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亚細亚的”社会論的历史关于馬克思創立的亚細亚的理論,曾經引起国际間数十余年爭論,首先引起爭論的是亚細亚生产方式問題,此一用語最初見于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里: “大体說来,亚細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与現代資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經济形态向前发展的几个时代。”爭論就是因各家学派对此一用語的理解不同而展开的。普列汉洛夫最早对此一用語进行解釋,提出东方諸国,在古代“沒有引导到古代生产方式的出现”,而是一种由地理环境造成的独特的經济发展类型,認为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亚細亚  相似文献   

2.
最近以来,美国当政人士趁着各大学举行毕业典礼的机会,都紛紛在发表演說。据外电所传,美国总統肯尼迪到了西点軍事学院;美国总統高級軍事顾問泰勒到了匹茲堡大学;美国国务院政策計划委員会主席罗斯托到了卡內基理工学院。夫美国最高领导人士在最高学府毕业典礼上的演說,必也为毕业生“指点迷津”之“名言儻論”,是不可以不記,以为“世道人心”劝。  相似文献   

3.
《美国外事杂志》在去年十月号发表了一篇論述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它无可奈何地作出“診断”說:美国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正在遇到困难”,特别是美国在外交上过于依靠軍事力量,做得过分露骨,因而弄得众叛亲离,狼狽万状。这是美国在外交上一敗塗地的絕妙的自供状。至于文章作者提出的“处方”,諸如要美国统治集团在外交上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法等等,則决不是能使美帝国主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現将該文摘譯并加批注如下,以饗讀者。——編者  相似文献   

4.
1月29日,在海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自他上任以来的第二个《国情咨文》。国际评论界认为,如果布什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曾踌躇满志,大谈“自由与民主的胜利”和“历史大转折”等等,那么对比之下今年的《国情咨文》就显得“缺乏新意,调子不高”。尤其对国内情况,布什不得不承认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经济情况的确很困难”,他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正面临着贫富悬殊、犯罪、吸毒和教育制度、保健制度方面的一连串棘手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五大湖周围兴旺的貂皮产业蒙上了阴影.“养貂主像往常一样把雌貂和雄貂养在一起,让他们交配后,可雌貂却不能正常生育.开始,雌貂的产子数从原来的四头减少到两头,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雌貂连一头幼貂也生不出来了.”这是来自美国的一本科普作品《被窃走的未来》里的描述.多年以后科学家们发现,引起雌貂不孕的是一类用于电器设备绝缘的化学合成物叫“多氯联苯”的物质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非洲,这块过去的黑暗大陆,現在正在被愈来愈多的美国人视为一个未来的光明地区”。这是美国《紐約时报》在最近一篇关于非洲的文章中說的話。的确,非洲是一个“未来的光明地区”,因为今天非洲人民已日益觉醒,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波濤汹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如果《紐約时报》所謂非洲的光明的未来是指这种形势的話,那显  相似文献   

7.
苏联部长会議主席赫魯曉夫和美国总統肯尼迪在維也納举行会談前夕,美国各大报刊纷紛发表评論。下面节譯的三篇文章(标題都是原有的),在不同程度上透露了肯尼迪为什么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对美国侵略政策不利的条件下,到维也納去同赫魯曉夫会晤。苏兹貝格认为肯尼迪此行是为了“消除”“美国保卫广泛散布的利益的决心已經不那么大了”的印象;賴斯顿叫嚷人們“不要对美国采取行动的意志判断錯誤”;李普曼則警告說不要“低估美国的力量或美国的决心”!苏玆貝格甚至公开承认,肯尼迪到维也纳去的目的是“在逆潮的时候堵塞堤壩”。这說明美帝国主义力图在接连遭到慘重失败之后,取得喘息时間,以便加強其所谓“实力地位”。——編者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之一就是引发了千千万万“乡下人进城”,也使得乡下人“进城”成为围绕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跨时代话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陈奂生上城》和21世纪初的网络短片《顺利进城》的文本比较,试图跨越三十年的时空界限,来呈现、观照和反思这三十年来,前后两代“乡下人”/农民工“进城”形象的些许变迁和变异。  相似文献   

9.
生理学中唯心論的奠基人,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lier(1801——1858)最初在其“论視觉的比較生理学”及“论奇异的視觉現象”(1826)以及其后特別完备地在其“人类生理学手册”(1840)。(转引B.Rand B.兰德)中創立了所謂“感官特殊能量”的唯心論学說。他本人虽在晚年否定了这一学說,但由于这一学說廣泛流行在哲学、感官生理学及心理学中,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因此仍有必要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一 1954年2月7日,在纽约“底层”地区的一个狭小、肮脏、寒冷的小房间里,美国作家马克斯韦尔·波登希姆和他的妻子被人杀害了。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波登希姆在美国很有点名气。“纽约时报”说他的创作具有“严竣的现实主义”的风格,说他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激烈的不妥协的批判者”。这位正直的作家还参加了美国的进步组织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失业工人的斗争。正是因为这样,美国的出版商从1940年起就拒绝出版波登希姆的暴露美国社会黑暗的著作,把他掷入“流浪者”的队伍。波登希姆在流浪生涯中被警察逮捕过,嗜过铁窗风味。后来,生活实在无法维持,他只好装做瞎子,沿街乞讨。  相似文献   

11.
說明无机化学是我系的一門重要的基础课,它的教学質量极大地关系着高年級各科的学习效果。在过去,作为基础课的无机化学并沒有起到为学生奠定广泛的理論基础的作用、由于教育严重地脫离生产实际,而且由于片面地理解与物理化学的分工、因此,在教学中缺乏理論的阐述,学生反映:講解不深不透,枯燥无味;在物理化学方面,情况更为严重,教学不仅不联系生产实际,而且也很少联系无机化学的实际,一味从理論出发,又回到理論,因此,学生反映:深奥难懂,胜过“天書”。  相似文献   

12.
革命引火物     
英国《苏格兰人报》(3月18日)的一篇文章,說华盛頓在“援助”巴西問題上感到“进退两难”。因为,古拉特总統通过1月份的公民投票恢复了总統的全部权力,美国对此很不放心,“极其不愿意承担援助的巨大份額”;可是,“如果不帮助巴西,許多美国人担心古拉特政府可能会更向左轉。”这篇文章认为,“对美国来  相似文献   

13.
在风云激变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对《水浒》作过一段“终于是奴才”的论述。在“四人帮”肆虐的七十年代中叶,我国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评《水浒》”运动。全国大小宣传机构都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鲁迅先生这一论述。当时的《红旗》杂志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论述“完全正确”。我们一些同志便完全根据这一口径来大写文章。这样一来,“奴才”一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一九一八年《給美国工人的信》里指出,美国总統威尔逊是“美国亿万富翁的头子”。这个評語也完全适用于白宮的历代主子。但是,自称为“忠实于列宁主义”的赫魯曉夫修正主义者却把美国总統捧上了天。按照苏共新領导在一九六五年出版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动力》一书的說法,战后历届美国总統都是“明智派”,是“傾向于和平共处的溫和冷靜派”。书中說,艾森豪威尔“代表比较溫和的、无意实行自己的冒险主张和冒大战危险的人士”;肯尼迪是“受人民欢迎的总統”,“眼界寬闊,冷靜地对待国际生活的迫切問題”;約翰逊則是个“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  相似文献   

16.
南朝鮮的議員金泳三在8月23日透露出一件颇不寻常的事:李承晚正在准备改換汉城的名字,理由是汉城这个名字“外国人念起来很困难”。李承晚对所謂“外国人”的这种体貼入微,不能不說是惊人的。但是,对于任何国家的人民說来,“外国人”总是各种各样的。你总不能發明一个名字,使說着各种各样語言的外国人念起来都非常方便順口,好像念着他自己国家的一个城市的名称一样。其实,李承晚的所謂“外国人”,是指某种特定的“外国人”。說得明白些,就是美国殖民者。李承晚对于美国方面一向是有求必应,先意承志。可是要在朝鮮語和美国的英語之間找出一个悅耳适口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它使我国社会和文化界发生了巨大的轉变,不論对社会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生物科学方面也不例外。为了紀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这个光輝的节日,仅就生物科学中的一部分,即达尔文学說,水分析和論述五四运动对它的传播和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赫魯曉夫下台之前,我們出版了《赫魯曉夫言論》第一、二两集。那两本书,收集了赫魯曉夫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五三年期間的言論。从現在起,我們按照預定計划,把赫魯曉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記职务以后,直到他一九六四年十月下台期間的公开言論,全部全文陆續予以出版。赫魯曉夫不是一个理論家,但是他几乎天天都要发表演說,对世界上和苏联的每一件事都要发表評論,經常信口开河,胡說八道。据大概的計算,他在当权的十一年中所发表的公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新闻周刊》报道,随着美国经济情况的恶化,踯躅街头的流浪者日增,这已成为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美国社会的“贱民”美国流浪者的出现,在60年代仅是个别城市的现象。最近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今天他们已遍布美国许多大小城市:纽约3.6万人,洛杉矾3.6万人,华盛顿、休斯顿、亚特兰大,迈阿密上万人,旧金山  相似文献   

20.
“第四世界”“第四次浪潮”“第四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西方出了两本关于人类未来的观点截然相反的著作,一本是“罗马俱乐部”主席奥尔利欧·佩奇的《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一本是美国学者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前者对人类前景持悲观论调,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第四世界”一词;后者被视为用乐观主义展望人类远景的著述,它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