对比研究,可以为交际双方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彼此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对二人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和唱腔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张家口二人台为切入点,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这个地方曲艺,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另一方民族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想当然地按照自己母语文化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去理解,这是产生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称之为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从表层文化负迁移和深层文化负迁移两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克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提出相关建议,以便给我们提供跨文化交际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傣族妇女的服饰文化与变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了傣族妇女服饰的深刻内涵以及在当今社会的变迁发展,以期更全面的了解傣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0.
辛艳娟 《科技信息》2011,(23):355-355,274
建筑创作的根本在于理解每个主体(人)和主体群(人们)、每一设计因素对人的生活产生的效果及影响,这构成建筑的文化特质,即基于文化特性的建筑创作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追求人类自身与心灵、自我与他者、世俗生存与信仰的和谐,这也是生态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采风,了解傈僳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种类,展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神奇特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融合,世界文化领域内部也进行着交流与整合。篮球运动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随着其国际性的不断加强亦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理念的融合与发展。中西方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兆瑞 《科技信息》2011,(4):138-138,137
文化身份是某一群体的身份或一个文化群体中的成员的群体身份,是某一群体的归属感。当来自不同文化群体,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在一起要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时,跨文化交际就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重要和关键的是要注意构成交际者独特身份的背景、经历和观念是具有极度的文化差异性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懂得构成不同文化身份的组成以及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彼此接触、看待和交际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信仰观念多有相似相通,因此,在作为民俗事象的禁忌方面亦多有相肖。然而中日两国文化毕竟不同,色彩的文化含义不甚相同即为两种文化差异性的表现之一。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对禁忌文化的了解来加深彼此的理解,从而避免交往中由于文化禁忌而带来的冲突和不快。本文从古代和现代角度对中日服饰色彩禁忌进行梳理,总结了色彩禁忌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场合等原因。  相似文献   

15.
“象形取意”思维方式的诠释既是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追本溯源,也是对其内在特质的哲学性反思。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武术“象形取意”思维方式的文化内涵与运行逻辑。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中“象形取意”既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也是“知行合一”的直觉性“体认”过程。其运行逻辑是以“观物取象”为逻辑原点,以“立象尽意”为汇通纽带,以“得意忘象”为终极诉求的前后相续、彼此衔接的完整过程。中国武术内蕴的“象形取意”思维方式对动作命名、拳种形成、技法革新、风格演变、文化创造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考察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架构类型,并分析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相关报道主要运用了人体、颜色、建筑等12种隐喻架构类型,其激活的“奉献、奋斗、献身、团结、传承”等深层架构,是媒体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尝试。报道中隐喻架构的使用可帮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旨在为媒体与受众展开有效话语互动,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话语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学赏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涵,接触文化深层,领略语言之美,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与深入。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因为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然而,中日两国民众间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阻隔了中日两国民众的互信。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两国民众历史认识差异的潜在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心理定势反映着文化,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了彼此思维方式的不同。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应从文化与哲学基础着手,使双方文化各显其更为光彩、独特的一面,以达到彼此间了解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地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其价值观基础是区域实践的重要指向,而"本地性"、"独特性"则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特质,这一特质如何转化为地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产业,从而形成引擎效应,这正是文化的功能所在。重拾赣鄱地域文化的深层自信,并非易事。推动并实施赣鄱产业文化建设,从而带来赣鄱地域的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亟须讲求思想方法论。要让我们这个极富悠久历史与生态资源的文化在现代条件下跃入"优势文化"之列,必须重掘自身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大力发展当代江西的文化产业,并由此而培育出全国知名的可跨地域合作的大型文化集团,从而真正提升出赣鄱地域的文化软实力,并打造出一种有特色的且可持续发展成长的赣鄱地域"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