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海弄潮扬帆,步出户外亲近大自然,甚至在享受冰漠淋时,如没有晴空艳阳作伴该多无趣?阳光不只是在夏日清晨给我们一个好心情,还能帮助我们的肌肤制造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促进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质及磷质,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让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2.
防晒小知识     
所谓防晒,就是要防止日光中紫外线(UV)对人体皮肤裸露部分的辐射。紫外线由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1.UVC光,它的波长最短、能量最大,所以杀伤力也最厉害,但这部分光透不过大气臭氧层;2.纳米UVB光,它是一种能晒红、晒黑、晒伤皮肤的光线,其危害往往即时出现,尤其是在夏季的烈日下特别明显,不仅可将皮肤晒红,还伴有灼痛感;3.UVA光,该光线的能量虽不高,但剂量大,有较强的穿透力,能进入到皮肤的真皮层,破坏染色体,产生自由基,是导致面部出现雀斑、皱纹等罪魁祸首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兵 《科学》2001,53(2):51-54
  相似文献   

4.
Avene雅漾自然防晒霜SPF30+50mL适用于过敏性和极度过敏性皮肤、成人和6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有日光性皮炎或在极度的日晒环境下使用。其含100%矿物性、无香料、无化学过滤成分,且有助于释放活泉水的特性和功效,触感轻柔、丝般光滑。  相似文献   

5.
夏季气候炎热,昼长夜短,相对其他季节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更注意养生保健,但或习惯使然,或主观臆想,或引导失误,不少人的夏季保健行为常常出现误区。  相似文献   

6.
夏季,“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很多人在这个季节都没有食欲,然而古医学却有“补在伏”之说。所谓“三伏”,是指7月下旬与8月上中旬这段节气。7月下旬为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亦最高。三者统称“三伏”,为一年炎热最甚之机,暑气蒸腾,酷热灼身。人体为了维持阴阳平衡,势必出汗解暑,暑邪极易伤津耗气,出汗过多,气随津脱,而成气津两虚,表现为身汗怯冷、疲乏懒言、食欲不佳、大便稀薄、舌淡脉弱、阴血亏虚,如果不及时补充将会发生体液失调、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夏季在热带海洋上经常出现强烈的涡旋,在大西洋称飓风,在太平洋称台风。1989年1月1日起,我国采用国际统一的分类标准,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7级(≥17.1米/秒)的称为热带低压;8 ̄9级(17.2 ̄24.4米/秒)  相似文献   

8.
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揭示了夏季北极大气变率的偶极子结构异常, 70°N以北夏季月平均海平面气压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二模态可以刻画该偶极子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12.94%. 该偶极子异常显示出准正压结构, 两个相反的异常中心分别位于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波弗特海以及喀拉海与拉普捷夫海之间, 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不同于冬季, 反映了夏季极涡中心位置在北极东、西部之间的交替变化. 当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处于正位相时, 对应北极极涡中心位于北极的西部, 导致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增多. 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有6 a优势变化周期, 并在近几十年来表现出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世界科学》2010,(3):41-42
<正>不要小看维生素D补充剂,其健康作用可能远比目前科学认识的重要想想象一下,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强健骨骼,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那就是补充维生素D。研究表明,维生素D是一种机体通过光照获得的营养物质,亦存在于鱼和强化的牛奶中。  相似文献   

10.
北欧人的皮肤颜色浅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紫外线,从而产生对骨骼和免疫系统有益的维生素D——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彼得·来伊亚斯在近期的《生物进化学》网络版上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他的医学团队都认为,提高皮肤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从而产生维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来伊亚斯和同事在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北欧人来说,皮肤屏障的变化比皮肤色素的变化更能产生维生素D。在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居住在高纬度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而产生了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1.
依依惜别了明媚的春光,迎来了赤日炎炎的盛夏。夜晚,抬头仰望夏夜星空:一泻千里的银河如轻纱缥缈横贯天空南北;天琴座、天鹰座在银河两侧遥遥相望;天鹅座展开双翅引颈飞翔在银河之中;在正对南方的天空可以看到引人注目的天蝎星座(见插图)。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建  宇如聪  王建捷 《科学通报》2008,53(7):829-832
利用北京市1961~2004年逐时自记降水资料, 分析了北京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长期演变趋势. 分析结果指出, 北京市夏季降水日变化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 均以午后至次日清晨为高值区, 而在中午前后达到最低值; 高值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2个峰值区间, 一个峰值位于午后至傍晚, 另一个峰值发生在清晨. 结合每次降水的持续时间对日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可以对降水量的2个峰值进行区分. 下午至前半夜的降水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少于6 h的降水事件, 而后半夜至清晨的降水峰值则主要由持续时间大于6 h的降水事件累积而成. 在近40多年间, 北京市夏季降水发生了结构性调整, 短持续性降水的降水总量逐步增多, 而长持续性降水事件的降水总量却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夏季大尺度低频雨型及其转换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宏利  张培群  丑纪范  李维京  高丽 《科学通报》2005,50(24):2790-2799
使用40年逐日降水资料和相空间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识别出中国夏季降水的7个大尺度低频雨型, 它们对应相空间中概率密度分布的局部极大值区域, 具有持续和转换特点, 反映了低频降水的传播和跃变特征. 分析表明, 低频雨型在季节内分布一般与夏季风雨带相对应, 雨型之间存在优势转换关系, 可归纳为4个雨型转换模, 它们是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的主要信号分量. 环流场分析显示, 西太平洋副高、中高纬阻塞、低纬环流异常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波列结构与低频雨型的出现和转换有着密切联系, 而副高和阻塞形势的异常演变、东亚波列的分布和变动、急流位置和形态的季节内变化, 有可能是雨型转换模形成的主要环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夏季天气炎热,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除了预防身体疾病外,还需预防哪些夏季疾病呢?冰箱病。即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内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可引发此病。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存放,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  相似文献   

15.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国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全世界春夏秋冬最鲜明的国家之一.从远古时期,祖国医学就认识到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并提出:"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吃得越来越好,但是食物中营养的不均衡一直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营养协会最新发布的《膳食指南》指出,大多数人对7种十分关键的微量营养物质摄取不足,它们是钙、钾、纤维素、镁、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美国营养协会的专家建议,人们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让这些保障身体健康的物质游离在你的食谱之外。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命名的.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对肌体的新陈代谢起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维生素是人类与动物保持健康机体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它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你可能无法想象,世界上第一种维生素的发现,竟然源自艾克曼从鸡患脚气病上得到的启发……海军官兵染怪病科学"法官"判"凶手"1878年的一天,日本海军军部接到一份紧急报告:军中有33%的官兵患上一种怪病。病人全身浮肿,肌肉疼痛,脚肿得像酒瓮一般,重者甚至丧命。人称此病为"脚气病"。当时的医生对  相似文献   

19.
熊喆  符淙斌  延晓冬 《科学通报》2009,54(18):2826-2834
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RIEMS 2.0, 以及利用该模式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979年1月到2000年12月的长期积分试验, 重点考察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的夏季季风的模拟能力. 结果表明: (1) RIEMS 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夏季表面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域温度的年变化; 同时模式模拟季平均和月表面大气温度与观测之间偏差大约一般在1~2℃. (2) 对于降水来说, RIEMS 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东亚地区雨带季节性演变, 同时RIEMS 2.0模式模拟的雨带演变较RIEMS 1.0更加接近观测. (3) RIEMS 2.0模式能够模拟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 该研究表明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我国区域夏季季风气候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误区之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研究结果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这一观点虽无可置疑,但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